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吳怡農敗選後:做自己不一定成功,但失去自我一定失敗

吳崑玉 2023年01月10日 00:02:00
吳怡農的「做自己」,方向並沒有錯,只是做得不夠徹底。(圖片摘自吳怡農臉書)

吳怡農的「做自己」,方向並沒有錯,只是做得不夠徹底。(圖片摘自吳怡農臉書)

北市立委補選,吳怡農雖敗猶榮。選舉過程雖然受到很多檢討,但他終究堅持自己風格選到底,最後雖以不到六千票差距落敗,卻贏得不少人的掌聲,拾回許多人的信心,成為他明年再戰的本錢。

 

吳怡農敗而不潰

 

在吳怡農參選之初,我發文挺他,收到不少老友的奚落。他大逆風贊成兵役延長至一年,否決許多選舉老將的建言,堅持用自己的方法,不掛看板,不做旗幟,靠街講號召支持者。說實話,他的街講沒有傳統民進黨政治人物的煽動力,某位縣市長幕僚便說過,好不容易炒起來群眾情緒,他一接手就冷場了。但也許這正是他的風格,我聽過他在壯闊台灣上課,條理清楚,知識含金量不低,有用卻不是能夠炒作群眾情緒的路數。在1126敗選的低迷氛圍下,在藍大於綠的選區結構中,在綠營議員說他佛系打法的奚落聲裡,他堅持做自己,雖然沒有成功,卻也證明了一個堅持做自己的候選人,不見得會一敗塗地。甚至打出了自己的風格,開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當然,一定會有選舉老將們繼續嘲諷,他的得票只是民進黨基本盤,誰叫他不聽我們的,如果照他們傳統選法選下去,搞不好就贏了。成功有一千個母親,失敗就是孤兒。當你走在一條沒人走過的道路上,最好少聽那些路邊泡茶的老人們碎碎唸,因為他們幾十年來都走在同一條路上,從來沒拎過開山刀砍過芒草,自然也沒想過還有另一條路的可能。正常人不敢違逆長老們的意見,怕違逆後他們會袖手旁觀,但吳怡農下手賭了,清新打法沒有成功,但至少敗而不潰,也讓其他想要乾淨選舉的年輕人們看到了希望。

 

講更精細點,真正該打屁股的,正是這些號稱在台北市盤根錯節的老屁股們。某位網友便在臉書留言中說道,他們那個里,自從上次民進黨里長落選後,就再沒看過綠營的人來經營,只有梁文傑偶而出現,反而是王鴻薇和葉林傳常來解決地方小事。綠營以往能突破藍營從中央高層到地方基層的一條鞭封鎖,靠的從來不是可見的市議員和村里長,而是各種不同的社團與協會,用大量社會服務,功能性的穿透行政體制。有時一條街上,有四、五個阿扁後援會,選舉時阿扁一個一個的去跑。而在綠營執政後,根本看不起這些雞零狗碎的地方小型組織,於是也一點一滴的失去人心。吳怡農的虛,不虛在他做自己的決心,而虛在他與民進黨,都沒有下工夫去經營地方組織,焉能不敗?

 

其實吳怡農是可以更深入經營地方組織的。立委選制走向單一名額小選區,選區比議員還小,注定要一針一線的,水磨工夫的,耗費大量時間的,勾串起十個八個人的小團體。「壯闊台灣」在全台灣推動民防與緊急醫療工作,其實也可以轉過來,與政府的「韌性社區」工作相結合,成為一種穿透既有政治板塊的功能性組織。也許不是修橋補路、為民關說這種傳統選民服務,卻能跳開傳統選舉組織,那種無功能性的純社交聯誼模式,組織人力為社會公眾服務。至少,能讓人們看見一個政治人物,為改善社會所作的努力,並且召喚出有心參與社會服務的人們,那不正是所有政治社會改進的基礎。

 

「壯闊台灣」在全台灣推動民防與緊急醫療工作,其實也可以轉過來,與政府的「韌性社區」工作相結合,成為一種穿透既有政治板塊的功能性組織。(圖片摘自吳怡農臉書)

 

吳怡農「做自己」還不夠徹底

 

