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煇:台灣電價過低 不利能源轉型

陳炳煇 2024年03月20日 07:00:00
過去兩波電價調漲,一般民生用電小戶、內需用電、弱勢產業和社福團體用電,基本上都由台電公司吸收上漲的能源成本。(資料照片/攝影:陳品佑)

過去兩波電價調漲,一般民生用電小戶、內需用電、弱勢產業和社福團體用電,基本上都由台電公司吸收上漲的能源成本。(資料照片/攝影:陳品佑)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打亂世界經濟,各國紛紛開始降息,市場上貨幣寬鬆,引起通貨膨脹;2022年疫情稍緩,但俄烏戰爭爆發,能源價格暴漲,物價仍然居高不下。根據2023年國際金融論壇的報告,全球通膨率於2022年高達9.2%,2023年稍為緩和降至7%。相比之下,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台灣2022年通膨率2.95%,2023年為2.5%,雖然人民仍然感覺生活之中萬物齊漲,但以客觀數字來看,在控制物價上,台灣實可謂優等生。


而台灣之所以表現相對優異,能源價格的有效控制是很大的因素。相較於其他民生基礎服務,如中油公司可以每周反映油價,台灣電價的調整受到很嚴格的限制。雖然台電在2022年和2023年間分別調整電價,但相對於先進國家以自由市場機制、反映能源成本的做法,台灣的電價調整首先必須經過電價審議委員會、依其設置要點「為促使資源有效利用及建立公平合理電價結構,並反映電業合理供應成本,建立電價及各項費率專業審查制度,以增進全民福祉」,可見成本僅是電價的考量因素之一,如何增進全民福祉,更是電價審議的重中之重。
 

分析台灣2022年和2023年的電價調漲政策,做法相當細膩:首先是「小戶不漲,大戶才漲」,對於民生低級距用電的能源漲價成本,由台電優先吸收,故僅漲高級距用電電價。如2022年7月針對每月用電超過1000度者調漲、2023年4月針對每月用電超過700度調漲,一方面保護民生、二方面鼓勵節能。民生小戶幾乎未曾調漲,甚至還有 3調降。以住宅120度以下用電為例,2004年每度2.10元,而現行每度僅1.63元,價格比20年前還低。所以,過去2波電價調漲,有很多用電戶是沒有感覺的,因為「根本沒有漲到自己家的電價」。
 

其次是「考量疫情衝擊、穩定民生經濟」,例如2022年的電價調漲,針對受疫情衝擊較大的內需產業,成本由台電吸收,以內需為主小商家(如早餐店、餐飲店、理髮店、雜貨店、超商等)、產業用戶(如農漁、食品、餐飲等)、高中以下學校…均凍漲。2023年4月電價調整,則考量疫情後的經濟復甦,照顧2022年下半年用電衰退10% 以上者之產業(如織布、金屬等共 19 類行業),讓其調幅減半,農漁、學校(包含幼兒園到大學)、社福團體等電價,暫緩調整 。
 

因此,過去2波電價調漲,真正漲到的是「沒有受疫情衝擊的用電大戶」,一般民生用電小戶、內需用電、弱勢產業和社福團體用電,基本上都由台電公司吸收上漲的能源成本。

 

綜合2波調漲,台灣的民生和住宅用電,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價格仍然偏低。但市場不斷上升的燃料成本、以及再生能源與節能的迫切需求,都讓現有的低電價結構一再受到考驗。新冠疫情已經結束,經濟也開始復甦,依循過往2次電價調漲的原則,讓台灣的電價更符合使用者付費、兼顧照顧民生弱勢的標準,應該是台灣能源轉型中,無可避免的課題。

 

※作者為台灣大學機械系特聘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