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F-35C墜海意外透露美國海軍的隱憂

紀永添 2022年03月05日 07:00:00
駐泊於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的F-35C。(美聯社)

駐泊於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的F-35C。(美聯社)

美國海軍的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CVN-70)近日發生一起嚴重意外事故,在菲律賓海演訓時,一架F-35C著艦失敗,墜入海中,雖然飛行員跳傘獲救,卻也造成七名水兵受傷。這起事件引發了一連串的討論,質疑美國海軍是否還有能力制衡中國正在不斷快速發展的海上軍力,特別是目前解放軍的艦艇數量,已經逐步超越美軍,連美國社會都出現不少示警的聲音。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麥克.吉爾迪上將(Michael Gilday)就在內部會議中表示,海軍未來應該要有513艘艦艇才足以應付未來的威脅,這包括363艘各式傳統軍艦,與150艘的無人船艇。只是目前美國海軍不只造艦的速度緩慢,連現役艦艇要入港維修保養的時間表,也是不斷延宕,更不用說排定要進行升級改裝的計畫,常常因為預算問題,或原定使用的乾塢還未空出,而大幅落後。

 

F-35C著艦失敗,墜入海中的畫面。(圖片截自Reddit)

 

F-35C將逐漸取代F/A-18E/F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此次參與的美、日聯合海上演習,同行的還包括另一艘林肯號航空母艦(CVN-72)、美利堅號(LHA-6)與艾塞克斯號(LHD-2)兩艘兩棲突擊艦、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日向級直升機護衛艦(DDH-181)、多艘大型巡洋艦與驅逐艦,形成規模極為龐大的海上艦隊。許多看法都認為,這是美國為因應烏克蘭戰爭危機,擔心中國蠢動,讓台灣海峽情勢一併失控,而預作的部署。再加上仍在日本橫須賀港內輪休的雷根號航空母艦(CVN-76),美國在西太平洋集結如此強大的軍力,讓中國有如芒刺在背,而派出大批的軍機反制,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雖然後來不幸發生F-35C戰機的落海意外,讓中國趁機大作文章,但從此次的演習,其實能一窺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的部署與未來發展。對比中國與台灣的情況,或許能有些參考價值。

 

卡爾.文森號的第147攻擊戰鬥機中隊,其實是第一個配備F-35C的中隊。這款先進的匿蹤艦載機,終於在空軍的F-35A、可垂直起降的F-35B服役後,展開首次的艦上部署。此次雖然發生意外,但未來F-35C將逐漸取代F/A-18E/F,而讓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戰力更上一層樓。同時,林肯號上也搭載了配備F-35C的海軍陸戰隊第314攻擊戰鬥機中隊,加上在美利堅號兩棲突擊艦上的F-35B,總共已經有26架的F-35B/C戰機參與這次演習。雖然F-35戰機在研發與生產過程中爭議不斷,但在服役初期所出現的諸多問題,目前大多已經克服,其作戰能力與舊型的F/A-18E/F不可同日而語。換句話說,即使美軍艦艇的數量沒有增多,但實質戰力其實不斷在快速成長,未來美國的航空母艦都逐步換裝F-35C以後,將進一步拉開與對手的距離。

 

卡爾文森號俯視圖。(圖片摘自USS Carl Vinson推特)

 

由兩棲突擊艦與船塢登陸艦所組成的兩棲戰備艦隊(ARG),是美國緊急部署海軍陸戰隊的投射載具,能運送相當於一個加強營的海軍陸戰隊遠征隊(MEU)執行登陸作戰。若再配備數艘護航的巡洋艦或驅逐艦,水下的核動力攻擊潛艦,就組成了遠征打擊群(ESG),具備獨立作戰的能力。遠征打擊群(ESG)再編入航空母艦打擊群(CSG),可組成遠征打擊部隊(ESF),這包含陸、海、空軍力,有能力快速發動一場小型的奪島作戰。此次美國出動的,就是一個典型的遠征打擊部隊編組。除了航空母艦、兩棲突擊艦與擔任護航任務的神盾艦外,在稍後的一系列演習中,還能看到船塢登陸艦、氣墊登陸艇、能做為海上浮動碼頭的遠征移動基地艦(ESD)、快速油彈補給艦等。再加上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艇,毫不避諱地在西太平洋巡弋,嚇阻意味濃厚。

