盧斯達:Canon關中國廠 「中低價相機」任務完結

盧斯達 2022年01月27日 07:00:00
職業攝影師 Ken Rockwell 大讚 Canon ,因為其器材不是「在某些第三世界共產主義國家製造」。(湯森路透)

職業攝影師 Ken Rockwell 大讚 Canon ,因為其器材不是「在某些第三世界共產主義國家製造」。(湯森路透)

日本 Canon 關閉旗下珠海廠房,在全中國再沒有製造廠房,但給予本地員工的遣散費據說十分豐厚,引起一論熱議,有人認為這顯示出日本大公司文明對員工人道的風範,並以此評擊國企民企的員工待遇,進而開始熱烈敏感的民族優劣討論。有網民分析,外資對中國「予取予攜」始終不變。有政治評論家說,這證明中國經濟不行了﹗

 

比較接近的說法是,這一行的光學技術有可能被非法轉移,引起人權疑慮。但最根本還是相機市場現狀以及 Canon 在其中扮演甚麼角色。

 

到今天為止 Canon 仍然擁有第一市佔率。以前第二是 Nikon,近年被 Sony 猛攻之下終於失去了老二位置。Sony 產品多數在東南亞生產,Nikon 近年也將大部份生產線搬離日本,只有極少數精品還是 made in Japan,Canon 則一大部份高端產品仍在本土生產,入門和中價產品可能在外地 (例如中國) 生產。他們當然非常龐大,高中低端相機都有生產,所以有本土和國外生產線去各自配對,但整個產業的中下游市場,被「手機攝影」吞掉,那麼世界就賣不出入門和中價相機,資本就不會再製造太多這種相機,亦自然淘汰製造這類相機的生產線,最後造成好像一間公司將生產線「去中國化」的印象,但轉變的深層源頭還是經濟的,就算是攝影發燒友都會真心認同:會誠心去買一台相機的人口有多少?攝影這個行為下降到百家,攝影器材的生意卻再也不好做。

 

市場一直在萎縮之中。只有高價相機還值得投入研發和宣傳資金 ( 90年代香港,Pentax 還能找到古天樂為他們的小相機賣廣告,現在各品牌就算出主力新作,也不會請明星代言,電視廣告近年更是絕無僅有)。這個形勢再發展十年,中間地帶消耗得七七八八,強幹弱支,未來可能只剩下吸引發燒友和專業人士的高端貨。

 

無法再消化「中低價相機」

 

日本以外的生產基地,本身就在面對更加碎片化的將來。中國也早就不是「價廉物美」的第三世界式生產線。例如衣服,已經有很多國際品牌在賣印度、土耳其、喀什米爾生產的衣服,反而可以不容易找到中國製衣服。相反佳能在 2022 年才正式將生產線搬離中國,已經算是比很多同業留守得更久。

 

Canon 有完整生產鏈,從鏡頭中的玻璃到相機的感光元件都能夠自己製造,很多品牌至少在感光元件要依賴 Sony 供貨。鏡頭的情況和相機一樣,高價鏡頭值得投入資金研發,自然不會在中國生產。甚至你要考慮本來人數就很少的潛在買家裡面,會對「非日本製造」的反感有多大——當你的東西都貴得要命,很多事情都應該盡善盡美。

 

知名器材評論家及職業攝影師 Ken Rockwell 評論器材時,都會神經兮兮地查看產地,如果是 made in China 他就會扣分。他經常大讚 Canon 器材其中一個好處純粹就是 made in Japan 而不是「在某些第三世界共產主義國家製造」(原話)。你可以說他很「反華」,但這就是買家的喜好。所以相機生產鏈離開中國,不應該今天才值得引起「外資撤退」聯想,因為在這之前大部份相機用品都不是在中國生產。反而在中國生產的日本器材則從來不是主流,珠海廠房關閉,大概確實也是撐到了秩序的尾巴,完成了歷史任務。說到底人類不再能消化那麼多「中低價相機」。

 

單反(單眼)相機到無反相機的轉換,可能是催化撤廠決定的環境因素。無反是人們近年喜歡的貨品,Canon 有幾年死守單反,然後到了 2018 年加入戰團, RF 系統是個新生兒,大部份新產品都極高端,走貴價高級路線,帝國的研發資源當然早已全面轉到無反領域,這四年看見的就是各大品牌慢慢就不再推出單反,近兩三年還能送到市場上的單反相機很多都是高端至專業級,因為還有專業用戶會買單。Canon 的「最終單反」是 2020年初上市的 EOS-1D X Mark III,日本製造。以往於中國製造的那一部份相機,在手機取代相機的過程中首先消失,它們的市場已經消失,卻多數不是外資針對中國,更多的是中國作為生產基地的紅利確實消失,或者不穩定。

 

高價相機向來不會在中國生產。(湯森路透)

 

與中日關係無涉

 

那些早就有意識要準備過苦日子的相機帝國,理性考慮如何節流、如何瘦身,通常就會從下游入手。反正中下游早就被人手一機的新時代淘空。企業倒閉、清盤、轉型的陣痛,壞消息在這個產業極為平凡。而且 covid 19 之後大部份人類禁足本國,旅行機會少之有少,連那少少旅遊攝影的需求都沒了。

 

是 Canon、外資、日本人,是他們撤資決定造成工人集體失業,是嗎?但如果追究責任,我們每次舉起手機拍照,都是合謀破壞工人的生計,是我們有了手機,便不太有需要購買相機和鏡頭,所以便有相關一系列人要失業。不是哪個公司或者國家決定,是人類集體決定了這個浪潮,你喊出口號,但是失語。正如復古主義者提倡古代美德,卻不可能令電氣化的城市改回使用馬車。反華或者反日的道理再深,世界還是無法重返想拍照必須買一台獨立相機的日子。中日關係有升跌有反覆,但人們對相機的需求卻並不反覆,只是一直下降。

 

市場萎縮的現狀比不知是否存在的陰謀都要殘酷和直截了當。甚至是任何品牌關閉任何地方甚至日本本土的工廠,圈中人都不會意外。

 

※作者為香港評論者/作家

關鍵字: Canon 珠海 佳能 關廠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