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急診醫師荒 半夜發燒找不到醫生

唐筱恬 2016年12月18日 18:50:00
因兒科醫師給付差,愈來愈多人才不願意待大醫院,未來會看重症兒童醫師將愈來愈少。(翻攝自財團法人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

因兒科醫師給付差,愈來愈多人才不願意待大醫院,未來會看重症兒童醫師將愈來愈少。(翻攝自財團法人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

兒童醫師也逐漸消失在大醫院中!根據監察院報告指出,近3年大醫院兒童醫師消失了200多人,通通流入基層診所。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黃璟隆示警,兒科醫師給付差,愈來愈多人才不願意待在大醫院,未來會看重症的兒童醫師愈來愈少,很多偏鄉沒有24小時兒童醫師,小朋友半夜發高燒根本看不到醫生。

 

監察院報告指出,調查國內75家公立醫院兒童急診情形發現,101年至103年各年度兒童醫急診醫療人次,分別為31萬至34萬餘人,其中由兒科專科醫師看診人次僅有18萬至19萬餘人,也就是大醫院急診室缺乏兒童醫師,約有4成的兒童病患都不是給兒童專科醫師看診。

 

根據醫學會104年10月8日公佈調查指出,近3年來,在醫學中心的小兒科職業醫師人數下降,從763人降為552人,反而在基層診所的人數增加,從1597人增為1974人。而且兒科急診資源艱困地區不斷增加,全國有一半以上縣市被列為兒科急診資源艱困地區。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兒童醫師不斷從大醫院出走?黃璟隆說,兒科檢查少、給付差,兒科醫師薪水偏低,但付出的心力都不被重視,例如成人打一支針只要5分鐘,兒童打針必須要好幾個護理人員抓、一個醫生慢慢打,有時花了半小時、一小時都還沒打完,但是健保給付卻沒有隨著這些人力、時間成本而增加,最後就沒有年輕醫生願意待在大醫院裡。

 

 

黃璟隆說,目前兒科呈現兩極化現象,基層兒童診所人力充足,可以看發燒、感冒,但是醫院兒童重症醫師不足,兒童發生腦腫瘤、血液性疾病等極重症,未來將找不到醫師可以看,「要出國去看醫師」。

 

一名在台大醫院服務的兒科醫師說,現在少子化,每個兒童都是父母的寶貝,醫生打針一沒抽到血,家長就對醫生開罵;另外兒童門診自費項目少,對醫院來說是賠錢科別,很多兒童醫院經費還是靠基金會捐助,否則很難買的好的儀器,政府必須在健保上彌補。

 

兒科醫師蔡雨茵表示,要培養一個會開刀、會做超音波的兒科醫師不容易,大人做一個超音波,掃幾十分鐘就完成,但替兒童照超音波往往要掃半小時,還不見得照得到,「但健保看不見這些隱形的人力」,愈來愈多人不願意留在大醫院。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