 

未來美國的航空母艦都逐步換裝F-35C以後,將進一步拉開與對手的距離。(圖片摘自U.S. Marines 推特)

 

中俄以下駟對上駟

 

但在美國精銳的龐大艦隊背後,其實暗藏著一個很大的隱憂。那就是美國海軍一直在追求更大、更強、更精密的艦艇,讓美國海軍的開支驚人,負擔極大。這從此次演習中的所有護衛艦都已經神盾化,就可見一斑。而除了造價貴,維持費用高昂外,維修保養也非常複雜,是美國海軍艦艇定期維修保養工作大幅落後的關鍵原因之一。而新型航空母艦的造價更是令人咋舌,將用來取代目前尼米茲級的福特級航空母艦,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軍艦。已開始汰換洛杉磯級的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造價與維護費用也是節節飆升。更不用說單價早就突破一億美元大關的F-35C戰機。這些戰機與艦艇在過去雖然都有不錯的實戰表現,不過大多侷限在規模極其有限的區域戰事,對手的海空軍實力均遠遠不及美國,嚴格來說並未經歷過高強度作戰的考驗。

 

不過,令人憂慮的是中國與俄羅斯除了擁有各式反艦飛彈,目前也開始部署高超音速飛彈。如俄羅斯的鋯石(Tsirkon)與中國的東風-17,都擁有五倍音速以上的速度,目前的防空系統無法攔截。這代表美國的昂貴艦隊,在面對高超音速飛彈威脅時,有可能變的一文不值。財政窘困的俄羅斯早已無法維持大型艦隊,因此選擇發展較便宜的飛彈巡防艦,搭配口徑(Kalibr)長程反艦飛彈與鋯石高超音速飛彈來保有海上威懾能力。中國更是善於利用軍民共用的技術,大批造艦,雖然還沒有艦射的高超音速飛彈,但反艦飛彈的射程與性能也不能忽視。再加上陸基的長程彈道反艦飛彈,讓中國已有初步的能力,執行反介入作戰。這嚴格來說也是一種不對稱戰略,利用較便宜的武器組合,來反制美國海軍的強大艦隊。可以說是以下駟對上駟的典型戰術。

 

俄羅斯「戈爾什科夫上將號」巡防艦於白海海域發射鋯石極音速巡弋飛彈。(湯森路透)

 

無人艦隊將成為明日之星

 

美國海軍並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因此一直在努力尋求解決方案。這包括有可能在興建完五艘福特級航空母艦後,就不再續訂這款昂貴的大型航空母艦,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相對便宜的中小型航空母艦。同時,正在發展的第六代戰機將具備跨洲作戰能力,這讓美國只要在海外維持數個安全的大型基地,就能擁有全球打擊能力,可大幅減少對航空母艦的依賴程度。另外美國海軍的下一代星座級飛彈巡防艦也已經開始建造,這一款飛彈巡防艦與阿利.柏克級驅逐艦相比,噸位小了很多,也儘量採用較便宜且穩定成熟的技術,以大幅降低成本。未來星座級逐步下水後,將能分攤目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與阿利.柏克級驅逐艦所負擔的繁雜任務。除了可以降低艦隊的操作成本,也希望能讓美國海軍的定期維修保養工作恢復正常,以確保有效戰力。

 

