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LED及面板產業正搶占美中貿易戰機會財

林若伊 2020年06月27日 07:00:00
在面板及LED產業中,台廠跟中廠的競爭,除了市值差距,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巨大市場出海口所輸送的養分,則是台廠很難克服的劣勢。(湯森路透)

在面板及LED產業中,台廠跟中廠的競爭,除了市值差距,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巨大市場出海口所輸送的養分,則是台廠很難克服的劣勢。(湯森路透)

消費性電子產品,在未來的影音時代,將有四個必要的發展方向,分別是:a)更強的運算能力(HPC)、b) 更快的無線上傳及下載速度(5G)、c)更精密以擷取影像的鏡頭模組(9P Lens)以及d) 更高解析度且輕薄省電的螢幕(OLED/LCD)。

 

有關於運算能力及5G網路,我們已多次討論過台積電(2330.TW)及華為,兩者的技術水準與產業地位皆是美中科技戰的核心;在鏡頭模組的部分,則是以大立光(3008.TW)為代表廠商。

 

但以本文的主題-顯示螢幕(或稱面板)來說,則是以韓廠三星(Samsung,005930.KR)、日廠日本顯示器(JDI)及中廠京東方(BOE,000725.SZ)為目前主流技術: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供應商。

 

然而,過去在與OLED面板競爭落後的台灣LCD面板廠商,終於迎來了轉圜的機會,而這要從兩家面板產業上游公司的股權操作說起。

 

作為面板產業的上游,沈寂多年的LED(發光二極體)產業,在6/18日終於有令人振奮的消息傳出:磊晶製造商晶電(2448.TW)與LCD面板製造商友達(2409.TW)旗下之LED封裝生產商隆達(3698.TW),將合併而成立成新的控股公司,一起進軍下一個世代的顯示螢幕技術:Mini LED及Micro LED,其中Mini LED技術是過渡到Micro LED的中間產品。

 

這個股權操作,資本市場大多是給予正面評價,主要考量的是相對於中國廠商,台廠的個別規模都太小,集中資源進行研發與投資,才能找到突圍的機會。

 

以中國的LED製造領導廠商三安光電(600703.SH)來看,市值達到987.8億人民幣,是晶電市值401.7億台幣的近10.3倍。雖然晶電合併隆達後,新公司市值也只增加100億台幣,仍是杯水車薪,但能夠減少資本的重複支出及營業費用的雙重耗費,取得營運上的綜效(Synergy)。

 

由於改用更微小的LED當作光源,可以提升畫質,且在成本、耐久性及節能效果上,都使過去的LCD技術有了追上OLED技術,甚至更具有商業化價值的空間。也因此,錯失OLED面板商機的台灣LCD廠商,無不視Mini LED及Micro LED為他們重返榮耀的救贖。

 

半導體產業之於台灣是防守既有領先優勢的角色,則LED及面板產業之於台灣的目前發展態勢,便是採取攻擊,藉以取得產業話語權及影響力的角色。(湯森路透)

 

我曾撰文討論過,中芯半導體(00981.HK)跟台積電具有六年的製程鴻溝,在資本支出也是同樣具有倍數差距的情況之下,很難追上台積電。

 

但在面板及LED產業,台廠跟中廠的競爭情勢,卻是逆轉過來的情況,除了市值的差距,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巨大市場出海口所輸送的養分,也同樣是台廠很難克服的劣勢。比如前文提到的京東方,由於受惠於中國政府補助,以8425戰略取得在大尺寸面板的話語權。

 

另外,中國在2017年即有小間距LED顯示屏的大規模應用,使得以利亞德(300296.SZ)為代表的中國廠商,在進一步的Mini LED技術研發及國內市場導入,我認為已取得先行者優勢。但美中貿易戰的到來,卻帶給了台灣廠商一個喘息並且重新調整腳步的良機。

 

我在之前也曾評論鴻海(2317.TW)及立訊(002475.SZ)在EMS產業的競爭關係:由於美中脫鉤,為免佔營收近四分之一的中國市場被制裁,蘋果(AAPL.US)也同時組建全中國化的完整供應鏈。所以從下一代的iPhone 12開始,將採用京東方的OLED面板,而市場預期占蘋果的採購份額是20%左右,恰巧吻合蘋果在中國的市佔。同時,蘋果在中國的EMS服務開始採用立訊精密,我認為也是同樣的邏輯。

 

而這樣的情境,也將同樣發生在Mini LED面板產業上,只是這次的角色是倒轉過來的。由於技術先行及產業規模這兩個面向,該是以中國廠商佔優,然而美中貿易戰卻迫使蘋果在這個下一世代的面板技術必須得「去中化」,從而我認為台灣至少有在佔蘋果44%營收份額的美洲市場,供應Mini LED面板的機會。

 

從蘋果在2017年即在龍潭佈局Micro LED技術,在2019年底積極擴建新廠,市場便有猜測蘋果在Micro LED的技術瓶頸-巨量轉移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的聲音。而伴隨蘋果探索Micro LED的兩個技術夥伴-晶電及友達,也在子公司股權上進行結合,這種情況,過去也有立訊結合美律(2439.TW)旗下子公司-美特的例子,我認為應不乏蘋果授意的成分。

 

從這兩個事件來看,台廠搶佔蘋果產品的顯示螢幕,甚至是其他品牌的Micro LED螢幕市佔的概率,應該是可以樂觀看待的。畢竟一直以來,資本市場在判斷某項技術的商用價值時,蘋果是否採用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由於蘋果的產品普遍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他們所採用的技術或是零部件,很容易引起其他品牌的全面採用。比如iPhone X採用人臉辨識技術(3D Sensing),便帶動了全部手機品牌高階機種的效法。

 

在美國時間6/22開始的WWDC(Apple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蘋果開發者大會)已經宣佈:新一款的MacBook將採用許多電競筆電已採用的Mini LED螢幕。可以預期這個過渡產品,將會因為蘋果的採用,而先成為筆電產品的行業標準。

 

若最終台灣的Micro LED面板的研發,能成功打入iPhone供應鏈,以蘋果2019年1.98億支的銷量來估計,另假設此下一世代的螢幕價格與iPhone 11 Pro Max的OLED螢幕持平,為66.5美元,這是iPhone第二貴的零組件(最貴為三鏡頭相機模組:73.5美元;第三名則為台積電代工的A13處理器:64美元)。

 

以上述假設進行試算,我們知道光供應蘋果這個全球14.5%市佔廠商,其手機項目的Micro LED螢幕,就會為台灣帶來131.7億美元,折合台幣3,882億的年產值(以6/24的USD/TWD的匯率29.48換算)。

 

是以,如果說半導體產業之於台灣,是防守既有領先優勢的角色,則LED及面板產業之於台灣的目前發展態勢,便是採取攻擊,藉以取得產業話語權及影響力的角色。我認為整個產業鍊,都挺值得所有有關單位關注,並在行政及稅務上,積極給予協助。

 

※作者為前美系外資投信研究背景,涉略台股、陸股及多重資產等領域,現職為金融科技新創副投資長,並管理「若伊時評」粉絲專頁,以投研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對於時事的想法。作者及所屬之公司在撰文當下,並未持有本文所提及公司之股權及衍生性金融商品,並無利益衝突疑慮。唯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讀者請勿單純以本文為依據,請多方涉略後審慎地進行投資決策。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