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亦師亦友才能教學相長 政大公行系教授江明修:我從學生身上獲得更多

邱家琳 2022年02月18日 14:00:00

江明修在政大公共行政學系任教超過30年。(張哲偉攝)

教育應該是「對話」與「啟發」,老師與學生一起學習、思考與探索,同時增進對彼此的了解與信任。從30多年前起,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特聘教授江明修就打破單向講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善用討論與提問,刺激學生們進行反思、拓展新的視野,甚至與學生走出校門、貼近社會,關切公共議題。

 

江明修幾乎半輩子都在政大任教,以研究第三部門、人力資源管理與社會創新等領域為主,但他博覽群書,交友圈非常廣泛,不侷限在相近的學術社群,反而結識許多跨領域的專家,甚至不少學生也成為他的朋友。對他來說,師生之間要互相聆聽與交流,達到亦師亦友的境界,才能教學相長。

 

「我從學生身上學到很多,尤其是行動力。」江明修笑說,很多學生到現在都還跟他有聯繫,特別是選修「願景管理」的學生,這堂課會根據學生們的需求、對自己的生涯規劃,一起討論與設計課程內容,激發對知識的熱愛與追求,也做了很多有趣的成長實驗,共同累積人生經驗。

 

江明修與學生李萍一起接受訪談。(張哲偉攝)

 

 

喜歡閱讀的江明修,不僅持續鑽研專業領域,也涉獵文學、哲學與歷史,每次有畢業的學生來訪,就樂於分享最近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好書,甚至直接借書給學生帶回家。像目前在台師大公領系任教的曾冠球,不時會收到江明修推薦的書單,包含管理領導學、地方創生等跨領域的書籍。

 

對曾冠球而言,在大學選修江明修的課程,讓他感到印象深刻,也令他一生受用。他回憶道,江老師很重視在課堂上對話,也許現在看來很普遍,但在20年前的台灣,有大學教授願意花時間與學生溝通、互動,不怕遇到挑戰,勇於面對世代的差異,是很難能可貴、相當稀奇的事情。

 

曾冠球認為,在對話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刺激與反思,這對大學生來講是很重要的,因為批判性的思考很常會跟著你一輩子。他也提到,自己在大學任教後,也效仿江老師的教學模式,他會盡可能跟學生互動聊天,從教材討論、衍生出新的研究方法,藉此培育學生的觀察能力。

 

台師大公領系教授曾冠球。(曾冠球提供)

 

 

「畢業以後,江老師仍不斷提供我學術上的養份,在工作上也給予我很好的建議。」 畢業於中興大學社會系、投身婦女非營利組織近35年的李萍,目前擔任婦女權益與永續發展聯盟理事長,她談起自己過去曾到政大就讀企研所,選修江明修課程的感想。

 

身為第一線的非營利組織成員,李萍表示,跟老師學習的階段,是她這輩子讀書讀最多的時候,每周都要看完一本書、交一篇報告。在課堂上,江老師透過互動與對話的方式教學,為她帶來很大的幫助與收穫,能將學術理論融入實務工作,讓性別平等、貧窮、人權、國際非政府組織等議題,被更多人關注。

 

婦女權益與永續發展聯盟理事長李萍。(張哲偉攝)

 

 

聽聞學生們對自己的觀察,江明修感性說道,無論是大學、研究所或通識課,只要激發學生對知識的熱愛,他們自然就會追求更多,很多人才就是如此培育出來的。他希望自己能陪伴學生一起成長、學習,甚至共同參與社會運動,他也從學生們身上更加理解到,促進社會進步需要共同培育社會正義,才能讓人與人之間產生連結感、互相支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