這樣的思維,同時也出現兩棲作戰艦艇上,美國海軍陸戰隊已決定要興建小型靈活的多功能登陸艦,以取代目前的大型船塢登陸艦。這除了能大幅降低建造與維護的成本,也能分散被敵人攻擊的風險。更重要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想定的未來戰場是在西太洋地區,特別是南海或東海海域,都屬於大陸棚淺海區,充滿小型珊瑚島,大型的船塢登陸艦反而沒有小型登陸艦來得便利靈活。此外,還有一些節省支出的措施,比如讓問題重重的濱海作戰艦退役,其中獨立級濱海作戰艦的首艦獨立號,甚至只服役11年而已,以避免不符合戰力規劃的艦艇,繼續虛耗寶貴資源。而已經開始測試的MQ-25A艦載無人空中加油機,可大幅壓低艦載機聯隊的飛行成本。用無人載具來節省人力,是美國海軍接下來的發展重點,在無人機以後,無人艦隊將成為明日之星。

 


已經開始測試的MQ-25A艦載無人空中加油機,可大幅壓低艦載機聯隊的飛行成本。(圖片摘自U.S. Naval Institute推特)

 

美國海軍的無人載具分為三大部分,包括無人機、無人水面艦與無人潛艇。其中無人機的發展最快、也最成熟。無人水面艦則有數個計畫在進行中,其中由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主導的「幽靈艦隊霸王(Ghost Fleet Overlord)」計畫,近來才將四艘測試艦移交給海軍。海軍自己訂購的大型無人水面艦(LUSV),則分五年興建十艘,已於2020年展開。無人潛艇部分也有各種尺寸的計畫。屬於大型無人水下載具(LDUUV)的蛇頭(Snakehead),首艘剛剛下水,而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XLUUV),則已下訂四艘。可以說未來十年,這些無人水面艦與無人潛艇將會一一下水,並展開作戰測試。隨後各種無人水面與水下載具,在美國海軍艦隊中的比例,將會快速增加,逐步取代傳統的艦艇,徹底改變海戰的形態,讓海權時代走向另外一個全新階段。

 

美國海軍首次發布了LDUUV(大型無人水下載具)蛇頭(Snakehead) 的圖像。(美國海軍)

 

台灣海軍下一代作戰艦艇的想像不足

 

相較於美國海軍的發展,中國則追隨美國過去的發展模式,逐步建立自己的遠洋艦隊,發展大型的航空母艦、兩棲突擊艦與萬噸以上的驅逐艦。這樣的情況剛好與美國海軍背道而馳。不過中國正積極從綠水海軍轉變為藍水海軍,大型航空母艦不止有助於中國彰顯國威,也迫切需要這樣的武器來維護在一帶一路上的巨大投資。但中國的隱憂在於解放軍目前的航空母艦與兩棲突擊艦數量不多,但周邊國家正不斷投資各式反艦飛彈,美國的超高音速飛彈也即將服役,空射型的匿蹤反艦飛彈射程接近1000公里,對中國的威脅其實非常大。不過中國發展無人水面艦艇與無人潛艇的速度也非常快,甚至曾傳出無人潛艇已在台灣海峽進行過潛航測試。這很可能會是未來解放軍在東海、南海威脅美國海軍,攻擊台灣海軍艦隊的利器,值得國軍特別注意。

 

對台灣來說,發展新一代主力巡防艦是刻不容緩之事,不過在艦載防空系統的研發問題下,一直無法定案。因此有人提出先發展輕型巡防艦以解燃眉之急。但輕型巡防艦較小,戰力無法與主力巡防艦比擬,卻又不夠小,小到足以分散戰損的風險。而目前規劃的主力巡防艦又不夠大,難以裝入自製的艦載防空系統。最後形成不上不下的僵局。至於無人水面艦艇的發展則是一片空白,不過曾傳出將利用無人潛艇來測試目前國造潛艦的次系統,在任務結束後再進一步發展。但整體來說,台灣海軍對於下一代作戰艦艇的想像,仍停留在過去的架構,只是更換新型艦艇,從未全面檢討過海軍的新一代戰力,應該如何組成。發展刺蝟戰術以各式反艦飛彈來嚇阻敵人,是被動式防禦,但發展新一代海軍,才能延伸台灣的防衛空間,兩者不能也不應該偏廢。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