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輻污水與諾貝爾獎得主的請願

宋瑞文 2018年10月27日 00:00:00
日本無人贊同海洋輻射污水放流,充滿政府與東京電力的不信任感。(湯森路透)

日本無人贊同海洋輻射污水放流,充滿政府與東京電力的不信任感。(湯森路透)

關於福島核災後衍生的輻射污染水,該用怎樣的方法處理,日本政府於今年8月底召開公聽會。據報導,出席者無人贊同海洋放流,充滿政府與東京電力的不信任感。

 

日本媒體報導,輻射污染水(氚污染水、トリチウム水)處理公聽會。

 

在輻射污染水裡,帶有放射性的氚,因不易去除而受矚目,因此,這些污染水又常簡稱為氚水(事實上還有其他多種放射性核種)。

 

而關於氚的健康影響,有機構認為「風險尚未得到確認」;另一方面,前北海道癌症中心名譽院長西尾正道則表示,「除放射線外,會被當成氫和DNA結合,使遺傳資訊產生變化」、「其危害來得慢,釋放到環境裡,等於慢性殺人。」

 

2003年媒體報導小柴昌俊反對國際核融合實驗裝置(ITER)的剪報

 

對許多日本人來說,接觸到氚這個名詞,倒不是從福島核災的輻射污染水開始,而是在2003年,日本有意引進國際核融合實驗裝置(ITER)的時候。


 

因ITER會產出大量的氚,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與馬克斯威爾獎(美國物理學會頒發)得主長谷川晃,向當時的首相小泉純一郎遞出請願書〈請改正引進「國際核融合實驗裝置」(ITER)的決定〉

  

「核融合,是遙遠的未來時重要的能源候補選項。可是,在國際核融合實驗裝置(ITER)做為燃料的氚,從安全性跟環境汙染的角度看,非常危險。」

 

後果是,即便實驗成功,所產生的大量放射性廢棄物,很可能非公眾所能接受。作為燃料,儲存在裝置裡的氚,約有2kg。氚是只要1mg就足以致死的劇毒,如果有2kg左右,足以殺傷200萬人。

 

2002年,小柴昌俊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發表諾貝爾得獎演說。

 

和氧氣結合後,會變成重水流出,導致周圍陷入極為危險的狀態。順便一提,這些氚所帶有的放射線劑量,足以匹敵車諾比核災。

 

核融合反應所產生的中性子,帶有核融合爐10倍以上的能量,將爐壁與建體大大地放射能化,並生出4萬噸的放射性廢棄物。

 

〈請改正引進「國際核融合實驗裝置」(ITER)的決定〉部份紙本,有小柴昌俊的簽名。

 

 

實驗結束後,帶有放射能的裝置,因為不能馬上廢棄,之後的數百年,都得一直用水澆淋。結果,周圍都會被遭輻射汙染後的地下水浸透,汙染面積會逐年增加,帶來巨大的環境汙染。基於以上理由,我等具有有良知的專門知識的物理學者,絕對反對ITER引進。」

 

2003年ITER相關報導。被稱為夢幻能源的核融合發電實驗裝置,支持的學者表示,只會放出微量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影響人體。

 

因為諾貝爾獎得主的影響,時至今日,部份日本人聽到氚的時候,仍然抱持警覺。而在近日的輻射污染水公聽會上,有福島縣民說:「這件事不只和漁業有關係,有必要聽聽全國人民和海外的意見。」倘若台灣有機會被徵詢,能在事前搜羅各方專家的見解,方為上策。

 

※本文小柴昌俊請願信的部份,承蒙上前万由子女士審閱。

 

※作者為專欄作家,環境資訊中心、台達電低碳生活部落格等專欄

關鍵字: 輻污水 核融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