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芳專欄:國會擴權 損及台灣國際「可信任成員」供應鏈地位

蔡明芳 2024年05月26日 07:00:00
若台灣國會議員無法具備相關的專業能力,則擴充國會調查權法案通過,可能導致商業機密外洩的疑慮。(攝影:王侑聖)

若台灣國會議員無法具備相關的專業能力,則擴充國會調查權法案通過,可能導致商業機密外洩的疑慮。(攝影:王侑聖)

在520總統就職演說後,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於5月23日至24日在台灣周邊海域舉行軍事演習。中國解放軍對台軍演的作法更說明台灣在對外貿易夥伴的選擇上,應更為謹慎。在本專欄「太陽花10周年 兩岸服貿已無重啟必要」一文中,我們已指出「台灣對於中國與香港的貿易金額由2014年128,481百萬美元增加至152,249百萬美元,但出口占比由2014年的40.2%降低至2023年35.2%。」今年以來,中國與香港的市場占台灣對外貿易出口比重仍持續降低。

 

台灣出口市場與出口結構的變化

 

根據財政部今年四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顯示,今年一月到四月止,台灣對於中國與香港的出口占比已降低至30.7%,台灣對美國的出口市場則是提高至23.5%,出口金額年增率為64.1%。這表示中國出口市場對於台灣出口市場的重要性,正在降低。

 

有關台灣對於美國與中國出口比重的變化,一方面說明國際供應鏈重組對全球貿易的影響愈來愈顯著,二方面也說明在中國對歐盟與美國大量傾銷的情況下,我國對美國的出口金額與出口占比均持續增加,顯示台灣廠商的產品種類與品質均與低價傾銷的國家有很大的差異,這是顯示台灣與中國廠商製造能力高低不同。

 

除了對美國的出口增加外,今年台灣對於東協與墨西哥的出口也都有所增長,年增率分別為25%與31.8%。根據財政部5月份發布的統計通報指出,我國近五年對墨西哥的出口增加幅度超過九成,應會突破50億美元。我國占墨西哥進口金額的比重已由2018年1.8%提高至2.4%。日本與韓國占墨西哥進口金額的比重多在3.5%至3.9%之間。由此可知,隨著國際供應鏈的重組,墨西哥對我國出口的影響程度逐漸增加。

 

對於中間財出口占比多超過七成的台灣而言,台灣對於美國、中國、東協與墨西哥等國的出口變化,除可以證明國際供應鏈重組的效果外,今年1月至4月的中間財出口比重為66%,資本財出口比重為27.4%,也說明了台灣直接出口資本財的能力也在提高。今年1月到4月的資本財出口較去年同期增加20,251百萬美元,這是台灣近來在出口貿易結構上的改變。

 

中國對外國廠商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影響有限

 

由台灣的出口市場與出口產業結構改變可以知道,台灣出口的競爭力已從過去高度受到要素價格的影響,逐漸轉向產品品質的提高,顯示台灣正從過去要素驅動的經濟成長模式,轉向創新驅動的成長模式。這是因為,唯有藉由產品創新或製程創新才可以降低對低成本要素的倚賴,以及降低對於可以提供低成本要素國家的倚賴。

 

由此可知,中國商務部近期雖對進口自歐盟、美國、台灣和日本的聚甲醛(POM)產品,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但是,在我國對中國出口的占比逐漸降低,以及我國資本財出口優勢逐漸提高下,中國商務部的作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應非常有限。雖然台灣的塑化產業可能受到影響,然而,在中國廠商的生產成本因當地政府大量補貼或低價取得俄羅斯原油等因素而大幅降低的情況下,即使中國亦對外國企業課徵傾銷稅,但外國廠商的產品在中國市場早已存在不小的成本劣勢,故我們可以預期,中國對他國產業發起反傾銷調查,對全球市場的影響是有限的。

 

應注意法律環境的改變對市場經濟的傷害

 

最後,對台灣而言,雖然我國目前出口市場與出口結構已愈來愈多元,這對台灣經濟韌性的提高將有所助益,但是,近期我國國會欲修法擴充國會調查權,除了會影響政府部門的努力誘因外,所有在台灣投資的本國與外國廠商的內部資料均可能受到此法案通過,而必須接受台灣國會的調查。

 

若台灣國會議員無法具備相關的專業能力,則此法案的通過,將反而可能導致商業機密外洩的疑慮。無論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或執法人員的專業度不足,都會是有礙一國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若沒有良好的法治環境,就不可能會營造讓人民有努力誘因的市場環境。若此,則對於台灣在國際「可信任」供應鏈重要成員的地位將大幅降低,進而影響廠商投資台灣的信心與就業環境,不利我國經濟的永續成長。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