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龍應台著作被禁到香港去殖民化還有多遠

顏純鈎 2022年09月10日 00:02:00
龍應台對中共禁書的回答是:「被你禁是我的光榮」。(資料照片/攝影:蘇郁晴)

龍應台對中共禁書的回答是:「被你禁是我的光榮」。(資料照片/攝影:蘇郁晴)

中共意識形態正狼奔豕突回到文革,最近更明令下架龍應台著作。朋友查過大陸有些網上書店,有關書目尚在,但不知是否有實體書出售。

 

大陸中小學已廢止英文課改授俄文,歷史研究所鼓吹「閉關鎖國」和「階級鬥爭」,大中學生對老師「篤背脊」成風,如此看來,禁龍應台的書,雖不中亦不遠矣。

 

龍應台的著作算是反共,那天下反共的就太多了。因為經手出版她的書,我對她的著作都算比較熟悉,她沒有寫過一篇普遍意義上的「反共文章」,最「出位」的是一篇叫「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當年北京青年報「冰點」專欄,因為言論稍為開放而被當局取締,龍應台看不過眼,寫了一封信給胡錦濤,請他「用文明」來說說這件事。

 

此外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她提及國共內戰期間的長春包圍戰,因中共的圍城戰術,活活餓死數十萬人,那些歷史資料來自大陸軍隊作家張正隆的長篇報告文學《雪白血紅》(天地圖書出版),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找來讀讀。

 

龍應台只是希望「文明」地討論問題,都是現代文明熏陶下的人,應該可以講道理。你要禁一個專欄,請給我一個正當的理由,看看他違背了什麼基本的文明準則,違背了哪些道德人倫,可不可以不要那麼野蠻,一言不合就滅了它?

 

她只是有此一問,你可以回答,也可以不回答,但你不能因為她說了一番如此客氣的話,就要捂住她的嘴巴。

 

龍應台大部份著作都不談政治,只談社會、家庭和人生,但因社會家庭與人生無不涉及政治,你說她永遠在談政治也可以。她在西方社會受教育,長時間在外國生活,她只是比我們更了解現代文明的真諦,洞察中國傳統社會的弊端,不滿中國人的愚昧與因循。她很多著作涉及早年台灣社會的落後現象,鞭撻社會的不公,政府的反智,而更多著作是從個人生活的角度出發,去探索親情、文化和人生智慧。

 

一個人有正常的思考能力,對中共都是一種潛在的威脅。連龍應台都不能忍受,世上就沒有多少能忍受的思想了,除了對專制統治的讚歌之外,任何有價值的認知都沒有存在空間。

 

習近平吹噓他有「四個自信」,說話做事都信心滿滿,雖千萬人吾往矣。有自信的人是不怕別人質疑、批評甚至責罵的,有自信的人應該用準確的事實、正常的思維和客觀理性的態度,平心靜氣去和別人討論問題。真理越辯越明,只有那些害怕思想交鋒、缺乏理據、內心陰暗猥瑣的人,才會用粗暴的方式,去壓制他人的思想。

 

回望香港,自國安法下來,香港已面目全非,政府奉行野蠻的言論審查和鉗制,社會思想與文化幾成一片荒漠。香港大學學生需完成「憲法、基本法及國安法入門」才可畢業,圖書館和學校下架政治敏感書籍,傳媒百家歸順不爭鳴,大中小學教師不敢越雷池一步,政府官員鸚鵡學舌八股政治腔。總有一天,香港也要下架龍應台的書,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連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這件事,也變成是一個問題。歷史不可抹煞,存在過的就是真實的,根本無須辯論。如果香港不是英國殖民地,那「回歸」為何是與英國簽約?香港不是殖民地,澳門也不是,上海、青島、大連等城市也從未有租界,那中共定性舊中國是「半封建半殖民社會」,又從何說起?

 

最麻煩的是,香港現在滿街都是殖民地色彩的地名和建築物名,那又如何是好?維多利亞海灣、維多利亞公園、英皇道、彌敦道、佐敦道,這些道路的命名政治不正確,篤眼篤鼻,都不應存在,改成紅色海灣﹑毛澤東公園,東方紅道、延安路、習近平路又如何?想到將來某一天,香港人要到習近平路逛街,你會不會毛管戙(起雞皮疙瘩)?

 

除了街道名,還有大廈名,還有更多藏在不為人知角落裡的富於殖民地色彩的文化符號,如何清除乾淨?一日不清除這些文化遺毒,一日都會「毒害」香港的孩子,他們要在維多利亞公園賞月,要坐電車經過英皇道,他們耳濡目染這些殖民地餘韻,如何愛國?

 

更多在舊的報章雜誌、電影電視中出現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名詞,又如何一筆勾銷?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凡留下一點痕跡,都是對習近平大大的不敬。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如何表忠,李家超要好好想一想了。

 

龍應台對中共禁書的回答是:「被你禁是我的光榮」。以中共之大,竟害怕一個手無寸鐵的女士,那真是中共的羞恥,更是龍應台的本事,寫到這裡,也不禁為她叫好。

 

(本文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專頁

 

※作者1978年赴香港定居。曾任《新晚報》副刊編輯、《文匯報》副刊編輯及天地圖書公司總編輯。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