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專欄:首爾離反中有多遠

鄧聿文 2022年05月31日 07:00:00
首爾在美中對抗中,完全倒向華盛頓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美聯社)

首爾在美中對抗中,完全倒向華盛頓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美聯社)

拜登的東亞行結束,但是他帶來的疑問沒有結束,比如他在回答記者提問說的美國會軍事保衛臺灣,是在中國武統時武力干涉還是只是賣武器給臺灣;再如,他把亞洲行首戰放在韓國,吊起了首爾胃口,首爾會配合華盛頓反中嗎?

 

韓國有反中的國民基礎

 

前一問題人們說得太多,本文討論這後一問題。美韓宣佈建立全球戰略同盟,韓國加入「印太經濟框架」,兩國組建基於規則和價值觀的技術同盟,尹錫悅還強調「經濟就是安全,安全就是經濟」,韓新政府這些配合華盛頓的舉措,在外界看來,首爾已加入美國的反中陣營。

 

筆者問一個韓國駐華記者朋友,他對此肯定地回答,會!他說尹錫悅已經在調整涉華政策,韓國企業也在全域佈局,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當我進一步問他,即使有美國在背後支撐,韓國強大到可以同時對抗中朝俄嗎?他說,他的意思不是韓國要對抗中國,而是比以前要求更互相尊重的關係。而「要求更互相尊重的關係」也正是尹錫悅當選總統後對中方提出來的。看來我這位朋友在此退縮了一步,或者他認為「要求更互相尊重的關係」在韓國語境中就是反中,只是前者說得委婉些,又或反中不等於直接對抗,更多表現為一種心理情緒和政策變化。

 

韓國有反華的國民基礎,某種程度上甚至到了非理性程度。最能說明這種反華非理性的,是今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中國的朝鮮族民眾穿著他們的民族傳統服飾入場,在韓國竟然引發一場軒然大波,媒體連篇累牘討伐中國,以致兩位總統候選人也不得不對中國強硬表態。所以如此,一個原因是韓國的三大主流媒體控制在保守派手中,而韓國的保守派向來不主張同中國發展密切聯繫。韓中關係的黃金期是在朴槿惠前期,那時韓國國民的對華好感度大增,但在朴槿惠後期,由於薩德問題,韓國民眾的厭中情緒開始上升,特別是中國民眾對樂天的抵制和官方對韓國演藝界的限韓令,導致韓國對中國的惡感加劇。這種情況隨著文在寅的上臺,兩國官方的冷淡狀態有所好轉,基本恢復到正常關係,但民間依然敵視。川普掀起對華圍堵後,韓國輿論跟著美國亦步亦趨,致使韓國內的反華情緒進一步加強。特別是疫情在中國爆發並傳播到全球,讓韓國民眾對中國的抵觸和排斥心理達到頂點。多次民調顯示,不喜歡中國的韓國民眾排在西方國家前列,超過對日本的討厭。

 

首爾的經濟和技術固然比大多數國家表現得要好,但它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還是太少,三星的晶片技術也落後台積電。(美聯社)

 

在這種國民情緒的影響下,出身保守陣營的尹錫悅一定程度上迎合民意,表現出某種反華姿態,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首爾在拜登訪韓期間對美國的配合,試圖扮演一種對中國軟性遏制者的角色,還是超出了筆者、可能也是多數觀察家的預期。筆者之前判斷,韓國新政府一定會疏遠中國,然而不大可能在開局就急著表現出反中姿態,但從現在來看,今後首爾在美中對抗中,完全倒向華盛頓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北京意圖拉攏尹錫悅

 

事實上,北京也意識到尹錫悅親美反華的可能性,所以,在尹錫悅就職儀式上,派遣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前往韓國祝賀。此等禮遇,不僅對韓國,對其他國家都是從來沒有過的,表示北京對中韓關係的高度重視,意圖拉攏尹錫悅。外長王毅亦在拜登訪韓日前和兩國外長通話,但對兩者態度明顯不同,對日本外長是直接敲打,對韓國外長則是安撫。然而,北京的這番「苦心」看來沒有起到太直接的效果。尹錫悅當時對王岐山發展中韓關係的四點建議,只對雙方之間的經濟關係感興趣,而對雙方在國際層面的合作不置一詞,已經暗示首爾要選邊站。拜登這次訪韓,雙方宣佈建立全球戰略同盟和技術同盟,表明首爾決心把賭注壓在美國一邊。

