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共產黨成功地用馬英九牽制住國民黨

陳嘉宏 2023年04月10日 07:02:00
馬英九結束中國祭祖活動,在機場與蜂擁而至的藍營支持者愉快握手。(攝影:張哲偉)

馬英九結束中國祭祖活動,在機場與蜂擁而至的藍營支持者愉快握手。(攝影:張哲偉)

選舉是個好東西,除了可以匯聚民意,也可以讓身處其中的政黨,瞭解自己的主張與民意的落差,據而改變自己希望能取得政權。過去30多年的民進黨史,其實也是個民進黨轉型史;沒有96年大敗給李登輝,不會有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與2000年的首次政黨輪替;沒有12年輸給「九二共識」的痛徹心扉,就不會有16年「維持現狀」與蔡英文過去7年穩定執政的高峰。

 

在政黨追求執政的大前提下,每一次的失敗都應該是下次成功之母;不過,這民主政治的原則並不適用於國民黨。過去7年,國民黨連續兩次以極高的票數落差輸掉總統大選,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關鍵在它的兩岸政策出了大問題。這個政黨無視過去10年國際政經結構南轅北轍的大轉變,把自己形塑成一個堅持「親中」的政黨,與台灣的民意市場越離越遠,「兩岸論述」早已成為國民黨的挑戰總統職位的阿基里斯之踵。

 

但並非所有國民黨人對於台灣民意的急遽轉變都無感,例如年輕的前任主席江啟臣,他主張國民黨應該擱置九二論述,把它當成一種「歷史描述」;不過,此說隨即引來前總統馬英九的不滿,認為這是「跟著民進黨起舞」。這大帽子一扣,江啟臣隨即噤聲,改革之議也不了了之。例如現任黨主席朱立倫,他曾公開表達國民黨是「親美反共」的政黨,但在遭到黨內圍剿後,也從未再提起。

 

雖然歷任黨主席改革無力,但臨近選舉,又為國民黨開啟另一個改變的窗口。選舉就是要贏,想贏就得爭取多數民意的支持;如同當年綠營支持者收斂台獨黨綱力挺民進黨修正兩岸論述以贏得政權,選舉也為國民黨帶來改革的趨力,黨的總統參選人可以有比較大的話語權帶領支持者改變。郭台銘在美國說出台灣不能依賴中國,須與美國和日本加強整合是一個例子;而侯友宜這些年來一直與國民黨主流論述維持距離,明哲保身,許多人也期待他能夠端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兩岸論述,與舊國民黨有所切割。

 

不過,這樣的期望在馬英九的中國祭祖之行之後已經完全破滅。

 

過去10多年來,馬英九「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兩岸論述一直主導藍營的兩岸路線,但隨著習近平公開揭露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以及兩次總統選舉大敗,使得馬英九路線的追隨者越來越少。馬的此趟中國行,會見與接待的層級雖然不高,卻在夾縫中說出「中華民國」、「總統」等彼岸視為禁忌的字眼。在共產黨嚴密的媒體管控下,此事無傷大雅,但對氣悶了好幾年的藍營支持者而言,卻是一個情緒的出口。

 

九二共識是不是如馬英九所言「又活過來了」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但可以確定的是,透過這趟中國行,其實是讓馬英九「又活過來了」。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對於馬英九的中國行無感,但藍營支持者對於馬的演出卻是內心波濤洶湧;透過藍營的自說自話,認為馬此行證明「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可行的」,國民黨內也因此再次確立「尊馬」的路線。

 

在「尊馬」路線下,原本說要「親美反共」的黨主席朱立倫第一時間就說出「非常認同馬英九此行的立場」。而馬英九回國的接機人潮更讓藍營總統參選人無人敢攖其鋒,尤其侯友宜與郭台銘兩人民調越拉越近,兩人同為「弱勢參選人」,即使內心再有不同於九二共識的想法,在不敢得罪藍營核心支持者的前提下,根本已沒有能力改變這套早已被台灣主流民意拋棄的兩岸論述。

 

中共是否利用馬英九訪中削弱蔡英文訪美政治意義,或許見仁見智;不過,共產黨至少很成功地利用馬英九此行牽制住國民黨,使其跟隨台灣民意與時俱進的可能性幾乎蕩然無存。只要國民黨繼續承認「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這個政黨永遠是共產黨用以搬弄台灣政治的槓桿,這才是馬英九此趟中國行之於中共的最大意義。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