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美國若像俄羅斯 這世界早完蛋了

李濠仲 2022年03月17日 07:00:00
美國若和俄羅斯一樣,這世界大戰恐怕就輪不到俄羅斯來掀了。(美聯社)

美國若和俄羅斯一樣,這世界大戰恐怕就輪不到俄羅斯來掀了。(美聯社)

3月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國會發表了任內第一次國情咨文,時機點適逢基輔被戰火摧殘的畫面傳布全球,拜登於是用了相當篇幅,斥責俄羅斯破壞後冷戰時代以來的和平。儘管他當時尚未具體提出將如何遏制普丁暴行,但關於「自由將永遠戰勝暴政」等慷慨陳詞,就足以獲得民主、共和兩黨議員同時起立鼓掌。美國國會久違的同仇敵愾,對民調表現持續低靡的拜登來說,其實也有反向鼓舞作用。

 

國情咨文之前,根據民調機構「RealClearPolitics」調查,只有四成美國人對拜登的施政感到滿意,主要幾個原因,包括疫情控制不利、通膨創下40年新高、物價繼續飆升,犯罪率還居高不下,民生不順,當然會讓人懷疑總統的能力。直到烏克蘭戰事爆發,拜登才看似有機會藉此均衡一下個人評價。根據路透社調查,過去六個月以來,美國人關切戰爭衝突僅次於經濟,也唯有這兩個議題能得到兩位數百分比的個人主要關注度。(拜登國情咨文後/經濟23%、戰爭16%、健康9%、移民7%、環境6%、犯罪6%、公衛6%、能源4%、道德4%、社會公平3%、教育3%、恐怖主義3%)

 

因此,拜登很清楚他國情咨文重點不只在內政,更在於他對烏克蘭遭俄羅斯侵略的回應。因為不只兩黨議員都很同情烏克蘭,另有七成民眾除知道烏克蘭正爆發戰爭外,其中四分之三且尤其關心最後誰會取得勝利。這也是為什麼拜登的演說能吸引近5成選民收看(至少觀看部分),創任內個人演說收視最高的原因。那天之後,美國很多媒體都提到選民對拜登的支持終於有了些微提升。

 

只不過,根據追蹤總統民意的「FiveThirtyEight」統計,國情咨文後兩周,拜登整體支持度也不過從41.1%上升到42.9%,不滿意度也僅從53.6%下降到52.3%,對照先前民調節節敗退,持平雖然已堪安慰,但在舉國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如此義憤之下,拜登的民調表現恐怕仍屬於「未見起色」。明明拜登當初在國會獲得滿堂彩,但怎麼會這樣?

 

當烏克蘭慘況一幕幕在電視機前上演,又再深化了美國人油然而生的道德同情。(美聯社)

 

美國人對烏克蘭遭俄羅斯入侵「有感」,其實不只來自國家立場層次的美俄關係競合,或擔憂俄羅斯將進一步衝擊國際秩序,最後直接威脅美國,民間層次的論述則更直接單純,就是「都什麼時代了,怎麼還會有一個國家竟用武力去吞併另一個國家?」儘管在是否支持美國軍援烏克蘭問題上,美國社會基於軍事行動的複雜性而有分歧,但侵略就是不對,應該是連小學生都很清楚的基本道理。

 

回到美國本身,這個國家可說歷經疫情風暴後尚待恢復元氣,偏偏後遺症層出不窮,物價、通膨壓力纏身,誰都很難預料此刻軍事遠征的反作用力會是什麼,更別提瘋狂的普丁似乎已無懼掀起世界大戰。那麼,拜登終究採取的經濟制裁和武器支援,就不可謂帶了點折衷性質;只是歷經數周,當烏克蘭慘況一幕幕在電視機前上演,無疑再深化了美國人油然而生的道德同情,同一時間,拜登又被批評犯了軟弱的毛病。正如同媒體上出現過的一段話:「美國人再沒那個心情透過安撫俄羅斯去結束戰爭」。

 

以人類歷史來說,獨裁政權其實占去了絕大多數時間,「民主」原來直到近代才取得些許成就,兩者之間卻已是天差地別。美國總統被稱為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人,但看看拜登,又即使是他的前任川普,面對強勢的國會、獨立的司法、自由的媒體和難搞的選民,即可知這樣的總統,必然和普丁之流處於截然不同的權力情境。

 

還記得2014年普丁併吞克里米亞,就算當時全世界大力譴責,亦藉由制裁造成盧布貶值,俄國民眾生活成本大幅上升,但在俄羅斯民調機構「Levada Center」的調查中,普丁的支持率仍激增到82%。此回入侵烏克蘭,西方國家比起前次更團結一致,卻不管發動侵略如何不義,還連帶殃及俄羅斯人民,普丁在國內依舊享有高達七成的支持。另方面,拜登則為了國內棘手的經濟問題焦頭爛額,且不得不在制裁俄羅斯一事上處處糾結(也必須考慮制裁自己人民要付出的經濟代價),搞得自己民調不上不下好像就要偷笑。但此刻不上不下的民調,不正反映了民主對權力者的有效制衡,不令掌握權力的人恣意走向瘋狂。

 

「我愛國,所以我必須愛領袖」,這是俄羅斯。「我因為頗贊同總統的決策,而稍微喜歡一點總統」,這是美國。光就這點不同,以美國全球經濟、軍武實力,就足夠讓普丁額手稱慶,拜登要和他一樣,美國要和俄羅斯一樣,這世界大戰恐怕就輪不到俄羅斯來掀了。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