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權的極限

一個律師的筆記本 2024年05月25日 00:02:00
司法權的本質就是緩慢,法官依法審判需要時間,在這種速度不對等的戰術之下,司法權遲早會被玩到超載。(攝影:張哲偉)

司法權的本質就是緩慢,法官依法審判需要時間,在這種速度不對等的戰術之下,司法權遲早會被玩到超載。(攝影:張哲偉)

我不太同意「反正修法違憲,不用去管他們,等憲法法庭宣告法案無效就好」這種想法。打個比方,這就跟有人正要作奸犯科時,旁人卻說「讓他作嘛,之後再去告他就好」差不多。

 

不能這樣吧。

 

打贏官司固然好,但最好的並不是官司打贏,而是阻止惡行。司法權誠然是最後防線,但是等到訴諸最後防線的時候,也就是壞事已經發生了。

 

更何況,現在還只是剛開始而已。

 

接下來,國會多數黨還可以推出許多拆房子、挖地基的法案,引發劇烈的社會動盪,舉例而言:

 

修改《廣電法》介入媒體。

 

修改《選罷法》引入有藍白特色的不在籍投票。

 

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為引入鄰國移民洗人口大開方便之門。

 

這些法案通過之後,保證可以把臺灣民主的根基挖空,讓臺灣人在自己的故鄉變成徹底的被殖民者,怎麼投票都永無翻身之日。

 

一案一案聲請釋憲,讓憲法法庭主持公道?可以,但司法權的本質就是緩慢,法官依法審判需要時間,而不在乎程序正義、也不理睬社會共識的國會多數黨,卻可以用快得多的速度大量拋出違憲法案。在這種速度不對等的戰術之下,司法權遲早會被玩到超載。

 

這是司法權的極限。到時候,要怎麼阻止他們把國家跟憲法一起毀掉?怎麼避免臺灣的威瑪時刻降臨?這是大家需要預先思考的事。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為了國家的存續,會有必要採取非常手段。

 

能夠不要走到這一步是最好,我由衷希望不要。

 

話說回來,樂觀一點想,這個局面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正面意義。至少,之後幾年之內,臺灣的法律學跟政治學研究生,應該都不愁沒有論文題目了,豐富的素材會自動滾滾而來。國家不幸學生幸,危機深處題目多。

 

當然,前提是之後還會有學術自由的話。(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