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對不是哥倫布!第一個發現美洲的人是誰?

柯迪·卡西迪 2023年12月29日 07:00:00
《1492征服天堂》劇照(圖片取自網路)

《1492征服天堂》劇照(圖片取自網路)

1492年10月12日,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抵達了後來眾人口中的「新大陸」(the New World),並據為西班牙王國所有。當時,已經有大約5000萬人居住在當地。不過,他的這項「發現」顯然需要加註星號來解釋才行,事實上,就算說他是第一個發現新大陸的歐洲人都不太正確,因為多數學者都認為在哥倫布出生的近500年前,諾斯人(Norseman)萊夫.艾瑞克森(Leif Erikson)就已登陸紐芬蘭島(Newfoundland)了。

 

精確而言,哥倫布應該是最後一個發現美洲的人才對,至於第一個則另有其人。

 

美洲有別於其他適合人居的大洲,由於海洋和冰層阻絕,和孕育人類的非洲隔得很遠,所以人族一直到了16000年前才踏上美洲。當時,加拿大冰蓋開始消融,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之間的那片陸塊住著一群勇敢的探險家,而第一個踏上無冰新世界的,就是其中一人。

 

這個人是誰呢?

 

我稱他為德蘇(Dersu),是以18世紀的偉大西伯利亞探險家德蘇.烏札拉(Dersu Uzala)命名。

 

 

德蘇生於16000年前,當時正值最後一次冰河期的尾聲,比將在世界另一頭發生的農業革命早了5000多年。也就是說他出生時,地球上的人類都仍是以打獵採集維生。

 

德蘇的出生地是考古學家口中的「白令陸橋」(Beringia),也就是曾經連接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但現已沉沒的區域,面積大小和德州差不多。現在雖稱其為「陸橋」,但其實它根本是一片沉沒的大陸,面積也不像巴拿馬地峽(Isthmus of Panama)那麼小。

 

德蘇出生時,大型冰蓋將大量海水鎖在地面上,使海平面下降了90公尺左右,現今沉在白令海峽(Bering Sea)之下約45公尺處的一大塊地,也因而露出頭來。早期的西班牙探險家猜測美洲原住民是從神祕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走到新世界,其實有幾分道理,只是他們自己不知道而已。

 

我們對德蘇的文化所知不多。由於考古遺址多半都已被白令海峽淹沒,所以古人類學家只能拼湊出一些結果,主要是根據語言重建、早期美洲住民的DNA,以及阿拉斯加和育空(Yukon)地區北部殘留的些微線索。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德蘇和同伴堅忍不懈的經歷,絕對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求生故事。

 

當年的德蘇被不利人居的環境包圍,東邊是跟高樓大廈一樣厚的柯迪勒拉冰蓋(Cordilleran ice sheet),加拿大的西半部幾乎完全蓋在冰下;北邊和南邊分別是寒凍的北極海(Arctic Sea)與白令海(Bering Sea),西邊則是西伯利亞嚴寒的苔原。

 

 

事實上,他居住的地帶也是人類聚落史上最荒涼、最可怕的環境:白令海剛好是在人類史上最寒冷的時期與北極圈相鄰,平均溫度落在零下,冬天的最高溫也很少超過零度,就連灌木都很稀疏,樹木更是完全不存在。因此考古學家認為,白令聚落的人是靠細枝和骨頭來生火。

 

德蘇與現代智人無異,智力和我們相同,甚至比你我更聰明。曾經重建美洲第一批住民DNA的考古學家詹姆斯.查特(James Chatter)指出,德蘇和澳洲原住民的親緣,可能比愛斯基摩人及伊努特人來得更近。

 

德蘇和現代智人一樣,會跳舞、演奏音樂,也會說故事。他會陪伴孩子、親自下廚,並到環繞北太平洋的海藻林中狩獵。他會吃海豹、魚類和貝類,幸運時還偶爾能吃到野馬。在白令住民留下的少許遺跡之中,就有馬的頷骨,骨頭上有很深的石切刻痕,這是考古學家在育空地區北部的一個洞穴裡找到的。這塊頷骨顯示在24000年前,有位住民在藍魚洞(Bluefish Caves)裡切下了馬的舌頭來享用。

 

