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全球最大鋰礦床在美國 鋰產量增加一倍「恐改變地緣政治」

劉孜芹 2023年09月11日 21:00:00
美國麥克德米特火山口發現的鋰礦儲量可能高達2千萬至4千萬噸。(美聯社)

美國麥克德米特火山口發現的鋰礦儲量可能高達2千萬至4千萬噸。(美聯社)

鋰已經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對生產電動汽車或其他科技產品所需的電池至關重要。美國在內華達州和俄勒岡州交界的麥克德米特火山口,可能發現全球目前最大的鋰礦蘊藏,最新研究推測當地可能含有2千萬至4千萬噸的鋰,如果順利開採,恐將改變全球的「鋰動態」,影響價格、供應安全甚至是地緣政治。

 

科技新聞網站「Futurism」報導,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指出,科學家在長約45公里、寬約35公里麥克德米特(McDermitt)火山口發現的鋰礦床,鋰儲量可能有2千萬至4千萬噸,比玻利維亞鹽灘的2300萬噸儲量更大。

 

目前全球的鋰儲量大概是8800萬噸,但實際的可開採量只有2200萬噸左右,麥克德米特火山口的鋰礦床可讓全球的鋰產量增加1倍。比利時魯汶大學地質學家博斯特(Anouk Borst)表示,如果這個粗略估計是真的,它可能在價格、供應安全及地緣政治等方面,徹底改變全球的「鋰動態」。

 

目前,世界上最豐富的鋰儲量儲存在鹽水中,也就是玻利維亞的鹽灘。而麥克德米特火山口的鋰是鎖在黏土裡,研究推測這裡的黏土含有1.3%至2.4%的鋰,幾乎是含鋰黏土礦物「鎂膨潤石」的2倍。

 

 

 

研究指出,麥克德米特火山口大約是發生在1640萬年前、大規模岩漿噴發後形成,當時噴發的鋰還有其他金屬,迅速冷卻後形成富含鋰的火成岩。另外在火山口也形成1個湖泊,湖底下也滿是含鋰的沉積物,隨著火山活動持續,幾十萬年來不斷有含鋰的熱鹽水注入,形成靠近地表、更容易開採並分離的特殊黏土礦物「伊利石」(illite)。

 

不過,麥克德米特的鋰大多儲存在火山口南端的礦床,被稱為薩克帕斯(Thacker Pass)鋰礦床,根據提取方式的不同,開採鋰礦可能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重金屬也會污染地下水,還會消耗大量化石燃料。環保人士以違反環保法的名義,嘗試阻止在當地的採礦活動。

 

但是,美國聯邦法院7月時駁回他們的上訴案,當地礦場上周又恢復營運。美國一直以來都依賴其他國家提供電池、風能等清潔能源技術所需的材料。專家指出,麥克德米特火山口的豐富礦藏,可讓美國擁有自己的鋰供應,不須再過度擔憂供應短缺的問題。

 

 

然而,據福斯新聞報導,雖然美國的鋰礦生產量越來越大,但這些材料目前必須運至中國才能進行加工,因為美國沒有任何加工設施。

 

地緣政治學家澤漢(Peter Zeihan)指出,無論從哪裡獲得礦石,都必須能夠將鋰擴石加工成精礦,才能製造鋰金屬或是電池,美國要達到自給自足,建立基礎設施才是首要任務,因此薩克帕斯礦床雖然值得投資,但並非最迫切的。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