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烏戰爭兩周年:核災風險攀升,生態環境遭破壞

Lin,Chien-Yen 2024年02月24日 00:01:00
由於俄烏戰爭,烏克蘭的環境正在惡化,且對生態的威脅日益加劇。(美聯社)

由於俄烏戰爭,烏克蘭的環境正在惡化,且對生態的威脅日益加劇。(美聯社)

2024年2月24日,是俄烏戰爭屆滿兩年。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出兵控制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電廠,引起國際譴責,隨後於3月31日撤離。 2022年3月4日,俄軍又佔領歐洲裝置容量最大的札波羅熱核電廠,對外宣布該電廠歸為俄羅斯國有,企圖將札波羅熱核電廠發出的電力輸往其在南部的佔領區。

 

自開戰以來俄羅斯多次以核電廠的安全及使用核武來威脅,將核電廠「武器化」,對歐洲及烏克蘭人民心理施壓,以動搖其反抗能力與決心。俄軍對札波羅熱核電廠及其週邊地區的持續攻擊威脅著整個歐洲大陸的環境和安全。

 

戰爭中核電廠的安全難以確保

 

戰爭中俄羅斯對烏克蘭能源系統展開攻勢,使用飛彈和無人機瞄準全國各地的能源設施,烏克蘭有超過50%的電力基礎設施遭到破壞,有些地區每天只能用上幾個小時的電力、暖氣和網路,醫院、企業和家庭不得不轉向昂貴的柴油發電機作為備用。

 

這也是首次有核電廠被捲入戰爭,自2022年9月起,俄羅斯就開始針對烏克蘭的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襲擊。俄軍摧毀或破壞了700多座重要建築,包括機場、橋梁、油庫、變電站和發電廠等,試圖削弱烏軍的反抗力量。

 

由於擔心潛在的核災難,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針對烏克蘭安全局勢總共發表212份新聞稿,IAEA署長格羅西(Rafael Grossi)更四度前往視察在戰區中的札波羅熱核電廠,在過去的兩年中札波羅熱核電廠受戰火波及,曾八度失去所有外部電源,而這意味著核電廠無法輸出電力,也無法從外部獲得電力來維持冷卻系統運作,必須依靠廠區內緊急柴油發電機。然而,發電機也僅能維持7至14天不等。對核設施安全的威脅不僅是對核設施的直接攻擊而已,IAEA也指出,在2022年11月23日至24日,羅夫諾、南烏克蘭和赫梅利尼茨基核電廠也因電網頻率下降而自動與電網斷開。

 

格羅西於2024年2月21日IAEA最新發佈的新聞稿中指出,札波羅熱核電廠又失去了最後一條330kV備用外部電源線的連接,再次凸顯了該廠脆弱的核安和保全狀況。格羅西強調:「這座重要的核電廠的外部電力供應仍處在極度脆弱的情況,這對核安及安保造成了重大挑戰。雖然主要電力線仍在運作,但缺乏備用電源顯示該廠的核安和安保情況仍然很不穩定」。

 

頻繁的斷電對歐洲最大核電廠核安和安保造成嚴重挑戰,因為即使目前所有反應爐都已經停機,核電廠仍需要電力來冷卻反應爐和維持其他基本運作功能。在戰爭前,札波羅熱核電廠有4條750kV線路和6條330kV線路可用,而目前該電廠僅剩下一條750kV線路來獲得外部電力,失去最後一條330kV線路代表該電廠目前已經沒有其他可以獲得外部電力的備用選項。

 

衛星照顯示札波羅熱核電廠持續冒出燃燒煙霧。(美聯社)

 

另外,國際勞工組織(ILO)也在2023年6月發布報告指出:「札波羅熱核電廠的工人遭受強迫勞動和脅迫,被迫加入俄軍控制的工會。工人也面臨危及生命的職業安全和健康風險」。此外,由於缺乏長期工作人員、外部承包商以及包括關鍵零件在內的備用品,戰爭正在影響核電廠管理層對核電廠維護的能力。 IAEA在2023年4月指出,札波羅熱核電廠目前只剩約四分之一的工作人員,這影響了核安和安保。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對電廠局勢表示嚴重關切並表示:「札波羅熱或烏克蘭任何其他核設施的任何損害,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可能帶來災難」。

 

儘管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核電廠及其電力和供水設施仍遭受砲擊和轟炸的明顯和直接威脅,對核能安全威脅仍在繼續。甚至在上個月,札波羅熱核電廠再次遭遇停電,突顯了附近戰鬥激烈之際持續存在的核安擔憂。IAEA對此表示:「所有這些事情都告訴我們,札波羅熱的局勢仍然脆弱,需要持續關注」。

 

戰爭產生高昂的環境與生態代價

 

由於俄烏戰爭,烏克蘭的環境正在惡化,且對生態的威脅日益加劇。戰爭造成的環境破壞將需要數十年的時間修復,恐對於烏克蘭重建的步伐造成重大影響。

 

