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局跟電展室不是只要給錢就好

局外人 2022年01月23日 07:00:00
神秘的國防部電展室位於新北市林口。 (翻攝自google map)

神秘的國防部電展室位於新北市林口。 (翻攝自google map)

月前,媒體報導,國防部111年度情報相關預算,關於軍情局與電訊發展室預算僅佔國防預算的0.6%,如果換算下來,軍情局與電展室都僅有約十億元左右的預算。由於此一比例過低,引起立委溫玉霞提主決議要求國防部應通盤檢討,並增加情報機構所需之費用。

 

釐清情報機構比較的標準

 

立委溫玉霞要求國防部增加情報機構經費的主張,是值得關心情報界的有識者所肯定及支持,不過,有一點可能要先釐清,那就是立委溫玉霞以南韓國家情報院和以色列情報及特殊使命局〈Mossad〉的情報預算佔國防預算比率來跟軍情局和電展室所分配的預算比率進行比較,或許有值得商榷之處,因為如果將以色列情報及特殊使命局跟南韓國家情報院和台灣的同類情報機構作比較,那麼應該是跟國安局這樣的中央情報機構作比較,而非軍情局跟電展室,軍情局跟電展室的角色其實應更接近以色列軍情局(Aman)或美國國安局(NSA)這樣較為次要的情報機構。

 

今日軍情局跟電展室的預算的確需要加強

 

誠然,即使不跟報導中提到立委溫玉霞所指出的以色列情報及特殊使命局以及南韓國家情報院的龐大經費相較,光是以目前軍情局僅有十億元的預算跟前軍情局官員龐大為在《情報札記-台灣軍情局高官回憶錄》一書所透露的軍情局在1980年代末期的預算有三十多億元相比,就知道今日軍情局在資源上萎縮的程度;而即使是表現相對出色的電訊發展室,今日也同樣僅有十億元的預算可供運用,顯示出國安團隊及軍方主事者對於這兩個重要情報機構的資源挹注,確實有需要加強的空間。

 

問題不只是增加經費

 

但是吾人必須指出,軍情局跟電展室所面臨的問題不只是增加經費,還包括多方面的問題,特別是軍情局的問題更為難解,正如筆者之前為文〈引進外部專業意見 才能有效改革軍情局〉及〈軍情局必須改革 它的生命才能持續下去〉所指出的那樣,軍情局面臨著如下問題:

 

(一) 如何重振軍情局的諜員情報業務?

 

(二) 軍情局自「江南案」之後位階不斷降低,使得軍情局不再是戰略單位而影響軍情局的情報視野及發展。

 

(三) 軍情局局長在近年來更迭頻仍,過往多任局長的任期過短,無暇熟悉業務跟規劃單位發展。

 

(四)主政者及軍方高層的「長官意志」使得其屬意人選空降出線擔任軍情局局長,但是許多時候並非適任人選,甚至存有將此一職位視為踏腳石的過客心態。

 

(五)軍情局的內部派系問題始終難以消弭,如媒體報導的官校系統跟軍情局內部的情幹班系統兩派的對立問題。

 

(六)軍情局的公眾形象仍然僵化而無法與時俱進。

 

(七)軍情局對外徵才的動作仍然不足且欠缺靈活。

 

(八)軍情局封閉的職場環境是否對於民間的有志者有足夠的吸引力?

 

即使是較少傳出問題的電展室,也面臨著如下的挑戰:

 

(一) 前國安局官員蕭台福曾在軍武雜誌《亞太防務雜誌》為文〈台灣需要推動情報事務革命〉指出,中國積極建設陸地光纜,使得長途無線通訊不再成為中國通訊主流,無線電訊偵收及破密的困難度更勝以往。

 

(二) 蕭台福進一步警示,中國在量子技術的快速發展,更加劇兩岸在訊號情報的差距。

 

(三) 電展室如何招募更多的民間專才?

 

(四)如何跟民間合作強化其情報能量?

 

上述種種問題都是今日軍情局跟電展室所面臨的問題及瓶頸癥結,必須先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讓提撥的經費得到充分而有效的運用,並且讓軍情局跟電展室大幅提升其情報能量,因應跟中國之間日益嚴峻的情報差距。

 

如何解決軍情局跟電展室所面臨的問題

 

因此,筆者不揣冒昧的提出三點意見作為拋磚引玉,分別為:

 

(一)組成外部調查委員會。

 

(二)招募人才多元化

 

(三)加強跟民間的科技合作。

 

筆者將在下列分別加以詳述這些建議。

 

組成外部調查委員會

 

筆者之前在〈引進外部專業意見 才能有效改革軍情局〉建議比照歐美國家情報界的作法,透過國會跟各界有識者的倡議,讓主政者指派國防部跟國安會,以及延攬監察委員、專業研究者、退休情報官員等不同身分、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在賦予保密義務的前提之下,共同組成調查委員會評估軍情局跟電展室的現況、問題和改革方向。

 

招募人才多元化

 

今日軍情局跟電展室的內部仍然過於單一,而缺乏多元化,局限軍情局跟電展室的視野跟思考,是否能夠打破同質性思維,是軍情局跟電展室變革的重要關鍵;因此筆者之前在〈「多元性」對情報系統是最重要的〉認為情報機構應該積極的引進多元人才改變自身的高度同質性,軍情局跟電展室的徵才方向或許應該從這方面進行思考跟革新。

 

加強跟民間的科技合作

 

日前,英國軍情六處處長里查德·摩爾(Richard Moore)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面對中國的科技競爭,軍情六處必須採取改變:

 

「軍情六處將與私營科技公司合作,幫助研發世界頂級的科技來解決情報工作中最大的問題。

 

而英國情報人員需要在不被對手發現的情況下展開行動,需要有能力在一個『到處都是中國製造監控科技的環境中』進行。」

 

英國秘密情報局(軍情六處)本部。(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軍情六處處長已經預見到中國在科技上的擴張,特別是大數據以及數位監控等領域對於英國等西方國家在諜員情報、訊號情報等傳統情報蒐集途徑的挑戰,並開始思考如何跟民間企業合作因應挑戰,那麼台灣的相關主事者是否能夠從中得到啟發,思考如何讓軍情局、電展室跟台灣充滿活力的民間科技企業或創意人才進行合作,以因應中國在科技上所形成的情報壁壘。

 

結語

 

筆者曾在〈引進外部專業意見 才能有效改革軍情局〉結尾指出今日軍情局的問題並非單單指派一位能幹的局長或特意增加經費就能解決,必須輔以多管齊下的改革才能重振軍情局;而電展室則面臨中國科技上的挑戰影響其蒐集訊號情報的能力,同樣是需要相應的改變以作因應。

 

今日國會提出主決議要求國防部增加軍方情報機構經費,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這只是開始,要提升軍情局跟電展室的情報能量,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配套改革,吾人深切期盼這是遲來已久的情報事務革命的開端,也期望國會跟各界有識者能持續督促,讓軍情局跟電展室的革新得到更強勁的推力,以面對日益嚴峻的情報戰場。

 

※作者為情報體系觀察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