其實,很多台北人,家有一畝三分地,口袋裡有個一萬兩千銀,眼界就高了,看不起的人事物就多了。老想著跟范進中舉一樣,一夜翻盤,一朝成龍。整天想的都是攀龍附鳳,卡住一條線路,踩死其他競爭者,包攬壟斷,特許專賣,然後一夕致富。甚至吃碗內,看碗外,落跑跳級,唯我得利。但是這樣的人,很快便會失去自我,成為一個名號讓人很尊敬,人格卻讓人很疏離的人物。走路走前邊,照相站中間,吃飯坐上位,開口就是一大篇。他根本不想聽你講什麼,只想讓你乖乖聽他講什麼,那是每一個成功政治人物的潛在風險,因為那只會讓愈來愈多人討厭,只是因為沒有其他挑戰者,才得以存活至今。高看了自己,低估了他人,當得罪的人比挺他的人多時,氣數便走到盡頭,再怎麼懺悔,都已為時晚矣。

 

所以,吳怡農的「做自己」,方向並沒有錯,只是做得不夠徹底。民主自由社會,本就是個基於個人特質,相互結合,截長補短的社會,其結構與機制,幾乎就是商業交易與市場經濟的翻版,托克維爾當年就是這麼形容美國社會的。美國革命,集結了十三州菁英,但建國後卻四分五裂。華盛頓、亞當斯、傑佛遜成為政敵,卻能鬥而不破,在國家存亡大事上仍能保持一致。國民黨、民進黨那種民主集中制,本質上是蘇聯式革命政黨需要武裝革命的遺緒,壓制個人而強調集體,動不動就喊「團結」,其實是種不合時宜的病態。在一個生而自由民主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是自由人,他們依自己的喜好做決定,無所謂理性不理性。所以,所有的候選人,本質上都是一件推到市場上販賣的商品,而不是一個巨大品牌強迫推銷的產品。「做自己」,就是「區隔」(Differentiation),就是展現特色,此正是所有商品與品牌行銷上的第一要素。

 

與其抱怨選民,不如修正自己

 

在可見的未來,「選人不選黨」,一定會比「選黨不選人」更具決定性。政黨的天職是選拔優秀的人才上市,跟唱片公司選拔歌手一樣。而不是掛個百年老店招牌,卻推出一系列沒有特色的爛產品,甚至把有特色的商品都搞到百般無聊,純粹依賴消費者忠誠度茍延殘喘。國民黨由盛而衰,民進黨得而復失,根本問題不是什麼施政優劣,而是掌握權力後的作風態度,愈來愈像,連原本很有特色的人都變得失去自我,甚至被清除出局。

 

「做自己」就是在發揚每個人的特色,充份展現自己所相信的,所堅持的,所專長的,所喜愛的那些事物。是展現特殊風格,引發共鳴的過程,而不是卑躬屈膝,投其所好的策略。吳怡農喜歡搞國防與民防,不需要他有多麼「專家」,但因為他喜歡,所以浸潤,所以懂得的,知道的比一般人多。那就是他的特色。推到市場上,消費者買不買單?那是消費者的決定。候選人自己要去想法贏得更多的共鳴,更廣泛的認同,與更深刻的信任。更重要的是,經營。

 

做自己不一定會成功,但失去自我一定會失敗。這不是一個對稱的恆等式,卻是一個不斷演化的進程。老人們常會教你「把事情做對」(Do the thing Right),卻不一定能教你「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父子騎驢,甚至不做不錯,才是選舉的大忌。民主自由社會,政治人物與政黨,一如市場上的商品與品牌,吸引眼球才有機會成功,失去信任則必然死亡。這又是一個不對稱的不等式。與其抱怨選民,不如修正自己,在一個快速變動的市場中,沒有一招半式闖江湖,或程咬金三斧頭的生存空間。選將們第一時間,不是找什麼能人異士來組成無敵艦隊,而是關起門來,沉思自己所愛、所堅持、所以從政的本心初衷,想清楚自己這一任,最想做到的是什麼?那才是足以感動人們支持你的動力來源。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關鍵字: 吳怡農 敗選 做自己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