德蘇獵到海豹、海象、野兔、馬鹿和駝鹿後,會把毛皮穿在身上。他主要的武器是矛,矛上有削尖的打火石,尖端則是黑曜石,另外還有飛鏢,使用投槍器(稱為「atlatl」)來丟擲。他用網子捕魚,捕到貝類會拿來吃;雖然與長毛象共存,但可能並沒有像大眾既定印象中那麼頻繁地獵捕這種動物。

 

就阿拉斯加上陽河(Sun River)12000年前的遺址來看,德蘇所屬的部族可能不大,只有四、五個家庭,不過他會和鄰居溝通、交易、一同打獵,甚至彼此交往。在莫斯科附近挖出大約34000年前葬在一起的兩名孩童之前,多數的古人類學家都認為,與世隔絕的北極狩獵採集族群至少有某種程度的近親繁殖,但這兩名孩童的DNA檢測結果卻出人意料地顯示他們只是遠親。因此,德蘇和北極地區的部落可能和我們現在一樣,把近親通婚視為禁忌,而且會為了避免而和遙遠的部族維繫關係。

 

 

在北極地區的狩獵採集文化中,政治權力通常是掌握在年長男性手裡,德蘇想必就是這樣的角色。其實他光是要活到中年,就已經得克服重重難關了。古代許多狩獵採集型社會的嬰兒致死率都很高,不過北極一帶的情況又特別淒涼,即使是技術較為進步的部族,都仍有40% 的嬰兒會夭折。在白令地區,更是有一半的孩童無法撐到10歲生日,生死就像丟硬幣那樣。德蘇是有幸撐到成年沒錯,不過如果他有小孩的話,大概也很難逃過早夭的命運。

 

考古學家曾發現三具葬在上陽河遺址的孩童屍體,並認為曾有數個家庭在這個季節性居所住了幾年。不過這些史前住民在小屋中央焚燒3歲的孩子後,可能因悲痛所致,所以就永久棄置這個地方了。

 

生存年代早於德蘇的白令人並沒有南遷的選擇。在長達書寫歷史三倍之久的15000年間,厚度約800公尺的柯迪勒拉冰蓋阻絕了向南移動的可能。一直到最近,許多學者都仍相信是柯迪勒拉和勞倫泰冰蓋(Laurentide ice sheet)在約莫13000年前沿美洲大陸分水嶺(Continental Divide)分裂時,第一批住民才經由加拿大抵達新世界,不過近來的研究顯示美洲其實更早就有住人,使這個理論不再成立。

 

過去10年來,考古學家挖掘出許多重大證據,可證明在大分水嶺(Great Divide)的通道出現前,奧勒岡和智利就已有人居。包括奧勒岡大學的考古學教授喬恩.厄爾蘭森(Jon Erlandson)在內,許多學者都相信人類至少在16000年前就已抵達新世界;當時唯一的途徑,就是駕小船沿加拿大西岸的險路航行。學者近來研究加拿大沿岸的巨石後,認定其中有些石頭是在大約16000年前就已穿出冰蓋,也就是說,那時確實有路可走。

 

我曾針對沿岸航行的可能性詢問過厄爾蘭森,而他認為加拿大西側海岸繁盛的海藻林不僅是白令人的食物,也提供了南遷的通道,讓德蘇有路可循。厄爾蘭森研究過後,相信這條「海藻之路」是從白令海峽一路延伸到下加州(Baja)一帶,不但是食物來源,也刺激了德蘇遷徙。

 

 

不過德蘇當時並沒有可航行於大洋的大型船隻可用,所以無法一次就抵達目的地。造這種船所需的巨大樹木根本不存在於白令地區,因此,他的船應該比較像現代的獨木舟,以漂流木或鯨魚骨為骨幹,而船帆則是獸皮。這種獨木舟不可能撐得住多日航行,不過可以讓德蘇捕魚、狩獵,並沿著仍凸出於海面的長型冰角移動。

 

考古學家雖已大致拼湊出德蘇和首批住民是如何抵達美洲的輪廓,卻仍無法釐清背後的動機。現代人如果生活在北緯40度以南的舒適溫暖地區,大概會覺得原因很明顯,但德蘇並沒有地圖可看,不可能知道上路後會不會得面臨難以橫越的冰層或大海,也無從得知目的地會不會比原本住的地方更糟糕。在德蘇之後的數千年內,北極的狩獵採集族群仍興盛於白令海峽和阿拉斯加地區,所以並沒有證據顯示白令住民是基於鬥爭或飢荒等因素,而非得遷離不可。

