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有救了!國輻中心首度破解「西奈湖蜜蜂病毒」 盼吸引外國合作製藥

上報快訊/陳人瑜 2023年02月17日 11:35:00
國輻中心耗時近五年,利用解析度高達0.25奈米的儀器,探究西奈湖蜜蜂病毒的真實樣貌。示意圖。(取自Pixabay)

國輻中心耗時近五年,利用解析度高達0.25奈米的儀器,探究西奈湖蜜蜂病毒的真實樣貌。示意圖。(取自Pixabay)

全球蜜蜂的數量近年來持續驟減,因而衝擊人類的糧食供應量,我國國家同步輻射中心(簡稱:國輻中心)於昨天(16日)宣布,已成功解析全球第一個「西奈湖蜜蜂病毒」的殼體蛋白質結構,研究成果於1日登上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也希望能吸引美、日、紐澳等國家共同開發藥物。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指出,全球高達三分之一的農作物須仰賴蜜蜂進行授粉,但近年蜜蜂數量除了是因棲地大量消失和氣候變遷而減少,更遭受病毒感染,國輻中心說明,該病毒將導致染病蜜蜂的腦部、中樞神經及翅膀發生嚴重損害,進而影響牠們採食或歸巢的能力,甚至造成死亡。蜜蜂的消失,進而對人類糧食供應造成衝擊。

 

在所有病毒之中,「西奈湖蜜蜂病毒」是為極具傳染力的蜜蜂病毒,造成大量蜜蜂短時間死亡,但目前仍無治療藥物。因此,目前主要是以「大規模燒毀染病蜂巢」及「使用殺蟲劑撲殺染疫蜂群」兩種方式,控制病毒擴散。

 

 

為提高蜜蜂存活率,同時減少環境衝擊,國輻中心耗時近5年,利用解析度高達0.25奈米的儀器,破解西奈湖蜜蜂病毒的殼體蛋白質結構及病毒顆粒形成方式。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國輻中心陳俊榮研究員與陳乃齊博士的研究團隊運用國輻中心與日本SPring-8同步加速器光源高亮度X光實驗站的「蛋白質結晶學」與「小角度散射技術」,結合美國史丹福大學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與中研院負責協助的「冷凍電子顯微鏡設施」,分析西奈湖蜜蜂病毒的殼體蛋白結構,成功探究病毒的真實樣貌。

 

國輻中心表示,此研究結果能讓科學家更瞭解西奈湖蜜蜂病毒的感染途徑及染病機制,以利後續開發新型抗病毒藥物,及阻斷病毒的傳播和損害。若能以病毒結構為基礎,尋找合適的天然萃取物作為藥物,混於食物中餵食蜜蜂,不僅有助於防止病蟲害發生,也能減少使用殺蟲劑,進而解決養蜂業的窘境,同時維護生態平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