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奕軍專欄:當心一帶一路的政經風險

吳奕軍 2017年05月30日 07:00:00
5月中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中國北京舉行,場面風光,約有1500位貴賓與會,包括29位國家領袖、約130個國家之各界名流、70個國際組織代表。在澎湃的大中華情緒籠罩下,一帶一路於中國專制體系中,如何能禁得起持續的專業分析、檢視甚至質疑?(湯森路透)

5月中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中國北京舉行,場面風光,約有1500位貴賓與會,包括29位國家領袖、約130個國家之各界名流、70個國際組織代表。在澎湃的大中華情緒籠罩下,一帶一路於中國專制體系中,如何能禁得起持續的專業分析、檢視甚至質疑?(湯森路透)

2013年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大展鴻圖,倡議「一帶一路」計畫,據當時中國官媒報導該計畫將影響全球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三分之一的GDP、四分之一的貨物及服務流通。一帶一路從而被視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野心的政經戰略。

 

經過短短三年多,今年5月中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中國北京舉行,場面風光,約有1500位貴賓與會,包括29位國家領袖、約130個國家之各界名流、70個國際組織代表。三大國際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也參加了,連之前躊躇再三的美國與日本元首也都放低姿態,指派要員共襄盛會。

 

這場展現習近平勃勃雄心的中國版政經大拜拜,除了要告訴世人在舉世矚目的重要時刻北京的天空還是可以很藍,另外要展示三年多來的積極工作成果,並且必須持續滿足參與國對於一帶一路未來福祉的偉大憧憬,提升合作士氣。

 

美中不足的是,多數西方先進國家、亞洲發達國家如日、韓、新加坡,代表性發展中大國印度、南非、巴西等多國元首,都因各種理由缺席。此外,歐盟不簽聯合公報、聯合公報簽署國不如預期,也令大會減色。另有隱憂是,一帶一路面臨長期鉅額經費負擔,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也承認這負擔不可能讓中國一肩扛,究竟怎麼分擔?得創造一種氛圍與默契,讓大家未來可以坐下好好商量。

 

直接影響了60多個國家的「一帶一路」,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中亞、西亞到俄羅斯、歐洲),以及「21世紀海上絲路」(海路穿越南海、印度洋、非洲至歐洲),從命名到故事設計都充滿了中國歷史文化色彩。

 

中式「共榮圈」

 

習近平倡議,在中國的主導與參與國合作下,擴大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建設,配合財務融通,串聯強化歐亞非三大洲的經濟能量。簡單說就是希望各參與國能共同支持這個「共榮圈」,在政策上給方便,好串連各國基礎設施,也歡迎大家來搭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方便和中國做生意,但同時得加入中國創建領導的低利貸款金融體系,這些貌似讓利的措施,無非希望各參與國能藉此成為中國的兄弟之邦,有福同享,是謂大同。

 

習近平發表倡議後一年多,2015年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此官方文件之總結略顯八股空泛:「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換句話說,中國亦期能藉此增加境外直接投資、開闢市場、擴大出口、消化產能、打破貿易壁壘等,強化中國長遠政經利益,並利及友邦。另外一點未能言明的是,用以反制美國為主的亞太戰略佈局,基本上不只關乎經濟,而是一個大型地緣戰略計劃。

 

 

關注「一帶一路」政經風險

 

倡議三年多以來,持平而言,中國之積極不容抹煞,根據中國國務院所認定之成績單,大致包括:

1)發展「六廊六路、多國多港」,至去年底,中歐運行路線達39條,通行近3000列,覆蓋歐洲9國14城市,已創造沿途國家通聯與經貿合作之重要平臺。

2)評估與哈薩克斯坦、沙烏地阿拉伯、蒙古、歐盟、東盟、波蘭、印尼、土耳其、塞爾維亞、亞太經合組織、聯合國等重要發展計畫和「一帶一路」契合者進行串連,中國協助共同執行。

3)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一帶一路,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20多個國家進行國際產能合作。

 

