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統7成選票獲連任 台灣代表處是否改名受關注

劉孜芹 2024年05月27日 12:40:00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勝選連任,對中國與台灣的立場備受關注。(美聯社)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勝選連任,對中國與台灣的立場備受關注。(美聯社)

立陶宛總統選舉26日舉行第2輪投票,官方結果顯示,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以74.6%的得票率勝選連任。這場大選聚焦於鄰國俄羅斯的侵略野心,以及如何處理與中國和台灣的關係等外交議題。

 

法新社報導,立陶宛中央選舉委員會(CEC)公布的計票結果顯示,在已開出的90%選票中,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贏得74.6%的選票,遙遙領先對手、現任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60歲的瑙塞達向記者表示,選民賦予他「極大的信任」,他很清楚自己必須珍惜這點。

 

瑙塞達說,他擁有過去5年擔任總統的寶貴經驗,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善用選民的信任,實現為立陶宛全體人民謀福利的目標。而只取得23.8%選票的總理席莫尼特,也已向瑙塞達恭賀勝選。

 

立陶宛總統主掌外交、國防及安全事務大權,代表出席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但在任命最高級官員時必須與政府和議會協商。雖然瑙塞達和席莫尼特在國防上立場一致,但他們對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看法不同,立陶宛和中國近年來因台灣而關係緊張。

 

兩位候選人都同意,立陶宛這個擁有280萬人口的北約及歐盟成員國,應該增加國防開支,因應來自俄羅斯的威脅政府為此正在制定新的稅收政策。瑙塞達26日晚間表示,立陶宛的獨立和自由就像脆弱的船隻,必須珍惜、保護並防止任何損壞。

 

米科拉斯·羅梅里斯大學(Mykolas Romeris University)政治分析家烏博奈特(Rima Urbonaite)指出,隨著瑙塞達的連任,立陶宛的外交及安全政策會持續下去,尤其是對烏克蘭的支持,他們擔憂如果莫斯科贏得對烏克蘭的戰爭,立陶宛可能會淪為下個目標。

 

立陶宛是烏克蘭的重要捐助國,也是國防支出大國,目前的軍事預算相當於該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75%。立陶宛打算採購戰車和更多防空系統,並讓德國部隊駐紮當地,柏林計畫2027年派駐5千名士兵至立陶宛

 

 

瑙塞達和席莫尼特雖然同屬於保守派,但在特定議題的不同立場,有時會引發雙方的外交政策辯論,尤其是在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上。

 

2021年,立陶宛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開設事實上的大使館,名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這和使用首都台北的名稱,來避免激怒北京的外交慣例不同。立陶宛和中國的關係因此惡化,中國將對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級,切斷與立陶宛的貿易,讓部分政治人士呼籲為了經濟恢復與北京的關係。

 

競選期間,瑙塞達曾表示,有必要更改台灣代表處的名稱,席莫尼特則持反對立場。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