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三組候選人誰的「微笑」能吸票

李濠仲 2024年01月09日 07:00:00
民主政治一個基本問題,在「選民的決定」有多大程度是出於積極動機所驅使,又有多大程度是被消極動機所激發,本次大選對上述兩者將會做出說明。(合成畫面/攝影:陳愷巨、王侑聖)

民主政治一個基本問題,在「選民的決定」有多大程度是出於積極動機所驅使,又有多大程度是被消極動機所激發,本次大選對上述兩者將會做出說明。(合成畫面/攝影:陳愷巨、王侑聖)

美國選舉歷史悠久,這讓他們對選民投票行為留下豐富研究,包括在一場又一場非暴力權力過度的自由競爭中,候選人是勝是敗,除了理性面(政策、價值觀、意識形態等等)因素,各自支持者確實也會受到一系列情緒左右,例如誰能營造幸福感,誰刺激了仇恨,以及誰能讓人感到有希望,都足以決定一個人票怎麼投。不容否認的是,「候選人的視覺外觀」(visual appearance),往往也會介入選民的判斷,當社會心理學證明一個人會「根據他人外表快速評估他人」時,這一效應其實也適用於政治學。

 

2008年,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有篇期刊便討論到候選人的外貌如何影響選舉。這篇期刊是由多位腦神經、心理學專家所發表,他們主要透過腦部核磁共振造影(fMRI),去測量一個人對不同候選人所出現的腦部活動變化,證明了當選民對候選人並不那麼熟悉時,候選人的「外表負面歸因」對投票的影響會比「正面歸因」更大。

 

所謂「外表負面歸因」,或是指類似一個人感到疼痛、恐懼和不開心時顯露出來的表情,這樣的表情對民眾的腦部刺激通常比較顯著,而此時他們的腦部神經區域,主要是促使一個人聯想到對方可能更具欺騙性和威脅性。

 

2020年,科(醫)研期刊《ScienceDirect》也有類似報告(從社會心理學分析),同樣提到了候選人因情緒而來的表情反應,將導致選民對他產生不同的觀感。有別於2008年那篇期刊所強調「候選人外表的負面歸左右選民更多」,《ScienceDirect》這篇報告的重點則說明了「候選人的『微笑』,亦是一種包括領導力在內的有效非語言訊號。」

 

這篇期刊以2012年美國大選中的歐巴馬為例,研究顯示歐巴馬的微笑,可有效提增支持者的幸福感。也就是說,當候選人發表演說時,支持者除了注意他所釋放的訊息,亦會被他的「正面表情」所吸引。反之,一個「公開的不恰當表情」,往往很容易引起選民對其選舉動機和領導能力的懷疑。期刊內容並引證過往研究,提到了「候選人藉由肌肉組織細微差異產生的『微笑』,可傳達出人與人之間的隸屬關係或主導地位」,雖然「憤怒/威脅」等面部表情經常被用作壓制對手的武器,同時召喚支持者,但歷來更大比例的勝選者,主要仍是透過表現出快樂和放心的樣子獲取支持。由此,一個候選人懂得「表情管理」確實很重要。

 

至於無論是候選人「外表負面歸因易遭致選民反感」,還是「選民更願意信任面帶微笑的人」,歷來候選人競選文宣(台灣亦然),可以說都是在滿足上述兩個結論。即不管哪位候選人的選舉看板,都會充分表現微笑示人的一面。2019年,《時代雜誌》更曾引述日本學者淺野雅彥(Masahiko Asano)所做研究,內容提到他利用臉部辨識技術,分析1980年到2017年共6000位候選人競選海報,得出「政客的微笑」和其勝率成正比;2020年,四名韓國政治學者的調查統計,也發現「候選人的微笑」的確有助他們在特定選舉背景下多拿到一些票。

 

不過,儘管今天任何候選人都不會忽略「微笑」的重要性,但現實是,「演講容有劇本,微笑卻不是」。因為「微笑」對一個人來說,往往有其一致性,候選人慣性的笑容,傳遞出的訊息究竟是柔和、快樂,還是做作、輕蔑,很難蒙混過人,效果也大不同。為什麼2012年歐巴馬對上羅姆尼,歐巴馬的微笑被形容為克制而有趣,多數民眾卻認為羅姆尼的微笑更像擺姿態和輕視對手,且還透露了個人帶有威脅和缺乏合作意願的訊息,道理就在這。英國心理學家羅森伯格(Rosenberg, EL)曾提到「微笑」有效的溝通力,是一個人經由臉部各種肌肉的細緻展示所產生的,進而,當一個人平常並不習慣「微笑」時,他的笑就很容易流於刻意和不自然,溝通力自然不佳。

 

台灣這場大選,很明顯藍白候選人對支持者的召喚,正是建立在下架、討厭民進黨的負面情緒上,基於仇恨動員,候選人能創造多少「微笑」比例?至於前段時間民進黨推出的「在路上」競選廣告之所以獲得廣傳,則以美國「候選人微笑的影響力」研究,原因和片中蔡、賴、蕭表現出的「微笑」應是有正相關。

 

當下民主政治的一個基本問題,在「選民的決定」有多大程度是出於積極動機(正面情緒)所驅使,又有多大程度是被消極動機(仇恨情緒)所激發,即將而來的投票日,對上述提問將會做出說明。

 

藍白陣營以下架、討厭民進黨召喚支持者,基於仇恨動員,候選人能創造的「微笑」比例能有多少?(圖片取自侯友宜、柯文哲競選廣告)

 

民進黨推出「在路上」競選廣告獲得廣傳,以「候選人微笑的影響力」研究,原因和片中蔡、賴、蕭表現出的「微笑」應有相關。(圖片擷取自蔡英文IG)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