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TikTok承認收集用戶資料 新政府應立即予以限流封禁

何仲達 2024年05月25日 00:00:00
無論TikTok如何撇清與中資的關係,TikTok就是抖音,抖音受到中共控制成為宣傳統戰的喉舌。(美聯社)

無論TikTok如何撇清與中資的關係,TikTok就是抖音,抖音受到中共控制成為宣傳統戰的喉舌。(美聯社)

根據筆者統計,自520賴清德總統宣誓就職以來,TikTok(抖音國際版)的中共喉舌「台海時刻」在三天內連續以六支短影音攻擊賴清德的就職演說,而且是將中國外交部、國台辦的發言在一小時內,以簡體轉繁體字的方式呈現。
 

無論TikTok如何撇清與中資的關係,TikTok就是抖音,抖音受到中共控制成為宣傳統戰的喉舌,台灣新政府應該立即採取強硬的手段,予以罰款、限流甚至封禁的措施。
 

TikTok在內容和數據安全上也一直飽受詬病,該公司在澳洲負責數據安全的主管,就曾在參議院的聽證會公開承認,母公司「字節跳動」的員工可以獲得完成工作所需的最低訪問權限,而該公司負責大洋洲和台灣政府事務的主管Ella Woods-Joyse也在會上親口承認,TikTok可以收集用戶的GPS數據。

 

行政院數位發展部早在2019年就將TikTok列為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並禁止政府部門使用,但並未禁止民間使用。相較之下美國則加快了處置速度,美國參眾兩院在4月快速通過了對TikTok「非賣即禁」的法案。

 

事實上,數位發展部早在今年農曆年前就開始與TikTok高層展開直接協商,後續又連續多次與之會面,TikTok的主管屢屢表達願意配合政府要求,實際上是虛與委蛇的拖延戰術,應對,並未具體做到與中資切割、資料落地台灣的任何實質行動。如此模糊拖延的反應,已經讓TikTok成為國家安全和人民隱私的破口。

 

TikTok反其道而行,花更多精力包裝成外資公司形象。除了聘請民眾黨背景的公關公司,進行無登記的國會遊說之外,幾次來台與官方溝通的TikTok工作人員均為澳洲籍或日韓人士,他們既不懂中文,也對台灣政治事務知之甚少,只是盡力撇清與中國的關聯。
 

TikTok甚至都沒有設立專門的台灣政府事務部門,而是由大洋洲政府事務部門負責,其主管Ella Woods-Joyse也是在雪梨工作,根據媒體報導,雖然台灣官方對他們多次詳細介紹了政府立場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他們似乎也是有聽沒有懂,幾次會面下來更像是敷衍了事。

 

根據TikTok在美國的公開文件,其母公司「字節跳動」的58%股權為國際投資者持有,只有21%為其創始人張一鳴所擁有,另外21%則為員工共同持股。TikTok披露上述訊息,似乎想要證明自己並非中資控股,但如果仔細分析上述股權分佈就會發現,中資關聯的持股比例遠遠超過台灣法定的30%門檻。換言之,TikTok想要順利通過陸委會和投審會的審查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除了TikTok有意拖延之外,現在的僵局也跟台灣行政、立法部門的施壓力度不足有關。礙於現行法律對境外數位平台的管控尚有缺漏,後續將送交立院審議的打詐專法無疑將給政府提供足夠的法律工具,另外,個資法等其他相關法律的修訂,也都可以補強管制手段。

 

參考美國、澳洲等國的作法,立法部門也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美國國會在聽證會上連番質疑TikTok的CEO周受資,充分揭露了TikTok與其母公司字節跳動的關聯,澳洲參議院也組建了一個專門調查外國社交媒體干涉風險的委員會,該委員會去年迫使TikTok承認了不少數據安全層面的漏洞,而前述出自該公司高管之口的訊息可以證明,TikTok在數據安全方面並不像他們想要展示的那樣讓人放心,而且中國員工也可以使用這些數據。換言之,TikTok的台灣數據也同樣會面臨類似的風險,但目前為止無論是官方還是立法院都還在等待法案落地,而在此之前,其實有更多事情可以做。


※作者為數位安全業者

關鍵字: TikTok 限流 封禁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