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提升海空戰能人力需求 中科院以「定期契約」攬千人進飛彈生產線

朱明 2022年04月18日 20:22:00
因應提升海空戰力,中科院這兩年將以「定期契約人員」方式引近千人,進入產製飛彈等各生產線工作。(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因應提升海空戰力,中科院這兩年將以「定期契約人員」方式引近千人,進入產製飛彈等各生產線工作。(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因應中國威脅,政府編列2369億5999萬7000元的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2022到2026以5年時間完成,包括岸置反艦飛彈系統、野戰防空系統、陸基防空系統、無人攻擊載具系統、萬劍飛彈系統、雄昇飛彈系統、海軍高效能艦艇及海巡艦艇加裝戰時武器系統等8項中科院研製的軍購案;雖然中科院近年來逐步擴增人力,已達一萬多人,為完成特別預算的期程,中科院這兩年以「定期契約人員」方式引進近千人,進入產製飛彈等各生產線工作,工作安全與機密的維護則成為中科院在加速量產同時的重要工作。

 

 

蔡政府倡「國防自主」 中科院人力編制從千人回到萬人

 

中科院在陳水扁總統執政時,因三大軍購案影響,國軍對中科院武器裝備需求訂單減少,加上中科當時多項武器系統研發未有重大突破,美方對台管制武器關鍵性組件,因此中科院開始進行縮編裁員,人員從一萬多人逐步裁員並遇缺不補,在馬英九總統執政時,也只保持研發雲峰高空高速巡弋飛彈、防空、反艦等能量,以及量產天弓、雄風二E巡弋飛彈與雄風反艦飛彈的人力,中科院正式人員曾裁到6000人不到。

 

在馬英九總統執政時,中科院當時多項武器系統研發未有重大突破,正式人員曾裁到6000人不到。圖為雄二反艦飛彈機動車發射。(軍聞社)

 

在蔡英文總統執政後,貫徹國機國造、國艦國造等「國防自主」政策,加上中科院在天弓、天劍、萬劍等系統飛彈逐步突破研發瓶頸,國防部陸續核定天弓、天劍防空飛彈等量產計劃後,在政府高層同意開始對外招募新血加入中科院,在短短不到3年又回到過去的一萬多人員。

 

蔡英文總統執政後,推動國機國造、國艦國造等「國防自主」政策,圖為中科院研發的IDF戰備用的萬劍飛彈。(資料照片/張哲偉、蔣銀珊攝)

 

 

「定期契約」進用千人 負責機敏性高管制場域

 

據指出,在編制滿額後,中科院各所為能有更多人力加入,經報院核定後,以一年一聘的「定期契約人員」方式來進用,各所人數約有800人,因定契人員薪資大學為32000萬元,碩士37000萬元,雖定契人員福利部份比照正式員工,但與中科院正式員工以5萬元起跳,有段差距,因薪資不會比外面要好,所以定契人員的流動率非常的高。

 

 

尤其這次為完成5年內完成海空特別預算的任務,中科院在符合專案特定性原則下,考量現有人力無法滿足任務需求,以定期契約方式進用近千人到各生產線工作,這些人力負責防空、反艦、萬劍等飛彈的生產線上工作。由於這些工作場所都屬於機敏性高的管制區域,外界擔心其機密的管控是否會因定契人員的加入而不易維護。

 

中科院將進用近千人,未來人力將負責防空、反艦、萬劍等飛彈生產線上工作。圖為中科院「騰雲」大型無人機。(資料照片/朱明攝)

 

中科院人士表示,在飛彈生產線上工作的定契人員原則不接密,大部分為最後組裝部分工作,所以工作不會涉密,至於前端關鍵組件的工作都是由正式員工負責,核心飛彈設計參數則是由專案人員負責,不會因定契人員的增加而有所疏漏。

 

 

各所定契人員「不接密」 設計軟體程式不能碰

 

不過,據了解,中科院各所也有進用定契人員,因各所大部分的工作是研發性質,而中科院規定各所定契人員是不接密,使得這些人員只能從事行政或是庶務的工作,例如設計軟體程式等工作都不能碰,這又與各所當初以專案方式進用這些人員的原意不符,被內部批評根本是浪費人力,甚至於有些定契人員的能力,比正式員工的能力要強,礙於規定只能不用。

 

中科院各所也有進用定契人員,但規定各所定契人員不接密,使得這些人員只能從事行政或是庶務工作。圖為2019年蔡英文前往中科院系統製造中心視察天弓三型飛彈生產線。(軍聞社)

 

對於各所定契人員的運用,中科院人士表示至於各所進用的定契人員,若需接密,需經當事人同意,並完成相關人員接密程序,已有10多位從事具有機密性工作。本院定期契約人員均符合勞動法令進用適當人力,同仁皆依據勞動契約履行特定性工作,目前任務執行情況正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