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潛艦的不對稱作戰迷思

守護自由的老鷹 2024年05月01日 07:00:00
小潛艦終歸還是在輔助作戰,或偷襲,奇襲可以,但正常作戰,你還是需要這些大噸位的載台或潛艦。(臉書粉專IDF經國號提供)

小潛艦終歸還是在輔助作戰,或偷襲,奇襲可以,但正常作戰,你還是需要這些大噸位的載台或潛艦。(臉書粉專IDF經國號提供)

在國人的殷切期盼中,台灣的潛艦國造計劃終於第一艘海鯤艦,建造完成,目前準備進行下一階段的艤裝與測試。一直以來,台灣因國際處境困難,難以籌獲新潛艦,只能靠兩艘購自荷蘭的劍龍級潛艦,與另外兩艘老舊的茄比級(Guppy class)潛艇,苦苦支撐,在水下戰力的發展上,遠遠落後其他國家,多年來無論是自製,或外購,皆因各種種因素而無功而終。

 

終於蔡英文總統上任後,決心做潛艦國造,並請黃曙光將軍擔任潛艦小組招集人,歷經八年的努力,從設計,建廠,採購,組裝,可以說是開歷史之先河,創造海軍歷史的一刻,中華民國的第一艘自製潛艦誕生了,台灣在海鯤號交艦後,將展開後續七艘量產艦的建造計畫,也希望能建構自己的潛艦產業,帶動國內的造船產業來創造後面的經濟效應。

 

從歷史走來,台灣本身的工業基礎有限,從輕工業發展起來,我們重工業的功力是不足的,但這次台船砸重本單獨開發潛艦用鋼材,更是一大助力,因為這類鋼材在國際上屬於管制品,會生產的國家更是少之又少,這給了我們海軍信心,加上蔡總統的決心,蔡總統深知,面對未來的國際局勢,台灣潛艦戰力是絕對的必要。

 

缺技術缺材料,缺裝備難以像日本一樣,自己發展潛艦,再加上國際情勢不利,也不可能學韓國,直接從德國取得技術授權。

 

而潛艦小組想辦法從國外進口關鍵裝備,並結合多國援助的技術指導,並提升台船的技術能力,摸索出造潛艦功力,排除各種阻礙包含中國這個惡鄰居,海鯤號潛艦終於誕生。國人應該繼續支持潛艦國造計畫,因為這是台灣千載難逢,可以獲得潛艦這種戰略性武器的唯一機會。

 

但在此時應該繼續努力把潛艦戰力發展起來,未來所需的人力,在港設備,維修設備,通信,後勤,包含繫泊碼頭等都要加入未來規劃,海軍勢必要擴大編制,才能有效運用這些武器裝備來保衛國家,這才聰明的選擇,值得支持。

 

偏偏這時又有人提出台灣應發展小噸位的無人潛艇,潛艦只要具備基礎戰力,能在外海伏擊敵方登陸船團,就有嚇阻效果,批評海鯤號不具備他國先進柴電潛艦的性能,是大而無用,浪費錢,把錢省下來去蓋水溝,本人實在無法認同。

 

若真正想監督潛艦國造計畫,應該是要培植並延續台灣的潛艦造艦能力。參考日、韓的經驗,不斷接續造艦工作才是重點,讓造艦人材永續才是上策。

 

海軍是一個很現實的軍種,也是陸權的延伸,海軍軍艦的噸位,火力,性能,在軍艦設計時就是固定好的,所以你設計多少,他戰力就是多少,小船有小船的優勢,大船有大船的功能齊全,兩者不可能兼得,加上現代的電子設備跟雷達,已經不是用傳統的戰術戰法可以彌補。

 

俄烏戰爭用的無人艇,如果擺在台海,可能無法使用,烏克蘭是用無人機配合偷襲戰術,才成功擊毀俄羅斯的戰艦,但前提是人家停在港口,而且是戰爭打到一半,你才有機會偷襲。

 

不對稱作戰的正確做法,應該是本身有足夠的威嚇力量再建立其他的輔助力量。圖為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軍艦浮船作業。(台船提供)

 

台灣的前提是,我們不可能讓解放軍的戰艦進到港口,再去偷襲,除非戰爭開打,那我們直接去偷襲他們的港口,所以所謂的偷襲戰術跟無人艇戰術都是輔助戰術運用,不能跟正常的軍隊對戰來比較。