烏克蘭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基列耶娃(Viktoria Kireyeva)在去年舉行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的周邊會議上表示:「俄羅斯去年2月發起對烏克蘭全面入侵,造成約1.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超過比利時等高度發達國家的年排放量。」烏克蘭國家環境監察局也預估戰爭對烏克蘭的自然環境已造成約6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雖然大部分的環境破壞發生在烏克蘭東部和東南部,但戰爭中的環境危害不僅限於這些地區,對城市和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也正在影響烏克蘭全境。

 

2023年6月6日卡霍夫卡水壩(Kakhovka Dam)被炸毀,對烏克蘭的環境與經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洪水淹沒了約600 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包括赫爾松、奧列什基和新卡霍夫卡等城市的部分地區。不僅威脅居住在下游河谷的數萬人口,導致70萬人無水可用,也威脅到整個河流生態系統,包括位於第聶伯河口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黑海生物圈保護區。洪水也將許多地雷和未爆彈沖入黑海,對鄰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海岸線造成威脅。同時,此戰爭也讓烏克蘭成為世界上最多地雷的國家,烏克蘭約有28%的國土需要排雷,總排雷成本可能高達500億美元。

 

雖然戰爭尚未結束,但為了研究戰後的究責與賠償問題,烏克蘭政府與國際組織也共同成立戰爭環境後果高階工作小組(High-Level
Working
Group
on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the
War)調查從核安到土壤污染等一系列問題。該工作小組於今年2月公布了一份報告書,提供了50項建議,包括評估與追踪近兩年戰爭造成的損害、追究俄羅斯的責任及制定綠色復甦計畫。

 

戰爭造成的破壞仍是進行式,烏克蘭要重建環境與生態仍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與鉅額經費。

 

俄烏戰爭對台灣能源的啟示

 

這場戰爭也加速全球能源轉型的進程,重塑了全球能源供應體系。自戰爭開打以來,各國政府紛紛加強能源安全,石油和天然氣的貿易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

 

如上所述,俄軍為了削弱烏軍的抵抗能力,針對烏克蘭的重要基礎設施,如核電廠進行攻擊,引發核災疑慮。國際能源總署(IEA)也與烏克蘭政府合作加強其能源安全,協助烏克蘭建立分散式的電網,其建設時間比傳統電網更短,也能滿足烏克蘭的需求。IEA強調:「加速建造分散式的電網能夠降低烏克蘭電力系統被俄羅斯攻擊的脆弱性,並有助於烏克蘭實現其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 年水準減少65%的目標」。

 

歐盟也加速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在戰爭前俄羅斯在歐盟總天然氣需求中的占比從2010年的26%增加到2018年至2021年的平均超過40%,在戰爭開打後歐盟使用的俄羅斯天然氣占比,在2022年已經不到25%,到了2023年更下降至10%左右。

 

全球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預計到了2028年將成長至7300GW,並在2025年超越燃煤成為全球電力生產最大來源。世界各國政府都在加大對再生能源的支持,加強能源安全。如美國通脹減緩法案、歐洲的REPowerEU計劃以及日本的GX綠色轉型計劃等政策計畫制定。

 

戰爭造成的破壞仍是進行式,烏克蘭要重建環境與生態仍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與鉅額經費。(美聯社)

 

在COP28大會上,有124個國家支持同意2030年將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增加三倍倡議,這與IEA的制定的2050年建立淨零排放能源系統的路徑一致。與此同時德國聯邦環境署(UBA)於12月公布《核能在實現全球氣候目標扮演的角色為何?》報告書,指出再生能源的發展是實現《巴黎協定》的氣候目標關鍵和主要動力,也強調實現氣候目標並不需要核能。

 

因為戰爭,全球都加速能源轉型的進程,從國際組織到世界各國都強調要發展再生能源、建立分散式電網。對台灣而言,我們也應該加緊腳步跟上這波世界潮流,增加能源多元性,建立分散式電網,正視戰爭中集中式電網可能造成的台灣能源韌性弱點特別是核電廠安全可能成為脅迫台灣人民的「武器」實現能源轉型與淨零目標再生能源才是王道核能早已無足輕重

 

戰爭的人類滅亡風險 核戰威脅的末日鐘

 

從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曾在20222023年兩度舉行記者會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核威嚇,無論是威脅使用核武、炸毀水壩或是砲擊核電廠,這些都是俄羅斯一系列的核威嚇手段。

 

全球在美國與俄羅斯緊張關係持續升溫的情況下,北約、俄羅斯及其盟友多次打出核武威脅牌,對國際秩序與安全造成重大挑戰。長期以設立末日鐘(The Doomsday Clock)比喻我們與世界末日的距離的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組織宣布,在2024年人類與末日的距離與去年相同,維持史上最短暫的90秒鐘,提醒人們正視核武、戰爭與氣候等危機帶來的生存挑戰。

 

雖然今年與2023年的時間相同,但原子科學家公報強調這不代表情況穩定,而是代表此時此刻仍是歷史上最危險的時刻。我們仍須立刻採取行動,才能讓世界更和平、繁榮、穩定。我們呼籲台灣社會應持續關注烏克蘭的局勢,聲援烏克蘭,並與國際社會一同譴責俄羅斯發動戰爭與核威脅的行徑。

 

※作者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關鍵字: 俄烏戰爭 生態 核災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