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梅艷芳》:把一手好牌演到不忍卒睹

翁煌德 2021年11月14日 10:43:00
電影《梅艷芳》由新人王丹妮飾演梅艷芳,古天樂飾演梅艷芳的造型師與摯友。(取自劇照)

電影《梅艷芳》由新人王丹妮飾演梅艷芳,古天樂飾演梅艷芳的造型師與摯友。(取自劇照)

《梅艷芳》(2021)在製作層面無話可說,其它環節實在令人不忍卒睹。

 

身兼編導的梁樂民很清楚地掌握了他的受眾,即梅艷芳歌迷與影迷,以及對香港八、九〇年代娛樂界盛世記憶猶新的觀眾。團隊在美術與造型層面煞費苦心,無非就是要讓觀眾能有走進時空隧道的沉浸感受。而飾演梅艷芳的王丹妮在神韻的揣摩上,也確有說服力。

 

乍看之下,《梅艷芳》有一手好牌,有足夠資金重現盛世風華,也有影星能夠撐場。但偏偏整個流水帳敘事,基本上只能對她的歌迷與影迷產生效果,如果回歸到人物塑造本身,其實觀者很容易會發現梅艷芳始終像是一個雕塑,而沒有足夠血肉。

 

如果回歸到人物塑造本身,其實觀者很容易會發現電影裡的梅艷芳始終像是一個雕塑,而沒有足夠血肉。(取自劇照)

 

好萊塢有許多依據歌手真實生平改編的電影,例如《為你鍾情 Walk the Line》(2005)、《瘋狂的心 Crazy Heart》(2009)等作都有引入台灣,這些歌手的作品或所處的環境背景,未必能讓不同文化的觀眾感到強烈共鳴,但之所以還是存在動人之處,很大原因還是在於故事終究還是回到人。往往關於一個有才華的人如何背負盛名壓力,或者雖然具有盛名,卻無法應對情感創傷,甚至開始濫用毒品、牽扯醜聞,諸如此類。

 

基本上不會有人有興趣去拍一個「完人」的故事,因為你我都有缺陷,哪怕是漫威超級英雄,個個也都有軟肋。看到不完美的人,會讓觀者覺得跟自己跟貼近,同時也會好奇他們要怎麼樣去應對這種缺陷帶給自己的困局。這時,戲就慢慢產生了。

 

但本片之中的梅艷芳,固然存在不自信與脆弱的時刻,但你幾乎找不到她在人性上顯著的缺點,即便一度遇事避走泰國,她也依然是一個受害者身分。

 

我們在電影裡宛如看一個「女神」的故事,而不是一個人。(取自劇照)

 

我們宛如在看一個「女神」的故事,而不是一個人。但這是否意味著梅艷芳的生平不適合戲劇化?非也,相反的,如果出資方、編導都願意,她的故事其實也可以很複雜、可以挖得更深。

 

片中被描寫得純情穩重的日本歌手近藤真彥,在現實生活之中,堪稱是一代渣男。他當時不顧已與知名歌手中森明菜交往,赴港向梅艷芳求愛,之後腳踏兩船。據說不知自己淪為第三者的梅艷芳甘願當小女人,還多次前往日本會情郎。直到梅終於意識到自己捲入三角戀,才斬斷情緣。而死性不改的近藤真彥,在1989年又疑似劈腿中森明菜的勁敵松田聖子,逼得中森割腕自殺,此事當時可說轟動各界。

 

近藤真彥曾同時劈腿中森明菜和梅艷芳,原不知自己是第三者的梅艷芳後來選擇退出,而男方後來又偷吃松田聖子,導致中森明菜心碎。圖為1989年著名的「金屏風事件」,近藤真彥騙中森明菜要召開結婚記者會,結果卻要女方為鬧出自殘新聞道歉,自己卻選擇噤聲,成為一代渣男。(翻攝自週刊女性)

 

後來又有「金屏風事件」。依照日本傳統,擺上金屏風意味著有婚訊要宣布。當近藤真彥事後與中森明菜召開記者會時,也擺出金屏風。但近藤卻先讓中森獨自一人向大批媒體為自己自殺造成的紛擾道歉,之後到場之後也只是把責任推給對方,並表示無意結婚,隨後倉促離場。種種行徑使之攬得「日本第一渣男」封號。與《梅艷芳》片中說出那句「我不能讓她(梅艷芳)獨自面對」的純情男,根本完全不是同個人。年近六十的近藤直到今年依然出軌被狗仔拍到,但這就是後話了。

 

當然,近藤真彥多次劈腿,並不代表他對梅艷芳就沒有認真、在他面前就不純情。這段感情相信確實刻骨銘心,梅艷芳也或許奮不顧身地愛過一回,但編導卻全然忽略這段真實羅曼史能帶出來的複雜性。

 

近藤真彥曾在香港開演唱會,也在香港無線電視台的第五屆新秀歌唱大賽擔任嘉賓,和梅艷芳同台演出,兩人情緣就此展開,但最後無疾而終。(翻攝自YouTube)

 

電影《梅艷芳》編導全然忽略梅艷芳和近藤真彥這段真實羅曼史裡的複雜性。(取自劇照)

 

不願讓梅艷芳以第三者身分示人,可以理解是編導希望她仍能以女神之姿示人,或者也怕難跟她的遺族交代。但這些可以發揮、可以更深掘出角色人性面,甚或陰暗面的材料,如果能夠使用,肯定能讓角色更具一點人味。比起要演員擺出惆悵表情做個樣子更實在。

 

至於後續投入慈善的那些蒙太奇,都令人有便宜行事之感,差點以為是在拍好人好事代表的傳記故事。更不用說片尾那尊塑像特寫,令人產生紀錄片《曼菲》(2017)的既視感,兩部作品同樣都是如此隱惡揚善、歌功頌德,一般觀眾恐怕難以忍受。

 

聽到許多觀點指出,透過此片看到梅艷芳所代表的香港精神云云,也是不禁喟然,梅艷芳的徒弟何韻詩顯然因為政治因素被全然忽視,至於為了聲援六四學生而上台激昂陳詞的片段就更不可能出現。當然,就善意來看,也許製作團隊成員會奮力想要將《梅艷芳》做好,也是知道她背後代表的意義。

 

《梅艷芳》在中國上映的視覺海報。(取自海報) 

 

不過如果只是用這種一面倒的態度來敘述她的生平故事,其實也不會使得本片比那些中國主旋律電影高明到哪裡去。

 

問題癥結點究竟在哪?華人常有「人死為大」傳統,梅艷芳距離我們實在太近,編導不敢揣摩太深,或許也怕醜化近藤真彥會惹上麻煩。在種種限制之下,最後拍出來的作品,也只能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概括之。

 

香港拍過最好、人物塑造最立體的傳記電影,或許還是關錦鵬的《阮玲玉》(1992),那可是在阮玲玉辭世後57年才能拍出。或許要等下一部能真正全面的《梅艷芳》,我們也要等到2060年?

 

一代巨星梅艷芳。( 取自《胭脂扣》劇照)

 

又進而想到,可能已經有下一部以港星為主角的傳記電影正在籌拍之中?我想,也許拍張國榮很合適,肯定最有戲。

 

喔,對了,差點忘記,中資不能有同性戀。

 

 

※翁煌德:現任梅花鹿影展,光孚影展策展人。台灣影評人協會常務理事,粉絲專頁「無影無蹤」。本文摘自作者臉書,經授權刊登。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