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景深的iPhone 廖明毅教你拍出創新的《怪胎》

雀雀 2020年08月10日 11:30:00
用 iPhone 拍片有著節省成本的考量,拍攝門檻低。(圖片由牽猴子提供)

用 iPhone 拍片有著節省成本的考量,拍攝門檻低。(圖片由牽猴子提供)

若問世上任何電影導演同一問題:「你敢不敢和線上網紅用一樣的手機設備,但能拍出跟他們都不一樣的,能名之為『電影』的影片?」目前全世界僅有幾個導演可以跳出來並很秋地回答說:「我已經做到了」。其中一個人就是臺灣新銳導演廖明毅,其電影處女作《怪胎》就是全台首部 iPhone 拍攝的商業片。

 

除了是 iPhone 電影先鋒之作,《怪胎》也是防疫電影,故事描述兩個每天出門勤奮洗手戴口罩的男女,奇蹟般地相遇並談起了戀愛。《怪胎》也命定式地與田馥甄 Hebe 的新歌《先知》時間搭上,有如量身打造的電影主題曲。對於電影對於這一切的「超前部屬」,廖明毅導演誠實否認:「我沒有這麼厲害。一個創作者其實沒辦法設計或計畫那麼多事情,只能說一切都只是巧合。」

 

《怪胎》已獲得義大利遠東影展和富川奇幻影展的肯定。(圖片由牽猴子提供)

 

超前部署的背後是為了省錢省時間

 

坦言《怪胎》是一部小品愛情喜劇,小規模的拍攝計畫很適合作為一個新銳導演落實他的電影長片夢。至於用 iPhone 拍片也有著節省成本的重大考量,廖明毅解釋:「一般大型攝影機所能拍的一日鏡頭顆數為 15~25 顆,但用 iPhone 拍,一天平均可拍到 45 顆鏡頭起跳,最多 50 幾顆。 iPhone 拍片就是省錢,拍攝門檻低,輕便,攝影組跟工作人員都會因而變少,預算就會相對變低。」

 

這是 iPhone 體積小所帶來的好處。「這些技術面的好處,所有用手機拍片的人都可以得到。」導演這樣說,但前提也是要跟 iPhone 夠熟。廖明毅從 2011 年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我研究 iPhone 是從 4s 開始,手機那時候開始可以做到所有電腦可以做的事,當時大家就知道它可能可以拍敘事影片。」導演遂一路跟著最新的 iPhone 走來,摸索到 2018 年時,他用 iPhone 完成了盧廣仲的 MV《明仔載》。

 

「《明仔載》的後期是在大銀幕上製作完成的,為的就是要用這 MV 來檢視、確認我們未來要用 iPhone 來拍電影是可以做到的。」但廖明毅說早在拍出來之前就知道 iPhone 已經可以拍電影了:「所以籌拍《怪胎》的計畫其實比《明仔載》更早開始,只是《明仔載》是個讓資方感到安心的實作出來的案例。等到《怪胎》確定要執行的籌備階段,我們就拍《停車》短片,讓大家『更確定 iPhone 可以拍片』這件事。」

 

 

2 倍速的多元視角

 

「若想要讓你的電影很個人化,你就必須斜槓。」自編自導自拍自剪《怪胎》,廖明毅導演說什麼都自己動手,更省的是溝通:「省錢是其次,重點是省了溝通,拍片更快。」問導演「全部都自己來」不就是要讓大家等你?應該會比較慢吧?導演自信霸氣回應:「現場就我最快。我會我就自己來,都已經用 iPhone 了,幹嘛不自己來?」既然當代人的生命甚至是欣賞戲劇的習慣都進入 2 倍速的時代,所以廖明毅十年來,也就把自己進化成 2 倍速導演了。

 

然而所謂的 2 倍速也得建立在經驗累積出來的快狠準能耐,有時這能耐更能磨練出創作者的直覺。廖明毅認為所有的創作都會在限制之中找到更好的出路:「用 iPhone 拍片這幾年對我所真正帶來的好處是,『電影是什麼』這件事變得更具體了。用一般專業的攝影機時,一個導演可能不需要太去考慮美學上的構圖和用色,或穩定攝影,這些都是在大型攝影機的操作下本來就會連帶帶給影像創作者的品質保證。但使用 iPhone ,設備的不足,會逼你從用色、構圖、攝影運動,更多元視角去思考,想方設法去提昇自己的創作力。」所以用 iPhone 練拍片,對於電影的好處,反而是會讓一個創作者在其他各方面的功力都變得扎實。
 

《怪胎》剛好搭上防疫的熱門議題。(圖片由牽猴子提供)

 

有怎樣的資源做怎樣的電影

 

廖明毅強調選擇要用 iPhone 拍《怪胎》,那就該拍出專屬於 iPhone 電影的特性:「既然 iPhone 跟攝影機是不同的拍攝器材,那就不要執著去想著要用 iPhone 拍片拍到跟其他電影一樣,而是要思考 iPhone 的強項是什麼?這就跟用鉛筆畫畫和用水彩作畫,各有所長是一樣的道理。」

 

「用 iPhone 拍片之前,你就應該知道手機沒有景深。既然先天條件就不行,就用『色塊拼貼』、『鏡位構圖』和『穩定的攝影機運動』這三件事來彌補傳統對於景深美學的需求。攝影機被換成手機以後,我們想的不能是『要拍出跟大攝影機一樣好看的東西』,而是要想拍出不一樣、但一樣能被認為是好看的東西。」廖明毅這樣說。

 

但也不是說廖明毅這輩子都要用 iPhone 拍片了,他的下一部電影就即將循業內作業模式(大攝影機)去拍,下下一部片可能才又會回到 iPhone 拍片,會交錯使用。他解釋未來會視「接案規模」而去決定拍片的設備,「所謂規模,就是如果有3、4千萬規模的電影,我大概就不會用 iPhone 拍,有錢幹嘛用 iPhone 拍?可以用得起正規攝影機。會用 iPhone 拍,應該是規模比較小的片子。」 

 

九年前廖明毅擔任執行導演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至今依然是青春片的標竿。「拍《怪胎》時我沒想過去找哪種類型或哪部電影來學,我就是要拍一部只有廖明毅會拍得出來的東西。全世界都需要這樣的電影,尤其台灣更需要。台灣這麼小,如果你的創作能量都耗在跟風、學別人,那太浪費了吧?當你有機會拍電影,要不要拍一個很創新的?」廖明毅說這話時顯得豪氣干雲,甚至可以激勵人心。

 

廖明毅拍電影時的工作照。(圖片由牽猴子提供)

 

※雀雀:為台南人,影評修行者。交大建築所畢,曾任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台北電影節媒體評審、北影部落客評審、痞客邦金點賞十大最佳娛樂部落客,文章暨聲影散見於各媒體平台。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