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賴清德就職演說略帶情緒 非明智之舉

許哲銓 2024年05月22日 00:00:00
作者認為,不論是過去的「務實的台獨 」身分,還是未來四年台灣總統的角色,賴總統都有責任和義務對大陸釋放善意。(攝影:王侑聖)

作者認為,不論是過去的「務實的台獨 」身分,還是未來四年台灣總統的角色,賴總統都有責任和義務對大陸釋放善意。(攝影:王侑聖)

新總統上任,發佈就職演講,每一個國家的注意力在今天都會看向台灣。今日總統的就職演說基調穩健,內容全面,但其中關於的兩岸論述,略帶情緒,沒達到預想中不卑不亢的效果,有拱火,麻煩製造者之嫌疑,非明智之舉。

 

在演講詞中賴清德對大陸喊話,不可以無視中華民國主權的存在,看似宣佈了主權,實質作用不大,因為在大陸的「一中」論述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本身就互不隸屬,大陸一直看見中華民國的存在,並認為民國來自於地理實體上的china。那麼,總統就職演講詞唯一可以預示的是:兩岸話題其中的法理定位在未來無法迴避。

 

於是我們又回到最初,國際上所有人都關心的這個問題,台灣到底會不會在新政府的管理下就此實質性獨立?

 

要推測這個答案,那必繞不開美中當前局勢的分析。

 

美國方面,早在去年大選之前,美國智庫三位重量級專家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s)上,不約而同的都提出一個震驚觀點——建議民進黨「凍結(suspend) 」台獨黨綱。《外交事務》雜誌是美國對外政策的風向標,葛來儀等三人幾乎是美國研究台海問題的最重量級的學者,他們提出的觀點,可以認爲是美國官方提前放出未來對台灣地區執政方向的風聲。

 

雜誌的原文,不僅對台灣,也對大陸均提出了建議,筆者對此提煉出二點重要精髓:

 

一則如果賴清德總統在未來四年繼續保留台獨黨綱,這將使兩岸出現「火車對撞」的極端危險情況。這是美國不想看到的重大事變。因此美專傢建議民進黨凍結台獨黨綱,就是為了防止這個事變的發生。

 

二則美專傢也對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進行了一番研究,並對「武統」三條件的第三個條件,也提出了修改建議。大陸2005年出臺的《反分裂國家法》對於「武統」設定了三個條件,具體表述為:「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

 

在美專家研究中,大陸啟動「武統 」的三個條件,前兩個他們並無爭議,但是對於第三個條件,什麼是「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 」,美方認為這個條件實在太模糊。對此,他們建議:「中國應該修改這樣的表述,加入一項保證,只要臺灣不宣佈正式獨立,北京就不會動武(China should revise this language to incorporate the assurance that as long as Taiwan does not pursue formal independence, Beijing will not use force)。 」

 

這樣,兩岸就達成了「不獨、不武、不統 」的新平衡。這種新平衡,最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大陸這邊,立場一概如此。對於賴總統的就職表述,大陸外交部發言的簡單明瞭。汪文斌表示:「台獨是死路一條,不管打著什麽幌子、什麽旗號,推行台獨分裂都註定失敗。」

 

話語老生常談,態度依舊,但最近大陸行徑卻又釋放善意。從高層次政治面,以及基層的實際執行層面,大陸都遞出實質性的善意。例如之前的馬英九與中國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等17位藍委接連訪問大陸,大陸推出開放陸客來台觀光的路徑圖等等,對此,在就職典禮中,賴清德也有善意回應,喊話「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

 

總的來說,在當下,二個大國對於複雜的國際形勢,都不敢輕舉妄動。美方建議凍結台獨綱領,中方宣佈「一中」強硬態度的同時釋放善意。

 

亂世出英雄,不如就從我們台灣開始,把握住主動權利,抓住大陸的善意回應,解除一些不必要的限制。透過文化、旅遊和留學等事務性交流,逐漸累積互動、互信和善意。放下國與國的偏見,親美,友中,找到適合台灣現狀的和平發展點。

 

不論是過去的「務實的台獨 」身分,還是未來四年台灣總統的角色,賴總統都有責任和義務對大陸釋放善意,不可憑藉自己喜好為台灣作出決定。望賴總統在今後的執政中,遵守就職演講的承諾,展現決心來處理兩岸困局、改善民生,落實承諾。結合美中局勢,展現領導人智慧,帶領兩千三百萬人民,駕駛好台灣這一艘珍貴而獨特的小船。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