 

德蘇的離開似乎沒有明顯的原因可解釋,所以最有可能的動機大概就是他單純想探險。現代人可能會覺得探險是不務正業的追求,不過證據顯示智人在這方面向來都抱有渴望,甚至是更早以前的人族就已喜歡冒險,因此,德蘇和同伴會離開,或許就只是為了看看地平線外的遠方有些什麼而已。

 

在演化過程中,我們必須去看、去找,去感覺、模仿,並拓展生活的界限,所以也會因而產生探索的渴望,這是人類生存的一部分。因此,古代勢必也會有麥哲倫和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這類的人物,而且發現新島嶼和大陸可能帶來的收穫甚至會促使更多人向外探險。許多考古學家找到德蘇曾踏上艱險旅途的證據時,都認為他是因為敵人或飢荒所迫才去冒這麼大的險,但仔細重建其他偉大海洋民族的文化後,才發現背後的原因不一定是這樣。

 

考古學家重新研究南太平洋古老的拉皮塔(Lapita)海洋文化後,發現這個族群的人在一個世代之內,就發現並遷徙到好幾個島嶼,而且征服每座島的速度之快,使學者相信他們之所以會不顧重大危險地不斷探尋,就是因為人類心理存在探索未知的根本慾望。

 

 

考古學家並不知道德蘇的南航之旅花了多少時間,或許一代人就已完成,也或許花了好幾個世代才抵達目的地,所以橫跨南方冰河障礙的,可能是德蘇的子女或孫輩也說不定。

 

不過無論如何,一旦突破冰蓋後,德蘇或後代就會發現與世隔絕的天地,以及獅子、駱駝、長毛象、乳齒象、獵豹、馬、近60公斤的水獺和巨大禿鷹等各種大型動物。白令住民剛抵達時,共有90種超過45公斤的動物生活在北美的空中和陸地上,不過,相較於非洲那些與人族一同演化的大型動物,美洲的巨型物種不怕也不適應人類的存在,而且對於這種新來的超級掠食者毫無準備,所以在4000年內,人類就幾乎把所有動物都獵捕到絕種了。

 

這些新住民飛快地滲透到美洲各處,因此某些學者認為,加拿大以南的美洲原住民語幾乎都是源自同一種語言。雖然美洲各處發展出了百花齊放的多樣語言,不過語言學家約瑟.格林伯格(Joseph Greenberg)和梅里特.魯倫(Merritt Ruhlen)仍在其中發現了顯著的相似特徵,並據此重建出源頭那個語言的一部分─也就是德蘇的母語。

 

格林伯格和魯倫的確是被抨擊過沒錯,不過我認為他們的研究方法很有說服力。由於美洲的人口分布模式很特別,所以如果他們的理論沒錯,那麼在現代人可以理解的語言中,德蘇的母語應該就是最古老的那一種,換言之,無畏冰河威脅,在險阻的北極海域乘風破浪、發現新世界的德蘇過世時,我們可能聽得懂他臨終的遺言。

 

魯倫認為在德蘇的語言中,「死亡」這個字的發音應該近似於「MA-ki」。

 

*本文摘自《史上最偉大的第一次:誰吃了第一顆生蠔?誰講了第一個笑話?誰劃下了手術第一刀?科學解謎人類史上最值得玩味的大發現》,創意市集出版。

 

 

【作者簡介】

 

柯迪·卡西迪Cody Cassidy

 

柯迪·卡西迪是暢銷科普書《然後你就死了》的合著作者,該書被譯成十幾種語言出版。他花了三年時間,以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第一次」為研究目標,進行各項科學研究與學者專家採訪。為了解開這些歷程事件,他嘗試像世界上第一把刮鬍刀的發明者那樣用碎黑曜石刮鬍子;穿越義大利東北部的奧茲塔爾阿爾卑斯山脈,追溯古代神祕謀殺案受害者的最後足跡;用腐壞的粥釀造啤酒;並複製古代的弓箭發射等實驗,讓後人知道這些史前發現對我們來說為什麼有意義。目前住在舊金山。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