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中美的科技冷戰與非洲爭霸

紀永添 2019年01月01日 00:02:00
對中國來說,東南亞是通往非洲的海上必經之路,中東則是通往非洲的陸上必經要道,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華為與其它的中國商品,可以在東南亞與中東地區攻城掠地。(湯森路透)

對中國來說,東南亞是通往非洲的海上必經之路,中東則是通往非洲的陸上必經要道,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華為與其它的中國商品,可以在東南亞與中東地區攻城掠地。(湯森路透)

日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公開美國的非洲新戰略,直指俄羅斯與中國在非洲的掠奪性行為,已經嚴重傷害美國的國家利益。波頓還特別指出,中國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大舉進軍非洲,並利用經濟與政治手段來攏絡非洲國家,造成這些國家深陷債務危機之中,最後只能被迫聽從中國的指示。而這也是美國政府首次公開抨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意圖染指非洲大陸,並危害美國的國家利益。

 

在筆者之前的「中國的非洲戰略與全球佈局的關鍵在台灣」一文中,初步分析過為什麼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最終的戰略目標是非洲。在當前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加拿大又在美國的要求下,逮捕了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讓許多人認為美中兩國將陷入新形態的科技冷戰之際,或許我們可以進一步來討論這場科技新冷戰與美國非洲新戰略的關係,一窺美中兩國的全球競局。

 

華為成長的關鍵在非洲

 

華為無疑是近年來中國成長最快的指標性公司,也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在未來取代美國企業,成為資訊市場的新霸主。但也因為其濃厚的解放軍背景,與中國政府的大力扶植,而讓歐美國家一直對華為充滿戒心。在此之前,美國政府就已經多次否決華為所提出的併購案,並認為使用華為的科技產品,有可能會危害國家安全。在孟晚舟事件後,美國盟邦也紛紛宣布在關鍵基礎設施中,禁止使用華為的設備。但這樣的禁令已引發中國社會的強烈反彈,認為是歐美國家故意圍堵目前於5G行動網路發展上處於領先地位的華為, 再加上美中關係全面惡化,更讓人覺得孟晚舟事件將拉開新冷戰的序幕。而這場對峙,除了將圍繞在各種尖端科技領域,是一場全面性的科技冷戰外,其戰場還不僅止於虛擬的網路空間,早已經蔓延到古老的非洲大陸之上。

 

因為華為在北美洲的市占率其實並不高,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祭出一連串的反制措施後,華為可以毅然決然地放棄北美洲的市場。華為能擠下蘋果,成為世界上第二大手機供應商的關鍵,在於這幾年於非洲、東南亞、中東地區的成功。特別是非洲與東南亞,前者是目前世界上成長最快的新興市場,華為與其它中國品牌以其低價優勢,再加上中國政府積極為其掃平貿易障礙,因此快速捲襲多數的非洲國家,而後者則是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政策最為成功的地方,中國官員的身影頻繁地出現在許多東南亞國家,也連帶的打通中國產品輸出的管道。目前華為之所以可以在5G行動網路的規格戰中領先,除了中國政府的全力支持,並擁有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外,更重要的是華為已經在非洲、東南亞這些開發中國家取得先機,大幅領先歐美廠商。

 

中國佈局比俄羅斯更靈活

 

對中國來說,東南亞是通往非洲的海上必經之路,中東則是通往非洲的陸上必經要道,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華為與其它的中國商品,可以在東南亞與中東地區攻城掠地,就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中國於一帶一路倡議上已有斬獲,而且這遠比中國利用政治力來影響當地國家,還要來的更有效率。中國還從這兩大市場中獲得源源不絕的商業利益,支援在非洲的各種戰略性投資計畫,進一步搶占非洲各國市場。與俄羅斯相比,中國在非洲的佈局方式更為靈活多變,注重市場開發與商業利益,遠比俄羅斯單靠軍事合作與能源交易來擴展關係還要有成效。中國將國內過剩的產能輸出到海外,同時也將其影響力擴展到一帶一路所及之處,最後遠達非洲,甚至已經在非洲之角的吉布地,建立了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中國這樣的快速發展,當然會引發美國的憂慮。

