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藥品政策會議紙上論壇(七)》新藥納健保給付困難 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建立學名藥支付制度、調漲保費

邱家琳 2022年12月09日 10:07:00
前衛生署副署長、上騰生技董事長張鴻仁。(資料照片/李隆揆攝)

前衛生署副署長、上騰生技董事長張鴻仁。(資料照片/李隆揆攝)

健保總額逐年成長,2023年預計突破8300億大關,新藥預算卻沒有等比例增加,近5年來都維持在20多億元左右,這與健保總額支付制度有關。若藥費持續增加,將對健保總額點值形成壓力,在今年健保總額協商過程,醫界在「新醫療科技」與「擴大新適應症」項目上編列0元預算,目的是為了避免藥費壓縮到醫療服務的點值。

 

針對新藥預算「縮水」的情形,前衛生署副署長、上騰生技董事長張鴻仁表示,當健保財源不夠,卻有這麼多的新藥新科技要納入健保,醫界又覺得健保長年給付的醫療服務點值過低,當然會抗拒,根本解決之道就是增加保費。同時,他也建議制定學名藥支付制度,進而紓解健保財政危機。

 

 

建立學名藥支付制度適時檢視舊藥價格合理性 避免排擠新藥納保

 

目前健保給付的前20大藥物,一半是原廠藥品,其中有些藥品過專利期已逾10年,卻因缺乏降價機制,價格未有所調整。不少專家學者即建議,舊藥應合理降價以增加新藥納保空間。對此,張鴻仁認為,根本原因是台灣缺乏學名藥品的政策,使健保持續支付高價原廠藥,排擠新藥納保的可能。

 

張鴻仁指出,藥物的研發過程需耗費大量成本,新藥昂貴的原因就在於專利與市場獨佔性,但專利期過後,學名藥品的製造成本相當低,幾乎不到售價的10%。當前各國都有政策鼓勵使用學名藥,以降低健保負擔,台灣卻缺乏此政策,專利過期的藥品仍享有很高的給付價格,持續佔據健保資源。

 

「學名藥給付制度是藥品政策最重要的一環。」張鴻仁表示,台灣的龍頭醫院傾向使用原廠藥而非學名藥,這與他們對藥政監管體系的信心不足有關,但當國家建立學名藥支付制度,就有機會轉變對學名藥的成見,降低健保負擔。未來對於過專利期之藥品,健保只給付學名藥,若醫師仍建議病人使用原廠藥,就必須說服病人自行負擔給付差額。

 

 

健保財政應從體制內改革 增加保費收入才是正途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將於明年上半年上路,預計可增加保險收入99.9億元,望能減少醫療浪費,達到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然而,面對財政惡化,部份負擔新制,無法有效解決財源匱乏的問題對此,張鴻仁指出,全民健保創立的目的便是希望透過全民分攤的方式,達到社會保險的效果,讓所有人都能得到好的醫療資源,不會有人因病而破產,也不會有人因收入不足而看不起病。若想靠部分負擔真正達到訴求,會需要非常大的力道,也就在本質上違反健保原本的目的。

 

張鴻仁形容,部分負擔對健保財源只有輔助性效果,就很像吃燒餅一定會掉芝麻,你在底下鋪一張紙,把芝麻都節省下來,但明天早餐還是要吃燒餅,不可能只吃這些芝麻就吃飽。

 

至於在健保體制外另籌財源,如仿效英國設立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張鴻仁表達支持立場。但仍強調應從體制內根本解決。「只要病人能受益,我都支持,但正路就是要提高保費收入。」新藥欠缺幾百億預算,還是得從保費著手,才能讓全民的醫療品質共同提升。

 

 

藥政會議應就現實醫療財政狀況與臨床上未滿足需求進行具體討論

 

為了推動健保改革,張鴻仁支持前衛生署食藥局長康照洲倡議召開的第三次全國藥品政策會議。只不過他也提醒,如何凝聚有效的共識,供行政單位執行,需要各專家將「細節」拿出來討論,特別是牽扯到經濟問題,更該鉅細靡遺把數字講出來,不該只是談「概念」。例如:部分負擔新制一年可增加多少健保財政挹注、舊藥給付調降一年可以省多少錢,能否用於其他部分,目前又欠缺多少新藥新科技,否則容易成為無效的會議。

 

面對新藥新科技的快速成長,健保卻無法跟上腳步,導致保護力不足。張鴻仁認為,除了應建置學名藥的使用政策,降低舊藥的藥費支出,根本性的解決方法還是要調整保費收入,透過全民分攤的方式,才能真正改善財源問題,增加新藥新科技的納入,提升全民健保的保護力。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