 

在尹錫悅就職儀式上,北京派遣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前往韓國祝賀。(美聯社)

 

從華盛頓來看,拜登把亞洲行的首站選在韓國,除了祝賀尹錫悅當選總統以及表明支持首爾對平壤的強硬態度外,最主要的是要提升韓國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地位,滿足韓國想做全球有影響力的國家的需求亦或虛榮,從而讓韓國新政府改變過去在美中之間相對平衡的立場,跟隨華盛頓一塊抗中,補上東北亞這缺失的一角。韓民族有一個特點,自尊心特別強,可在很多中國人看來,這種自強和自大沒什麼差別。不知這是韓國的問題還是中國人的觀察偏差,反正在中國民眾眼裡,韓國民眾多少有這種心態。

 

自強讓韓國的經濟和技術實現了騰飛,去年經濟總量位居世界前十,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文化也早已風靡亞洲,向世界傳播,韓流這些年在東亞許多國家就深受民眾喜歡。但這讓韓國民眾不自覺地把韓國想像成已經是個全球有影響力的重要國家,要從東北亞走向全球,參與全球規則制定,在全球事務中發揮重要影響力。有此想法很正常亦可理解。拜登滿足了韓國民眾和政府的這種心態,所謂全球戰略同盟,意味著韓國將涉足那些過去由少數大國才能參與的遊戲。這對像韓國此種特別要強的新興國家來說,當然具有誘惑力,因此僅僅從投桃報李的角度,首爾亦要對美國有所回報。

 

首爾誇大了自身實力和全球影響力

 

然而,首爾很可能誇大了自身實力和全球影響力。它的經濟和技術固然比大多數國家表現得要好,但它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還是太少,三星的晶片技術也落後台積電;更要緊的是,韓國有先天弱勢,它的軍事不能自主,仰賴美國的保護,這導致它的外交和國家政策不能真正自主。要做全球有影響力的國家,特別是全球大國,前提是國家對主要政策議程要有自主權,自己說了算。沒有這一條,光有雄心和抱負難行得通。


就韓中關係來說,韓國會遇到三個結構性障礙因素:經濟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朝核和半島的統一問題;處於俄朝中的三面包圍的不利地緣環境。另外,尹錫悅政權目前是朝小野大。對這些障礙因素,首爾當然明白。所以前些天韓總統辦公室、外交部等向外界強調韓美首腦會談完全沒有討論將中國排除在供應鏈之外,並在結束後第一時間向中方進行了通報,也表示印太經濟框架不意味要將中國排斥在外,目的就是要打消北京對韓國加入華盛頓反中陣營的疑慮。不過,北京不會相信首爾的說法,因為華盛頓發出的信號非常清楚,其印太經濟框架和供應鏈同盟,就是從經濟和技術上排擠中國,首爾亦清楚北京不會相信它的說法,但它仍要這麼講,表明它現在還是顧忌和北京的關係,不想和中國鬧翻。

 

只要尹錫悅真正以韓國國家利益而不是他的保守陣營利益為重,不大可能走向和中國完全翻臉的地步。(美聯社)

 

聯繫到韓國新政府向國民公佈的施政目標中沒有尹錫悅早前在競選中承諾的部署第二套薩德系統,首爾確實擔心韓中關係會走向破裂。但是,韓美同盟外延擴大到全球事務,已經埋下了韓中衝突的種子。如果首爾抵制不了華盛頓的壓力,要它在臺灣和南海或者中國的內部人權問題上不僅表態,而且做出行動,北京必然要反制韓國,包括扶植平壤對抗首爾。現階段北京對尹錫悅新政府應該是聽其言觀其行,無意和它馬上搞壞,因為北京眼下的頭等大事是抗疫和刺激經濟。但假如首爾接下來在北京一些在意的問題上挑動,相信北京在騰出手後會報復首爾。

 

中韓關係有可能在未來一波三折,但考慮上述三個結構性障礙因素,只要尹錫悅真正以韓國國家利益而不是他的保守陣營利益為重,不大可能走向和中國完全翻臉的地步。當然這也要看美中對抗和華盛頓對首爾的施壓程度,韓國的反中既有某種主動性,但更多是一種被動反應。

 

※作者為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

 

關鍵字: 韓國 反中 尹錫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