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這樣的紐約讓老紐約客很感慨

李濠仲 2020年08月31日 07:00:00
紐約當地一些牆面塗鴉,反映了近來不少住民的負面情緒。(攝影:李濠仲)

紐約當地一些牆面塗鴉,反映了近來不少住民的負面情緒。(攝影:李濠仲)

夏秋之際,通常是紐約租屋房市熱潮(學校開學/多數人傾向夏天搬家),房東或物業管理公司通常會利用這段時間大幅調漲租金,同時也會連帶取消許多在冬季租屋時才有的折扣福利。如今,疫情衝擊下,人潮回流緩慢,很多租賃社區不僅沒有漲價,還罕見調降價格,入住條件也明顯放寬,原先不能養狗的大樓索性都睜隻眼閉隻眼,住房人數的限制也有了彈性空間,許多社區房客的族裔比例則出現重新洗牌,也就是白人比例下降了不少。

 

直到今天,紐約州/市仍有為數不少公司行號依舊採行居家工作,一來疫情威脅仍在,二來長期居家避疫的心理因素未除,很多人仍抗拒出門上班,這讓曼哈頓諸多辦公大樓於是繼續處在閒置狀態。企業間的視訊會議比例大幅提升,市中心洛克斐勒大樓及其週邊商辦,加總員工後還不到先前的一成返還,絕大多數人依舊過著和他人保持距離的生活。

 

同樣顯著的是,許多居家辦公者面對遙遙無期的疫情終結日,或者就直接搬離紐約,選擇物價、房租和稅金更便宜的他州落腳,又不如乾脆回老家和父母共居在偏遠郊區,以換得較低的生活負擔,同時維持既有的工作效率,如此或許意外獲得優於紐約的生活品質,卻不保證能繼續享有紐約高人一等的薪資報酬。紐約市中心雖不至人去樓空,但過去一段時間因為疫情被迫遠走的人確實為數不少,紐時報導曾提到過去以來已有約40萬富有階級移出紐約,當然,就更別提近90萬的新增失業者如今安在。

 

戴著口罩出門,選擇在有壓克力隔板的餐廳室外用餐,可能會是紐約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常態。(攝影:李濠仲)

 

不僅租屋空出了大半,原先紐約的餐飲業在不堪虧損下,也紛紛轉往其他二線、三線城市發展,這當然也代表了多少人的「紐約夢」不得不就此終結。曼哈頓麥迪遜街上不少高檔服飾、精品店面,都貼出了重新招租標示,其中一間還是Brooks Brother這家美國百年服飾品牌,它不只關了曼哈頓精華區的店面,還直接宣布公司倒閉,其店面所在地曼哈頓的中城,最近也有了新的別名-鬼城。

 

此外,紐約精神文化指標百老匯劇院,保守估計,也要到明年春天才有可能重登舞台,文化之都的重大損失,不只來自數萬個工作機會人間蒸發,還有最現實的數百萬美元旅遊收入。另根據美食網站Yelp的統計,全美有60%的餐廳因為這次疫情關門大吉,紐約餐廳受損程度,恐怕也達到這一數字,原本業績輝煌,造福無數紐約客脾胃的「小義大利」和「韓國街」,榮景皆不若以往。

 

這些都是紐約從來沒有過的景象,即便911事件曾讓紐約人大驚失色,卻也沒有如這回「大逃離」的現象,2008年的金融風暴也沒有擊垮它,又就算紐約曾於70、80年代出現經濟大蕭條,甚至曾是美國犯罪率最高的城市,無論如何它仍然是全世界各地年輕人嚮往尋夢的世界之都,所有前衛的、新潮的藝術、文化、媒體、劇作、音樂仍選擇在紐約發光發亮,在攬進全球人才之後,一座歷經打擊的城市終究蛻變重生。

 

紐約這次遇到的衝擊,就其本身發展,算是非戰之罪,美食之都、文化之都、金融之都,在這之前未必犯了什麼大錯,卻因為疫情之故,一夕連坐挫敗。通縮螺旋到頭來恐怕也不僅表現在紐約驕傲自恃的房地場市場,失業者失去消費能力,小家庭也要減少開支應對時局,移出者則直接稅都不必再上繳紐約,紐約稅基受到影響,已是不爭的事實。

 

紐約市眼前政府赤字是90億美金,在失業率激增、人口外移、企業倒閉、商業活動能量大幅減退之下,提高稅收或許是拯救城市負債的解方,又或者轉而增加交通規費,但時局如此,任何要再額外增加住民負擔的舉措,必然都會引起反彈。回到數百天前的2020新年伊始,完全沒有任何人想像得到紐約今天會有這番畫面,

 

身兼作家/劇作家和對沖基金經理人的James Altucher8月中寫了篇長文,彷若對紐約的悼詞,很多人看了心有戚戚,題目是《紐約永遠死了,原因就在這裡》(NYC is dead forever. Here’s why.)。就像他說的,很多人第一次來到紐約就會愛上它,因為這真的是一個讓人夢想成真的地方,每個角落都像是在人們面前上演一場劇院表演,它是那麼的有個性,有那麼多說不完的故事...直到一場疫情,卻讓那麼多人選擇逃離大蘋果...。老紐約人自然看盡了紐約的屢仆屢起,但可能因為今天的「逃離」,已然帶有些許放棄的氣息,才會讓這一老紐約客以那樣沉重的字眼描述當前。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