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前壽司 1】從鹽、醋的時間美學展開味蕾的華麗之旅

洪卉琳 2023年07月27日 09:00:00
有一說江戶前壽司是藉由鹽巴、醋來減少漁獲的腥味,再藉由熟成來引領出食材的絕佳風味。(張志彬攝)

有一說江戶前壽司是藉由鹽巴、醋來減少漁獲的腥味,再藉由熟成來引領出食材的絕佳風味。(張志彬攝)

標榜由料理長決定菜色的おまかせ(OMAKASE)型態壽司店,在台灣已經不再是新鮮事,但在各店家所使用的漁獲水準大多屬於同樣高品質的狀態下,講究壽司料醃製、調製醋飯等技術的「江戶前壽司」成為老饕關注的新焦點。

 

在台灣以江戶前壽司為特色,摘下《米其林指南》星星的店家有「明壽司」、「鮨野村」與「鮨隆」,而在「江戶前壽司」裡融入當代料理風格的「壽司芳」,與其他如「鮨ます田 台北」、「鮨七海」、「鮨 松濤」,抑或新開的「すし桃」,以及台中「幸介 江戶前寿司」等店家皆屬於此風格。雖然風潮漸起但實則佔比不高、屈指可數的「江戶前壽司」,有什麼迷人之處?又隱藏著哪些難度呢?

 

 

日本壽司文化根據地區而有所差異,江戶前壽司發源於關東,主要特色是壽司料透過不同手法處理,以及常用紅醋並不加糖來調味醋飯。圖為名為《偲ぶ与兵衛の鮓》的畫作。(取自 mizkan 官方網站)

 

 

吃之前先知道「江戶前壽司」的定義


擁有 1200 年以上歷史的壽司文化,據說由東南亞保存魚肉的方式衍伸而來,但在日本最初是透過發酵米飯來保存食材。隨著時間推進,誕生於江戶時代後期,約莫是西元 1800 年代前半的「江戶前壽司」,當時指的是使用日本東京灣捕獲的水產,如星鰻、小肌魚等魚蝦貝類食材,經過醋、鹽、昆布漬等熟成技法處理壽司料所捏製而成的握壽司。

 

在多年前,日本水產廳曾定義「江戶前」一詞是指東京灣整體海域,也就是現在靠近東京迪士尼樂園東側海域的東京灣所捕撈的漁獲,但因時空背景不同,現在部分海域已填海造地,加上水域出現海水氧氣減少的青潮等現象,如今的江戶前壽司店所使用的漁獲,早已從講究季節食材的選用,延伸至日本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使得「江戶前壽司」在廣義來說已成為握壽司的代名詞。不過,「江戶前壽司」還是有醋飯與壽司料等講究存在。

 

從前保存技術落後,因此容易腐壞的鮪魚,直到在江戶時代後期才開始作為壽司料食用,近 50 年才成為「江戶前壽司」的重要主角之一,並發展出醃漬、熟成等賦予美味的方式。(張志彬攝)

 

 

延續鮮度的壽司料事前處理

 

「江戶前壽司」與常見主打食材新鮮為重的生魚片、壽司有所差異,那就是壽司料(ネタ)的魚貝類多數經過醋、鹽、醬油醃漬,或煮、烤等加熱手法,甚至是塗上醬料(ツメ)為特色。強調在饕客品嚐之前,早已透過不同手法處理,而這些做法來自當時冷藏設備尚未發達的江戶時代,人們為了保持漁獲鮮度不腐壞所應運而生的智慧。

 

 

「江戶前壽司」的壽司料在生鮮之外,不僅有代表性的漬、泡、淋、烤等事前處理法,還有燻、炙等技法的呈現。(張志彬攝)

 

過往的東京灣因為有多條河川流入而匯集成具有豐富養份的海域,因此所產出的漁獲可說是琳瑯滿目。「江戶前壽司」具代表性的「小肌魚」有著「壽司界的橫綱」的美稱,閃著銀白色光芒的小肌魚,在處理成魚片後,撒上鹽巴去除水分,天氣較熱時以鹽巴熟成並去除腥味的時間較短,反之天氣較冷時則需要較長時間熟成;接著再以醋漬繼續冷藏熟成。經過如此處理的小肌魚,有著酸鮮風味與緊緻口感,比起生鮮或其他以炸、煎烹調的小肌魚更加美味,完全是為了「江戶前壽司」誕生的魚種。

 

「小肌魚」的肉質細薄、魚刺細多,處理過程繁複,但在鹽、醋漬後的美味,讓小肌魚彷彿脫胎換骨般成為「江戶前壽司」的王者。(張志彬攝)

 

除了小肌魚,同屬亮皮魚種的還有竹莢魚、鯖魚、水針魚、沙丁魚等,而鮪魚、鰹魚則是「江戶前壽司」常用的紅肉魚,至於肉質風味細緻的白肉魚則是以比目魚、鯛魚等較為常見。「江戶前壽司」不只使用各式季節魚類,傳統江戶前的水產還有明蝦、蝦蛄、赤貝、小干貝,以及當今常見的鮑魚、章魚、烏賊,甚至是海膽、海鰻、玉子燒,都是「江戶前壽司」可以體驗到的美味。

 

如果想要更聚焦在傳統的「江戶前壽司」,深入研究「江戶前壽司」的鞭神老師也曾在「鞭神老師之食之兵法」裡介紹到,「傳統江戶定番八樣」食材為:『昆布醃漬比目魚』、『煮蛤蜊』、『烏賊包醋飯』、『醬油味醂醃鮪魚赤身』、『燙明蝦』、『醋醃小肌魚』、『煮星鰻』、『玉子燒』,也就是說如果有幸遇到一家江戶前壽司店一次能供應這八道,可說是就能一次囊括江戶前的全部傳統精華美味了。

 

展現比起生鮮的壽司料更高一層的美味,才是江戶前壽司的真諦。(洪卉琳攝)

 

 

不是白米飯,而是帶有褐色的紅醋飯

 

除了壽司料的差異之外,醋飯也能窺見「江戶前壽司」的端倪。古代的「江戶前壽司」所使用的醋飯,是以紅醋翻拌米飯而成為紅醋飯,紅醋由現今愛知縣調味料公司「ミツカン」的創辦人中埜又左衛門所釀製,他將原本釀製日本酒的酒粕拿來製作為紅醋,由於紅醋帶有的甘醇香氣能夠引領魚料的鮮美,而逐漸形成「江戶前壽司」的醋飯指標。

 

 

牽動著壽司產業的醋,最早是使用中埜又左衛門所研發製造出的「三判 山吹」,另一家「與兵衛赤醋」在現在也成為潮流。(洪卉琳攝)

 

但是,在昭和時代的 1952 年,因為發生了從緬甸進口的米中有 1/3 為有毒黃變米,因此在加了紅醋會無法辨識米色的顧慮之下,閃耀著潔白光芒的壽司飯取代了紅醋飯,直到近幾年有不少高級壽司店、連鎖迴轉壽司都開始回復使用紅醋,加上紅醋所含的營養成分可提升水產鮮美色等特色,使得紅醋風潮再起。

 

不只是高級壽司店使用紅醋飯搭配壽司料,近期就連迴轉壽司也推出以紅醋飯為主題的活動,可見「江戶前壽司」又再度形成風潮。(取自回転寿司みさき官方網站)

 

即便不標榜「江戶前壽司」的店家,也經常可見使用赤醋、米醋調和製作醋飯。(張志彬攝)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