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蘭克福感受猶太意識 思索台灣意識

黃文局 2023年02月05日 07:00:00
猶太人在德國的「根基」被納粹完全摧毀,所以,猶太人必須「生死與共」「團結一致」,才有活路!死了,也能復活。(1942 年被驅逐到波蘭的德國猶太人)

猶太人在德國的「根基」被納粹完全摧毀,所以,猶太人必須「生死與共」「團結一致」,才有活路!死了,也能復活。(1942 年被驅逐到波蘭的德國猶太人)

2022年,與一些好友相約多瑙河船遊。德國科隆上船,匈牙利布達佩斯結束。為了一償夙願,邀了徐清一博士及夫人廖愛信,先陸遊柏林與法蘭克福(Frankfurt)。

 

為什麼要來法蘭克福?因為它是德國經濟中心?因為它是交通樞紐?因為它是大文豪歌德(Goethe)的故鄉?

 

都是。不過,最重要的是來「朝聖」法蘭克福的猶太人聚集區,通稱「隔都」(Ghetto)。

 

為什麼迄今仍隱密掌控世界經濟的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出身於此?而在 1904 年,幫助日本取得巨額貸款,打敗「北極熊」俄國的席夫(Jacob Schiff),也是出身此地?

 

法蘭克福地處美茵河畔 Main ,1562 年起,法蘭克福取代亞琛 Aachen (德國最西部的古城) 成為神聖羅馬皇帝的加冕地,共有10位皇帝在法蘭克福大教堂加冕,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自 12 世紀,就有一小群猶太人定居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的沃爾姆(Worms),並且迅速繁榮起來。

 

然而,1241年,一名猶太人拒絕皈依基督教,引發屠殺與驅逐。1349 年,發生了第二次大屠殺。1360 年,卻又允許猶太人回來定居。猶太人善作生意,有猶太人,生意才會興旺。這在其他各國,也多次發生。

 

最早的隔都

 

1462 年,在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lll)皇帝 (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兼第一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的命令下,開始把猶太人遷入在城牆和護城河外的居住地,成為歐洲第一個「隔都」, 比義大利威尼斯(Venice)的「隔都」,早了半世紀。記得嗎?沙士比亞寫的「威尼斯商人」?可見那時威尼斯猶太商人已很有勢力,但精明無情。

 

法蘭克福議會原來是反猶太人的。1806年,法蘭克福被拿破崙併入,猶太人得到了部分公民權利, 1811 年,還把隔都廢除。拿破崙是解放猶太人的先鋒。

 

1864 年,猶太人獲得完全的公民權,可以自由遷徙,這使得猶太社區蓬勃發展。

 

1744 年,羅斯柴爾德金融家族的開創人梅耶 ,在此出生,極度貧困。

 

後來從事古錢幣生意,與黑森王子結交,黑森王子賜他特權,改營銀行,成為巨富。

 

他有五個兒子,大兒子與他留守大本營法蘭克福,其他分別派駐倫敦、巴黎、維也納和拿波里,以拓展業務。

 

1805 年,英國的老三納森 Nathan, 靠著先得拿破崙滑鐵盧戰敗的訊息而暴富,成為商戰上膾炙人口的故事。

 

其實,其他兒子在各國的表現,也都值得大書特書。

 

坊間關於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事蹟的書籍,汗牛充棟,不必費舌介紹。

 

較少人知道的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俄羅斯的發展。

 

羅斯柴爾德與諾貝爾

 

從創始人梅耶開始,羅斯柴爾德家族深知,必須與高層建立密切關係,才能獲取巨大利益。他們與俄國政府關係緊密,因此,得以進入俄國銀行業和實業界,最先,入股彼得堡國際銀行。透過銀行,參與俄國冶金、採礦和石油工業。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裏海一黑海石油業,產值很高,但是,較諾貝爾(Nobel)兄弟石油公司,仍略遜一籌。

 

成立諾貝爾獎的諾貝爾家族,事實上,並不是靠火藥,而是靠石油賺了大錢。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在亞塞拜然的巴庫 (Baku) 的石油公司,曾是俄國第一大石油公司。

 

拉回主題,直到1811 年,猶太人才被允許進入當時德國最重要的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從那時起,直到納粹掌權,猶太人都是主導力量,原因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和其他猶太金融巨頭的能量。

 

1882 年,普魯士有2908 名猶太人從事股票和銀行業務,佔總數的22%。

 

猶太人在證券交易所及經濟上的成就,後來成為反猶太主義的藉口。

 

法蘭克福羅斯柴爾德記念館前。(作者提供)

 

法蘭克福博物館

 

