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賴清德的處境

陳嘉宏 2023年01月16日 07:02:00
台灣民主化後,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可以推進到第三任期,面對總統選舉的「兩任魔咒」,賴清德的考驗無比巨大。(圖片摘自賴清德臉書)

台灣民主化後,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可以推進到第三任期,面對總統選舉的「兩任魔咒」,賴清德的考驗無比巨大。(圖片摘自賴清德臉書)

三天前,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釋出最新的2022年政黨支持度民調,民進黨30.8%,為該黨的歷年第三高峰,國民黨僅有14.4%,民眾黨為8.2%,由於此數據係累積全年的平均樣本,所以與近期若干民調顯示藍綠兩黨支持度幾乎已不分軒輊的數據有極大落差。事實上,這大幅的落差也不過始自於過去一個多月,造成民進黨支持度在短時間內由優等生急降為留校察看的原因只有一個:選舉的結果。

 

如果再細究長期執行的《美麗島電子報》於選舉後3天所做的11月國政民調,民進黨政黨支持度為25%(選前10月為27.3%),而12月民調為24.4%,其實僅呈現微幅下降,但國民黨的政黨支持度卻從11月的17.6%升到21.4%。更大的變化是蔡英文的施政滿意度,從11月的46.5%(較上個月下降3.9%),下降到38.9%,幅度達7.6%。

 

對比這樣的數據變化與政大選研中心的全年度施政滿意度,可以歸納幾個結論:

 

一、選後,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呈現微幅下降,但國民黨政黨支持度則有可觀的成長,這應該與藍營支持者開始比較願意表態有關。二、過去一個多月,真正呈現較大消長的其實是蔡英文(蘇貞昌)的施政滿意度,相較於政黨支持度,施政滿意度更容易波動。三、蔡英文選後三天的施政滿意度僅下降3.9%,但選後一個月又急降7.6%,這顯示敗選不是蔡蘇施政滿意度下降的主因,面對敗選的態度才是。

 

四、幾項民調數據變化的背後意義是,即使地方選舉大敗,民眾並不是「討厭」民進黨,而是想「教訓」民進黨。但如果被教訓的政黨不承認自己失敗,敗選檢討虛應故事;或者,自己都沒錯,只錯在大環境;甚而想轉移焦點,開始攻擊其他政黨或自己的黨內同志,表現出一副「不受教」的樣子,那民調當然無法止跌。

 

對比2018年選舉大敗時,民進黨內一股要趕快改變自己,捍衛中央政權的氣氛;但這次敗選後,民進黨卻普遍呈現一種「不服輸」的氛圍。這氛圍表現在蔡英文口中,是「台灣民眾不希望民進黨一黨獨大」,間接迴避自己在這場敗選中的責任;表現在黨公職之間,是派系互相怪罪算計,暗地惡鬥搶位;表現在支持者身上,是不願意面對民進黨輸的事實,於是尋找不同的代罪羔羊,發洩自己的情緒與焦慮。

 

當一個政黨「不服輸」,它就無法清理戰場,更難以一致對外;支持者更是時而鬥性昂揚,時而草木皆兵,既亢又卑,其實是茫然不知所以,把力氣用在錯誤的地方。

 

這正是賴清德今天當選主席後所面對的民進黨處境。

 

台灣民主化後,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執政可以推進到第三任期,面對總統選舉的「兩任魔咒」,賴清德新任黨主席的考驗無比巨大:

 

他必須瞭解民調數據的表象與實質,快速地拆解政府的高施政滿意度卻無法兌換為選票的原因,了解這其中的溝通落差何在。

 

他必須盡快地整合府院黨的戰力,竭盡誠意與耐心去面對當年蔡賴之爭的裂痕與派系扞格,讓全黨公職捐棄成見、一致對外,而這絕非組建一個府院黨溝通平台就能竟其功。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賴清德必須展現自己的領導力,言必行、行必果,從而化解支持者過去一個多月來對民進黨的信任危機;只有支持者願意相信民進黨的領導,民進黨才有可能帶領他們。

 

當選黨主席可以是責任的承擔,但也可能提前將自己暴露在政敵砲火之下。此刻的賴清德已是孤軍深入,只能勇往直前,以行動挽回支持者的信心危機。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