 

不對稱作戰的正確做法,應該是本身有足夠的威嚇力量再建立其他的輔助力量,比如無人機無人艇這些,不是像某退將說的完全造小型無人機去對抗敵人的戰機坦克。

 

如果敵人反撲出動所有軍力,直接對打下可能被敵人全殲,那當然要搞偷襲,但,你搞偷襲可以,但人家不可能天天讓你偷襲,如果這個戰術有用,為何俄烏戰爭目前還在僵持,偷襲戰用久了,敵人就有防備。

 

重點是你要有致命的武器可以打人家,比如刺針打戰機,標槍打坦克,但刺針跟標槍射程都有限,無人機的航程短,你必須靠得夠近才能使用,射程不夠的就必須愛三或天弓來補強。

 

這就出現一個迷思,當你無法靠近敵人時,你的不對稱作戰的無人機,無人艇是完全無法發揮戰力,問題我要靠近就要靠夠強的載台來執行任務,比如美國發展忠誠僚機。

 

戰機帶無人機去執行任務,這才是對的不對稱作戰。

 

載台決定執行方式,無人機則只是執行任務。

 

比較適合的另一個例子,我們的沱江艦,面對大船小船,我都有足夠的反艦飛彈打你,速度快,要進攻要撤退都可以,操作員少,成本低,維護費也少。

 

這兩個例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用比較有效的載台,讓無人機或飛彈發揮應有的戰果,

 

真正大規模的守衛戰,或戰爭對戰,我們還是需要正常的陸,海,空三軍,或者說是大噸位的海軍戰力。

 

畢竟武器的火力,持續力,續航力這些才是戰爭獲勝的關鍵,但這時無人機或無人艇在側翼偷襲輔助,才會是有效的運用。

 

國內某陣營批評潛艦可以,但他們有沒有想過,潛艦也是一個載台,他沒有足夠的燃料跑不遠,沒有足夠強的聲納找不到敵人,沒有足夠的人員操作無法發揮戰力,沒有足夠的噸位,也無法對抗惡劣海像,一旦天氣惡劣就無法出勤,這就是海軍的現實無奈,我們國內發生多次海難,不是也多次因為海象不佳停止搜救。

 

加上台灣海峽是有名的海流滙集點,加上跟太平洋的交會以及季風影響,海象相對很險惡,平時只要6級風浪以上,太小的船艦都無法出港作業。

 

那些陣營都無法體會海軍的辛苦,只會反對砍預算,還說我們只要發展小型基本潛艦即可,他們都不知道海軍弟兄的辛苦

 

於是這時迴力標打回來了,實際使用時,小潛艦天氣太差無法出勤,帶的油料不夠多,無法去打敵人,帶的武器不夠多,人家根本不怕你,你打完就變靶艦,因為體積小,引擎小,速度不快,只能被人家追著玩,這就是這些支持小潛艦的人士希望的結果?

 

總結,小潛艦終歸還是在輔助作戰,或偷襲,奇襲可以,但正常作戰,你還是需要這些大噸位的載台或潛艦,目前以台灣海峽的風浪大小跟台灣養護費用來看,應該是2000至3000比較適合,這個就留著下一篇文章再細說

 

因為足夠大的載台才能抗風浪,裝足夠的裝備,雷達,裝好的操作設備,載足夠的人員,執行任務才不會綁手綁腳,目前全世界發展小潛艦都是用在偵查比較多,若未來AI人工智慧成熟,不排除有自主執行任務的能力,但那是未來式,我們應該把眼前的潛艦跟後續艦造好,把潛艦的操作人力跟維修人力都培養起來,造出自己的潛艦戰隊,這才是國家正確的方向。

 

無視於台灣的困境,批評潛艦國造計畫,強人所難。這些人只會親中,站在中國的立場講話,完全不為台灣人的未來著想,台灣的守勢作戰環境,有我們的特殊需要,所以必須做對的決定,錢要用對,現在潛艦已經造下去,就讓我們期待後面順利的造下去,造完,順利成軍,期待中華民國台灣的新海軍誕生,海軍請加油,國人請團結向外。

 

※作者為業餘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