然而,三年來各界對於「一帶一路」政經風險之關注程度也逐漸升高,歐美主流媒體尤其嚴加檢視,認為這龐大計畫的共同融資方式、債務及還款方式仍未公開透明。例如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從中國商務部數據發現2016年中國對外投資增長了40%,卻對沿線參與國的投資下滑了2%,2017年首季投資同比也下降18 %,其中大幅差距值得關注。該媒體甚至援引了中國官員對於陷入國際政經糾葛與金融黑洞的焦慮。此外,美國雜誌《財星》(Fortune)也強調沿線多國政經情勢惡化、地緣政治關係複雜,中國無力控制,計劃難度趨高。

 

美國《時代雜誌》(Time)更嚴厲指出,中國在南海和東海野心明顯,一帶一路恐怕是中國式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據以拓展地緣政治權力與佈局戰略地位,尤其當今運往中國的石油有八成必須通過麻六甲海峽,未來一旦戰爭爆發該航線將遭封鎖。而一帶一路貫穿中亞到巴基斯坦的輸油管線可取代其戰略價值。中國在中亞能源礦產的投資也將可減少對海上運輸的依賴,尤其是通過麻六甲海峽的石油運輸。

 

《經濟學人》智庫EIU則提醒要提高對一帶一路之風險意識,評估主要風險包括「政治、經濟、金融、勞動市場、基礎設施、國家信貸」等六大方面,涉及項目繁多,諸如政府效能、政策制定、官僚主義、政權穩定、集團腐敗、人權問題、監管風險、契約執行、司法程序、智慧財產、會計誠信、匯率波動、衰退風險、貿易禁運、金融風暴、資本管制、貨幣貶值、市場門檻、銀行信用、股市流動、稅收政策、工會問題等等。

 

基本功課尚未實現

 

一帶一路對中國的重要性在於,中國經濟增速減緩,此計畫可以成為強化貿易之重點,中國將在沿線參與國增加影響力,並複製過去1、20年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領域。然而複製難度極高,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錢從哪裏來?如何好好花?」-參與國願意分擔多少錢?如何建立多方同意的長期融資計畫?

 

雖然亞投行和絲路基金風光成立了,共籌了大約1500億美元的鉅款,習近平並且在本次大會中為絲路基金再加碼1000億人民幣(約當145億美元),然而整體執行細節尚未具體,而且這些金額相對於長期龐大的基建計畫都只是杯水車薪-根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預估2030年之前,一帶一路參與國若要維持預期之成長,至少需要投資26兆美元(約新台幣780兆元)。

 

此外,要好好花這些錢,必須公開透明。從私募資金概念來看,基本上要吸引資金就要對回報方式有明確說法,並公開資金配置,建立合理準則與跨境監管稽核機制。如今都過了幾年,這些基本功課都尚未實現,何以取信?

 

在澎湃的大中華情緒籠罩下,一帶一路於中國專制體系中如何禁得起持續的專業分析、檢視甚至質疑?一帶一路會不會是一種「中國製造」的高端金融商品,有著「大到不能倒」的本事,由中國先帶頭投錢,讓參與國一起來投,同時由中國政府、企業、媒體持續強銷全球?迄今所見,壯麗的願景固然動人,然而財務與政經狀況不明,值得識者審慎評估,尤其不宜躁進。

 

※作者為鉅石智庫創辦人,關注時局之平衡資訊與風險擴散效應。曾任網路行銷投資高管。台大政治系畢業、波士頓大學大傳碩士,於哈佛大學研修電商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階管理課程結業。goldenrockthinktank@gmail.com​

 

【延伸閱讀】

「一帶一路」寧給外邦 不予家奴的真相

川普利字當頭 反有助習近平「一帶一路」

帶你看懂中國一帶一路論壇(報導篇)

帶你看懂中國一帶一路論壇(表格篇)

美國不願加入一帶一路? 工作小組積極評估

趕搭「一帶一路」 英國:是中國在西端「自然的合作夥伴」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