法蘭克福有二個永久性的猶太人博物館。

 

一個是猶太巷(Judengasse)博物館,另外一個是「法蘭克福猶太博物館(Jüdisches Museum Frankfurt)。

 

法蘭克福的猶太人聚居地「隔都」,100 多年前己被拆除,加上二戰被轟炸,許多建築都巳夷為平地。

 

1987年,在開挖施工時,發現 19 座猶太巷 Judengasse 的房屋的地基,特別留下五座,改建成「猶太巷博物館」,1992年 開幕,入場券每人六歐元。

 

博物館其實很小,沒什文物,僅供人憑弔當年的生活狀況,擁擠不堪。表示這裡曾經是猶太人的「根源」之一。猶太人為了保存傳統與歷史,不遺餘力。

 

我們看了沒什麼感覺,但是,不少年輕猶太人及學生來參觀。「猶太意識」自小培養,難怪千年不息。

 

正旁邊就是猶太人公墓,因有數百年,範圍不小,我們只看外牆上一排排小四方塊,刻有死者或失蹤者的姓名,上面多有小碎石,表示死者親友來過。為何不用鮮花?以色列身處沙漠,那來鮮花?碎石處處,檢個小石置於碑前,代表探望。

 

記得辛德勒名單的電影嗎?回來探望祖先的墳墓,會擺個小石子在墳上,表示我回來看您了。這可上朔至亞伯拉罕時期,遊牧民族以石為記的傳統。

 

羅斯柴爾德墳墓

 

法蘭克福猶太人公墓年代久遠,僅次於沃爾姆斯猶太人公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 Rothschild)的墳墓。

 

我想,沒有任何台灣人來過,興奮等拿鑰匙。管理員說,裏面有人,最多 15 分鐘。等了半小時,仍未見人,因仍有行程,只有捨棄,遺憾。

 

「法蘭克福猶太博物館」是德國最古老的猶太博物館,成立於1988 年11 月 9日「水晶之夜」的 50 周年。

 

1938 年 11 月 9 日,納粹發動德國全國對猶太人的總攻擊,有組織的屠殺,對猶太人是惡夢臨頭的開始,意義非凡,史稱「水晶之夜」,因為猶太人的商店,玻璃窗都被打碎,故名。

 

此博物館收藏的重點是,法蘭克福地區禮儀文化,美術和家族史。

 

博物館右邊,原來是羅斯柴爾德故居之一改建的,規模宏大,故稱為「宮」(Rothschild Palace),是羅斯柴爾德向另一德國猶太銀行家買下的。

 

內有一些羅氏家族的收藏,其實是冰山一角。很多精品都被納粹拿走了。大英博物館印有一本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珠寶的書,精美不下於任何皇家藏品,每一件都精彩奪目。

 

這博物館的精華是奧本海默(Moritz Oppenheim)的畫作,他被認為是第一位享譽全球的猶太畫家。

 

更引人曙目的是博物館前那顆鋁鑄的「生命樹」(作者取名),國際招標第一名的作品,作者是耶路撒冷出生的藝術家施萊辛格(Ariel Schlesinger),他不對作品作任何解釋,因此,標題是:無題,任由觀賞者自我解讀。

 

 

我與清一兄坐在彫刻前,各自思索。

 

那是兩顆漆成銀白色的枯萎的無花果樹,一顆植根地上,一顆由天上垂下連結。

 

較多的解釋是,萬能的上帝,可以賦予你生命,也可以置你於死地。

 

地上那顆,表示上帝能把你的生命播種到土地,也能把你連根拔起「倒頭栽」(台語)。

 

當然,也可以隱喻猶太人在德國的「根基」被納粹完全摧毀,所以,猶太人必須「生死與共」「團結一致」,才有活路!死了,也能復活。

 

對著「生命樹」,引人無限遐想。台灣人對「生命」與「命運」,怎樣理解?

 

作品成本約 35 萬歐元,多由羅斯柴爾德家族捐贈。

 

見證納粹的殘暴最好的作品之一的「安妮的日記」作者,也是出身法蘭克福。納粹掌權,安妮的父親把全家遷至荷蘭,二年多後,荷蘭也淪陷,安妮等人被送到集中營,盟軍勝利不久,安妮去世。父親發現日記,大為震驚,交給荷蘭當局,出書之後,風行一時。

 

※本文作者在紐約經商超過40年。2016年結合台灣各界旅外人士在華府創辦「Global Taiwan Institute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是美國以台灣為研究核心、規模最大的智庫,尤其効法猶太人捍衛以色列的精神,從而影響美國外交。著有《大局:傳奇台商征戰紐約40年的江湖撇步》。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