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究竟「黃國書聽命於誰」

李濠仲 2021年10月19日 07:00:00
把因黃國書而起的「白色恐怖線民風波」歸於政黨內部惡鬥或當年情治單位的問題,皆太過看輕及輕蔑轉型正義對社會進化的真正意義。(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把因黃國書而起的「白色恐怖線民風波」歸於政黨內部惡鬥或當年情治單位的問題,皆太過看輕及輕蔑轉型正義對社會進化的真正意義。(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2012年,挪威國家電視台(NRK)資深記者凡姆出版了一本書,他根據未曝光的挪威國家警察檔案,把二戰期間配合納粹迫害自己國人的共犯都寫了出來,至少連名帶姓列出72個人的具體犯行,並另外找出900名當時和納粹過從甚密的前挪威國家警察人員,讓所謂的「納粹線民」幾乎通通攤在陽光下。書籍出版時,被點名的很多人都還健在,因而不少挪威歷史學家一開始其實並不贊成本書問世,它上架後果然引起震撼。

 

二戰遭德軍占領期間,是挪威近代最黑暗的一刻。納粹一方面透過蓋世太保在挪威進行高壓控制,一方面再藉由威脅利誘吸收挪威人,要挪威人自己整肅反納粹的地下軍。當時挪威人人自危、風聲鶴唳,以今天的語言,就是「舉報」無所不在。二戰結束超過半世紀有餘,挪威人很清楚,當時那些無論基於什麼理由受納粹指使傷害自己同胞的人,不少至今仍守著秘密、若無其事生活在你我身邊,可能是個鄉間農夫,可能是位餐廳廚師,也可能是住在你家對面那位退休的老爺爺。

 

當凡姆循線調查究竟誰是當年的「納粹細胞」,並為釐清事實逐一親自訪視,幾乎所有被他找到的人都拒絕受訪,當知道凡姆打算把他們寫到書裡,其中一人還揚言提告,因為他認為「一個人活到七十多歲,還要為自己的過去被騷擾,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書籍出版過程紛紛擾擾,不是沒有人勸凡姆應該把這段往事永遠埋在深土之下,畢竟真相有時實在太殘忍了。凡姆歷經重重阻力,還是選擇打開這具潘朵拉盒子,支持他的理由即是:「我們有權知道挪威人在那段時間犯了什麼錯,以及參與犯行的程度,尤其當真相比我們原本認知的還要嚴重時。」取名《無情的挪威人》一書中最後還是出版了,可以想見,自然有人順藤摸瓜、按圖索驥,找到身邊曾經的「抓耙子」。

 

《無情的挪威人》出版,提供挪威社會一個再行對話、反思的契機。(資料照片/攝影:李濠仲)

 

但在自揭瘡疤的同時,挪威社會關於這本書的討論,也再次回到最初始源頭,即明確理解就算許多人應該接受懲罰(法律、良心、道德),最應該受到批判的,無論如何仍是當初負責發號施令的那些人。

 

事實上,《無情的挪威人》作為「轉型正義」的一環,關於二戰的自我檢討,程序上挪威人先由法院確認了「元凶」,也就是加害者多受命當時的挪威國家黨主席奎斯林,奎斯林本身戰後且已伏法(但不認罪),歷來陸續也有參與協助納粹的挪威人主動認罪遭判刑。此外,在這本書出版的前一年,挪威警政署長曾正式向70年前受迫害的挪威猶太人公開致歉,相較挪威總理也曾對此事表態,代表的是「政府為當年錯誤的政策」道歉,挪威警政署長當時尤其強調他是以「元凶」身分出面自我究責。

 

挪威二戰期間的「白色恐怖」,戰後初期實已對「元凶」、「加害者」有了初步釐清,甚至也以法律程序和手段對部分當事人做出了懲治,《無情的挪威人》不過再進一步,補上挪威大屠殺研究中心那面「二戰時間挪威人死亡名單」紀念牆所缺失的一角,從此不再是被害者眾而加害人呈現大片空白,經由文獻檔案層層佐證,構成了挪威在這段歷史中更趨完整的轉型正義。

 

而今,因民進黨立委黃國書所起的「白色恐怖線民風波」正於台灣沸沸揚揚,就像當年《無情的挪威人》出版時一樣,理當是一個社會再行對話、反思的契機,因而動輒將之歸於一黨或其內部派系捅馬蜂窩,或逕指「那是當年情治單位的問題,非關國民黨」,恐怕不是出於怯懦而逃避歷史,就是只妄圖當下這件事可為的政治算計,如此心態,皆太過看輕及輕蔑轉型正義對一社會進化的真正功能。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