 

與俄羅斯相比,中國在非洲的佈局方式更為靈活多變,注重市場開發與商業利益,遠比俄羅斯單靠軍事合作與能源交易來擴展關係還要有成效。(湯森路透)

 

而除了華為的成功發展,中國還從非洲取得中國所迫切需要的能源與礦產,特別是生產行動裝置與電動車所必需的稀土元素。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發展模式是從先進國家引入技術,再利用非洲、東南亞的能源與礦產,中國的便宜生產成本,快速複製出產品,再通過一帶一路低價傾銷到東南亞、非洲與中東,甚至歐美地區。而這其中的兩大重要手段,一是不擇手段竊取先進國家的技術,或是以各種手段強迫這些西方企業主動轉移,二是利用不公平的保護或補貼,來扶植中國的企業。美國會對中國的「千人計畫」展開調查,並指控中國駭客長期竊取美國的商業技術機密,還在貿易戰的談判中,要求中國停止不公平的補貼,全面開放市場,不得威脅美國企業轉移技術,原因也在於此,美國已經發現了這是中國能快速崛起並威脅自己的關鍵。

 

就在波頓提出非洲新戰略的同時,美國聯邦調查局、國土安全部與司法部的資深官員,在參議院的司法委員會作證時表示,中國採取了各種非傳統的方式,利用一般人士,在商界與學界大舉進行間諜行動,竊取各領域的關鍵技術。司法部更在隨後起訴兩名中國駭客,指控他們大規模入侵美國各大公司,竊取大量智慧財產與機密資料。這些對中國的指控,雖然屬於完全不同的領域,但其實是一體的兩面,因為現在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出來,中國過去所提出的「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與「紅色供應鏈」等計畫,就是打算利用這種中國發展模式,打造一個足以跟美國爭霸的新世界。中國不止希望能擁有非洲的能源、礦產供應,還想要掌握歐美這些已開發國家之外的龐大市場,並計畫在政治上、經濟上領導非洲與東南亞國家,好與美國平起平坐。

 

美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過去美國所採取的政策,是希望中國能融入這個世界,進而讓中國從內而外產生改變,但這樣的嘗試已經徹底失敗,美國轉而將中國視為新的國安威脅,這也讓兩國的關係急轉直下。但美國過去的這種政策,已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華為手機的內部充滿了美國與其盟邦所生產的各種零件,中國早就成功融入了世界生產供應鏈,這也讓美國目前的封鎖圍堵,被視為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而且在華為主要市場不在歐美的情況下,光憑歐美國家的抵制與圍堵,恐怕也無法擊敗華為在5G行動網路上的領先地位。或者更進一步來說,美國讓中國變成世界工廠的代價,就是兩國之間有千絲萬縷的商業關係,這也讓川普總統所發起的貿易戰,反過來傷害美國的很多產業。這不只是全球化時代採取保護主義所一定會出現的惡果,更是美國過去中國政策的反噬。

 

中國還從非洲取得中國所迫切需要的能源與礦產,特別是生產行動裝置與電動車所必需的稀土元素。(湯森路透)

 

只是從川普在G20高峰會上與中國達成90天的貿易戰休兵協議,到他揚言在國家利益需要下,將不排除介入孟晚舟事件,都可以看出川普心中的貿易戰,很可能還停留在逼使中國讓步,好讓美國能談到更優渥的貿易條件,距離全面性的對抗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美國雖然已經警覺到「一帶一路」、「千人計畫」、「中國製造2025」與中國在非洲的積極經營,是一整套完整的稱霸戰略,但美國是否真有決心,願意犧牲眼前的利益,轉而全面扼止中國,恐怕還有待時間證明。或者應該說這樣的國家戰略轉向,往往需要一段長達數年的時間,而在民主國家政權輪替是常態的情況下,川普的政策能維持多久,最長也就是兩任八年。因此也不能排除美國會一方面防範中國的威脅,但另一方面也追求最大的商業利益,採取既圍堵又交流的方式,而不會冒然掀起全面性的對抗。

