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花學運直播讓他驚艷 法國新創靈魂人物讚科技改造台灣民主

吳洛瑩 2018年11月22日 10:01:00
法國「Liberté  Living-lab 」育成中心總裁盧迪來台參與「2018年法國新創周」。(攝影:吳洛瑩)

法國「Liberté  Living-lab 」育成中心總裁盧迪來台參與「2018年法國新創周」。(攝影:吳洛瑩)

 

為什麼一個社會需要育成中心(Incubator)、不能少了新創(Startup)公司?

 

台灣,能否以傳統「舊」產業為基底,打造產業新生態系?

 

法國「Liberté  Living-lab 」育成中心總裁盧迪(Rudy Cambier)近日來台參與「2018年法國新創周」,16日接受《上報》專訪時表示,新創背後的價值將會高度影響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現在不做以後來不及做。

 

盧迪說:「新創公司不是要取代政府的角色,而是補足政府的不足」。他協助企業轉型,透過分析社會、經濟和數位變遷,再加入自身長期觀察,強調不能只講新創,卻忽視傳統大企業的經驗能力與新創之間可以相輔相成。

 

此次為了台法新創交流,旋風訪台短短4天,參加2場公開論壇、並與立委余宛如推動的社會創新國會(Social Innovation Congress)計畫,簽署台法合作備忘錄。

 

盧迪16日與立委余宛如簽署新創合作備忘錄。余表示:「要一起倡議Tech for Good,希望大家關注怎麼用科技解決社會問題,甚至包含科技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法國在台協會提供)

 

訪問當天,他興奮地分享拿出這次在台灣遇到新創界的「新朋友們」,但其實盧迪對台灣早有深刻印象。

 

 

 

唐鳳與太陽花學運 開啟戀上台灣新創的契機

 

2014年太陽花學運讓他首度看見台灣新創潛力,讚賞台灣人才觀察到當時代的社會需求,運用科技打造新工具,以及友善公民參與的新創生態環境,幫助民主制度更透明。

 

現任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當時以公民駭客之姿在現場架設「零時政府g0v.today」網站,將學運期間各方言論「直接播出」,科技工具幫助不同觀點有管道相遇,讓公民參政成為可能。

 

 

科技連結民主、公部門串起私部門,唐鳳出入虛擬網路與現實社會,再由一個社運參與者「親自下凡」入閣站在政策第一線,虛實之間悠然轉身、倡議者與執行者的身份毫不衝突。

 

盧迪說:「倡議人士能入閣,這是很少見的情況。」台灣新創界多元活力、生機昂然讓他難忘,8月時也自己來台旅遊。他說:「我深被台灣的新創界吸引。」

 

盧迪16日參與「Tech for Good-讓科技美好生活」講座。(法國在台協會提供)

 

善用大數據打擊法國失業率

 

他舉2個Liberté  Living-lab 輔導的案例:一是改善法國高失業率的秘密武器「Bayes Impact」、另一個是彌補師資不足,解決學生程度落差的學習幫手「LALILO」。

 

2家新創品牌都是運用大數據結合人工智慧(AI)完成任務。前者的創辦人保羅(Paul Duan)看見法國嚴重的失業問題,發現求職者透過政府公家職訓部門經常花很長時間、找到的卻是與自己志趣、能力和過往經驗都不符合的新工作,最後成了為餬口的工具而無法久做、甚至又再度陷入失業的輪迴之中。

 

保羅團隊則是看重求職者履歷(CV)上所寫的能力特點,透過數據分析以AI媒合,讓人才能到合適的位置發揮所長。

 

「LALILO」強調客製化的適性教育,依照程度量生打造練習題,就像身旁隨時有個家教老師。

 

 

又稱「孵育器」的育成中心,孵育的是創業青年的夢想、也孕育一個讓美夢成真並落地生根的新創生態系,匯集各界專家讓問題被解決。這是一方土地需要有一個個「孵育器」存在的意義。

 

「科技向善」  看重人文關懷的新創

 

盧迪說,當初這些充滿創新好點子的創業家找上育成中心時,除了須擁有技術、設計、商業模式等基礎條件之外,最重要的是,具有「正向影響社會」的遠見。

 

身為法國「Tech for Good」(科技向善)運動靈魂人物,盧迪認為「科技始終離不開內心深處的人性」(Tech with Humankind in Mind),若新創只為商業利益而存在、缺少為「人」創造更好的生活,僅是千篇一律的「Tech for Business」就失去新創存在價值。

 

法國「Liberté  Living-lab 」育成中心總裁盧迪(Rudy Cambier)表示,深受台灣新創界生機昂然的環境吸引。(攝影:吳洛瑩)


 

新創不是跟風 解決社會問題為關鍵

 

談到3年前著手打造「Liberté  Living-lab 」的背景,當時全球新創都聚焦加州矽谷,但法國有其獨特文化背景和社會問題,應該要有以法式思考為本、人文關懷為基底的育成中心。

 

美國矽谷的成功案例固然很好,但科技新創的樣貌,在各地以各異多元的姿態展開,也解決不同的問題。「這不是複製貼上就好,美國跟歐洲社會、亞州國家的社經背景不一樣啊!」他說。

 

正如同台灣也是特別的。許多已經成熟的科技,包括臉書、推特和Youtube都是非常好的工具,甚至間接掀起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民主革命。而「台式新創」更深一層、更進一步架設在地平台,起而改造民主。

 

位於台北小巨蛋的國際科技創業基地「Taiwan Tech Arena(TTA)」於6月正式啟用。(攝影:吳洛瑩)

 

孵育夢想、搭起新舊之間的創意之橋

 

推動新創的育成機構,像老練的裁縫師為客人量身打造一身筆挺,從裁量選布、打版、車縫、收邊等等「眉眉角角」無一不是費盡心思,細節比例都是根據套裝主人身形而訂。

 

談新創,脫離不了創新。但老裁縫師身上承載舊時代的經驗,可以幫助初萌芽的創業夢想家步步築夢,同時也正視社會問題。

 

「新創」,這一匹上等的布之所以能筆挺出場,是修飾了主人身上的不完美。那些小缺點可能是民粹高漲傷害民主真諦、或許是貧富差距加大階級分裂,抑或是科技發展造成的隱私爭議。盧迪法式科技新創,要凝視新舊之間、科技發展背後,那一個柔韌堅定的人文支點。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