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芳專欄:「必須相信習近平」將讓台灣經濟和中國一樣危險

蔡明芳 2024年01月11日 07:00:00
中國目前除了面臨需求下滑所導致的通貨緊縮外,房地產市場最壞的時機還沒過。(美聯社)

中國目前除了面臨需求下滑所導致的通貨緊縮外,房地產市場最壞的時機還沒過。(美聯社)

馬英九前總統接受德國之聲(DW)專訪時表示,「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馬前總統這樣的說法也證明了台灣與中國的經貿往來與人員交流的控制權都掌握在習近平手中。由專訪內容可以知道,部分將台灣與中國間交流停止的責任歸因於我國政府的說法並不正確。馬前總統在專訪中也特別強調他任內所簽訂的23項協議,包含「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與「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等。可惜的是,這些協議是否有效確實如馬前總統所言,「必須相信習近平」。

 

一般而言,兩國正式簽署生效的協議,應可以為國家間面對貿易爭端、投資爭議或農產品檢疫問題,提供廠商有效的保護與救濟措施。但是,若台灣與中國間的貿易協議或投資協議的效力都「必須相信習近平」,則對台灣而言,與獨裁者簽訂的法律文件將不具效力。換言之,在「必須相信習近平」的前提條件下,兩岸的貿易已非公平貿易。這也是台灣持續面對中國片面制裁台灣農、漁產品以及取消ECFA早收清單關稅優惠,卻都無法與中國就既有兩岸協議進行溝通的重要原因。馬前總統對於兩岸關係「必須相信習近平」的說法也讓我們找到台灣為何一直面對中國「經濟脅迫」的關鍵理由。

 

雖然台灣的農漁民或廠商持續面對中國政府片面禁運或取消關稅優惠的制裁,但是,台灣部分政黨對於台灣應與中國重新討論服務業貿易協議仍列為此次總統大選的重要經濟政見。這般只重視獲利卻無視風險的外貿政策,可能會對台灣廠商帶來更大的傷害。這是因為,中國已成為世界各國「去風險」的對象,若台灣重新與中國建立緊密的經貿關係,將會使得台灣與中國一樣,成為被去風險的對象,這才是真正的「去台化」。

 

就台灣未來經濟發展而言,面對台灣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除了彭博社(Bloomberg)擔心台灣與中國經貿現狀(status-quo)改變可能使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受到美國的審查的問題外,我們更擔心國際供應鏈再次重組對台灣的傷害。

 

自美中貿易衝突、美國採取科技出口管制到COVID-19肺炎疫情以來,國際供應鏈的重組趨勢未曾斷過。一旦台灣政府對中政策與主要國家產生背離,這些國家的政府與品牌大廠必然會以過去要求台商在中國以外設廠的理由,要求台灣廠商離開台灣以維護供應鏈的可信賴程度。當上述情況發生時,我國將會步上中國目前中國經濟衰退的道路,包含通貨緊縮、民間投資減少、青年失業率超過兩成以及資金撤離所產生的貨幣貶值與股市崩跌等現象。就資金撤離的嚴重程度而言,台灣面臨的狀況將更為嚴重,這是因為台灣為民主國家,無像中國的極權體制一樣,隨意採取嚴格資本管制。換言之,片面改變台灣經貿現狀的後果,將對台灣經濟帶來較過去台商西進中國更大的傷害。

 

最後,除了馬前總統認為兩岸關係「只能相信習近平」外,對中國人民而言,他們也只能相信習近平。遺憾的是,中國目前除了面臨需求下滑所導致的通貨緊縮外,近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報告也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最壞的時機還沒過。對台灣而言,若我們選擇不相信習近平,則台灣就不會與中國一樣,成為全球經濟最危險的地方。因此,我們希望各候選人可以少一點經濟政見或不提經濟政見,但絕不應提出讓台灣經濟受傷害的政見。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