 

台灣處境尷尬

 

只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就陷入了兩難的尷尬處境。在過去美中關係仍處於蜜月期時,台灣與中國也發展出了極為緊密的商業關係,這從華為的零件供應商名單裡,處處可見到台灣廠商的名字,就可知中國與台灣都是世界生產供應鏈中的一環。台灣與美國的廠商都是協助華為成為一線手機大廠的幕後功臣。但是當美國已逐漸認定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在為掠奪非洲而鋪路,嚴重損及美國的國家利益時,台灣若再積極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無疑就是在協助中國傷害美國的國家利益。這對極度依賴美國提供安全保障的台灣而言,將是個很不利的情勢。更不用說當美國在嚴查「千人計畫」與各種商業間諜案時,台灣如果繼續推動相關的學術合作或商業計畫,是否會讓美國對台灣產生懷疑,以防止洩密為由加強對台灣的技術管制,結果反而影響到台灣的利益。

 

就歷史的經驗來看,美國很可能正處於政策轉變期,宛如過去「聯中制俄」時花了近十年,歷經三任總統,才讓中國從冷戰死敵變成戰略合作夥伴。台灣在這樣的情勢中要如何因應,將考驗著台灣的智慧。在軍事上,台灣幾乎沒有選擇必需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因為一直以來想要併吞台灣的是中國,在美國更進一步指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劍指非洲,對美國的國家利益造成傷害後,台灣更應該要強調自己能從源頭扼止中國的重要性。美國對中國越有疑慮,台灣的地位就會變的更重要,也更容易獲得美國的支持。但在商業上,是否要立刻採取更進一步的禁止措施,可能在短時間內有其困難,不過也要避免過去聯電的和艦案與今日捲入福建晉華案的前車之鑑。目前政府所應該做的,是協助廠商分散風險並彈性應變,而這也是新南向政策的最重要意義。

 

絕不能讓中國掌控台灣半導體產業

 

近來欣聞台灣與印度簽署新版的投資保障協議,讓新南向政策再下一城,而在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中,出席的台灣官員在發言中強調,台灣位於關鍵的地理位置與航路樞紐,並積極建議美台雙方應該在半導體產業上進行合作,這都是令人欣慰的發展。分散風險與強調台灣的重要性是目前最重要的策略。從之前美國宣布禁止出售高階晶片給中國的中興通訊公司,讓中興幾乎倒閉的情況,就可得知目前半導體仍是中國最弱的一環,這也是過去中國嘗試併購台灣半導體公司,並積極勸誘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西進中國設廠的原因。幸好台灣在當時有所警覺,最後讓中國功敗垂成。從今日來看,那是攸關台灣國家安全的重要轉折,在目前美中關係前景未明,但科技新冷戰之說已甚囂塵上之際,若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幸遭中國掌控,恐怕會讓台灣陷入極嚴重的危機之中。

 

若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幸遭中國掌控,恐怕會讓台灣陷入極嚴重的危機之中。(湯森路透)

 

這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都會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美國與中國都不例外,台灣也一樣會計算自己的最大利益,這在過去或許是追求商業市場,但在國際情勢已快速轉變下,國家安全必需被放到第一位優先考量。美中兩國在非洲的爭霸,或許感覺離台灣很遙遠,但這牽扯到的能源爭奪與科技冷戰則與台灣息息相關。美國的非洲新戰略其實就是亞太新戰略的另一個延伸,美國政府對華為與千人計畫的調查,則是圍堵策略的另外一個戰場。美中貿易戰是否會在有限度的衝突以後和平落幕,其實還在未定之天,因為即使是美國總統,也有可能挑起戰火,卻無法控制其發展。台灣處於這樣的局勢中,過與不及,都很危險。繼續盲目地追求商業市場與利潤,將會損害台灣的國家利益,但若過於躁進,想要趁機打破過去的美中台三邊架構,也可能反遭其害,必需步步為營。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延伸閱讀】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