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盧倩儀根本是「諒解」俄羅斯打烏克蘭 

王想 2023年10月01日 07:00:00
盧倩儀的態度好似「我可以理解俄羅斯為什麼會打烏克蘭」,這裡的「理解」不是說知道原因的理解,而是能夠原諒或是接受的理解。(圖片擷取自網路)

盧倩儀的態度好似「我可以理解俄羅斯為什麼會打烏克蘭」,這裡的「理解」不是說知道原因的理解,而是能夠原諒或是接受的理解。(圖片擷取自網路)

《公視主題之夜SHOW》邀集台派作家汪浩、反戰協議發起人、學者盧倩儀以及百靈果創辦人凱莉和北市前議員呱吉對談主題「如何跟獨裁者談判?可能嗎?你要確定欸!」

 

大部分的台派都很討厭這群反戰學者,我剛開始其實很難理解,因為反戰與和平是現代人的最大訴求,我不知道為什麼眾人無法接受這個運動的發起。

 

看完盧倩儀論述我懂了。反戰派學者在台海議題上認為,當台灣的鄰國具威脅性時,就應該安安靜靜不要驚擾對方,更不應該做任何會激怒對方的事情,其中包括增加國防預算、增強軍備、延長兵役等…

 

反戰派最強的論述是烏俄戰爭,他們認為烏克蘭做了很多會傷害到俄羅斯情感乃至國際地位的決定,所以盧博士雖然沒有明說,但她的態度好似「我可以理解俄羅斯為什麼會打烏克蘭」,這裡的「理解」不是說知道原因的理解,是能夠原諒或是接受的理解。這是我最不能夠接受的。

 

我認為反戰派學者與其自稱「反戰」,我更想稱他們為「在國際議題上選擇犬儒的學者」,因為他們就像駱駝,他們的倡議在自由派人士看來,就是為了顧及他國貪婪所以要自己國家或弱小國家委屈求全。

 

如果他們的最終目的是和平,那確實做到了,但國家呢?我試圖理解他們的意圖,好像也不難懂,因為在他們面前最重要的是「和平」,不是國家。但多數台派人士,至少我,要的不能只是和平,要的是「和平的國家」。

 

其實節目的主題是「如何與獨裁者談判?」不是戰與不戰,但這和我們的選擇有關係,像是汪浩舉例,法國總統、時任歐盟輪值主席馬克宏與俄羅斯當局斡旋失敗,最終使得普丁下令開戰,有很大的問題是,馬克宏始終沒有開出具有明確性的威脅或是警告。這讓俄羅斯誤判局勢,讓俄羅斯以為他們能閃電拿下烏克蘭,結果不只歐盟出手相助烏國,乃至美國整個北約,民主陣營都相挺。我認為這是很好的觀點,而明確的警告與威脅,這件事值得所有可能成為調停者的國家學習。

 

某些觀點上我同意盧倩儀的觀點,像是她指烏俄戰爭有很多不透明的地方,其實是我們永遠不會看到的,所以戰爭中的很多決策,無法被監督這時候所有的參與國的決策者都獨裁,此外,是不是也有人期待戰爭的發生?如軍火商是不是這兩年來最賺那群人?

 

最後一個觀點,「就算我們今天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我們就真的和平了嗎?」放眼東亞,北有韓國、日本,南有菲律賓、馬來西亞,北京當局作為共產主義政權的代表,誰保證我們成為中共一部分後,不會與民主陣營的國家為敵?

 

誰又能保證習近平不會像普丁一樣,烏俄戰爭中,第一批出去打仗的人是俄國內與普丁派系不合的那群人?所以當另類的「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候,誰保證習近平不會讓香港、台灣的民眾作為第一線的義勇軍去打仗?所以投靠中共後,我們就真的和平了嗎?

 

我的結論,如果要選戰與反戰,我當然選反戰,但反戰不是成為駱駝或不接受現實。備戰是避戰逼不得以的選擇,我們期望和平,前提是不要有人一直企圖吃掉我。

 

最後,期望世界大同、全球和平發展,我賺大錢。

 

※筆者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