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芳專欄:中美貿易戰下 台灣經濟問題只會多不會少

蔡明芳 2019年01月05日 07:00:00
部分有話語權的地方首長若繼續將台灣出口表現不佳,因果不分地歸責於台、中兩國關係上,台灣經濟問題將永遠無解。(湯森路透)

部分有話語權的地方首長若繼續將台灣出口表現不佳,因果不分地歸責於台、中兩國關係上,台灣經濟問題將永遠無解。(湯森路透)

美中貿易戰不僅讓中國經濟下行機率升高,也對全球經濟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雖然川普總統於去年12月初川習會後承諾暫緩對中國繼續提高關稅至25%,但是,可以預見美中貿易戰仍會是影響2019年全球經濟的重要因素。

 

從1999年的687億美元到2012年突破3000億美元,再到2017年的3759億美元,中國占美國總貿易入超額的47%。由於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入超逐年增加,同時,從2012年開始已連續六年超過3000億美元。因此,要解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確實需要中國願意進行結構性改革。

 

川普政府對中貿易政策

 

面對美國對中國的龐大貿易赤字,2018年3月川普宣布對鋼鋁製品分別課徵25%與10%的關稅,3月22日,川普則是以中國違反技術移轉與侵犯美國智慧財產權為由啟動301調查,並於6月15日針對中國301調查發布總值約500億美元的課稅清單;7月6日再對自中國進口約340億美元的產品課徵25%的進口關稅。

 

接著,美國政府在8月23日針對原產地為中國之石化材料、鋼鐵製品、電子電機產品等279項產品,貿易總額約160億美元產品,課徵25%的進口關稅;9月24日美國政府再公布新的課稅商品,針對原產地為中國之農漁畜、加工食品、化學與塑橡膠等5745項產品,課徵10%進口關稅,貿易總值約為2000億美元。川普總統接著於10月1日表示若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將對貿易總值約267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

 

中國對美國的反制措施

 

除了美國對中國採取高關稅政策制裁或對抗中國不公平貿易政策對美國帶來的負向影響外,中國政府也對美國的進口關稅政策採取相應的措施,中國政府首先於4月2日宣布對於自美國進口的128項產品,貿易總值為30億元的產品課徵15%或25%的進口關稅;7月6日則是對美國進口之大豆、汽車與水產品課徵25%的進口關稅,貿易總值為340億美元。接著,中國於9月24號宣布對自美國進口總值約600億美元的5207項產品課徵5%到10%的進口關稅。

 

90天寬限期可能繼續延長

 

由於中國以重啟對於美國大豆與汽車等產品的進口,展現其希望與美國談判的誠意,使得美中貿易戰暫時在去年川習會上獲得緩解。中國必須在90天內,就智慧財產權、強迫技術移轉與網路間諜等議題上做出結構性的改革。因此,中國在這期間必須先盤點內部產業可承受的結構調整成本後,再列出可改革清單並與美國進行磋商。

 

換句話說,在90天內,若中國可以與美國協商出較具體的改革項目與做法,川普將會繼續暫緩課徵25%的高額關稅。反之,若中國無法做出較具體的改革方向與做法,川普對於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的機率將大幅提高。

 

中國討價還價的空間不大

 

中國國家統計局去年12月31日公布,12月製造業PMI連續第四個月下滑,從11月的50急降到49.4,是2016年二月以來最低,PMI50是景氣榮枯分界線,高於50表示活動擴張,反之則萎縮。12月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從47續降至46.6,連續第七個月收縮;進口指數也大降至45.9,連續第六個月收縮。

 

由上述中國官方數據可知,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極高。若中國政府不希望經濟雪上加霜,應會對於美國政府的要求做出較大的讓步,以換取中國經濟的「軟著陸」。這也是本專欄《中美貿易戰敲不醒台灣新科地方首長的「中國夢」》指出台灣此時繼續加深與中國連結所可能產生的隱憂。

 

台灣面臨的外貿挑戰

 

在新的一年中,台灣面對的經濟問題只會增加不會減少,特別是在美國牛豬與日本東北五縣食品仍無法進口的情況下,台灣在與美、日有關的貿易談判必然會面臨極高的挑戰。若在拓展外貿上無法有具體的進展,加上美中貿易戰對台灣經濟的衝擊,恐怕又會讓部分有話語權的首長將出口表現不佳歸責於與台、中兩國關係上,如此將因果不相關的東西湊在一起,台灣經濟問題將永遠無法被解決。考慮上述因素,今年會是執政者面臨外貿挑戰最艱鉅的一年。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延伸閱讀】

●產經觀點:回頭看太陽花 幸好他們擋下服貿

●產經觀點:美進一步調升關稅與否 關鍵不在中國妥不妥協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