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富賢:中國跨不過中等收入陷阱

易富賢 2024年04月08日 07:00:00
中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克服兩大困難: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到佔GDP的60%-70%的正常水準;跨越老化陷阱。(美聯社)

中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克服兩大困難: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到佔GDP的60%-70%的正常水準;跨越老化陷阱。(美聯社)

中國全國政協常委林毅夫在今年兩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在2024到2035這12年內,每年仍有8%的成長潛力,能實現5%-6%的成長,「快則一兩年,慢則兩三年」,中國就能成為「高收入國家」。
 

林毅夫的預測違反生理與經濟法則
 

林毅夫預測今後中國的人均GDP能達到美國的一半,因為現在的一些高收入國家在進入老化之後,經濟仍以較高速度成長。林毅夫的老化標準是65 歲以上(65+歲)的老人佔總人口的7%,但是2023年中國的老人已經佔15.4%了。在老人佔比超過15%之後的12年間,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年均GDP成長率超過4%,其中高收入國家整體只有1.8%。
 

人有生老病死,經濟也如此。老化會改變人的生理、心理、行為,影響生產、消費、創新,進而降低經濟活力。隨著中位年齡、65+歲老人佔比的提高,經濟成長率直線下降。從全生命週期來看,45歲、50歲是分水嶺,低於此齡的人口比與經濟成長率直線正相關,高於此齡則相反。兒童具有巨大的消費力,且提振經濟信心,因此兒童佔比與經濟成長率呈正相關。 

 

中國2023年的65+歲老人佔比、50+歲人口比、中位年齡分別相當於高收入國家(整體)2010年、2022年、2023年的水平,可見中國的人口結構與高收入國家很接近,而人均GDP只是其四分之一,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日本、德國是已開發國家中應對老化危機的優等生。在65+歲老人佔比、50+歲人口占比、中位年齡達到中國2023年水準之後的12年間,日本的GDP年均只增長0.8%、0.6%、0.8%,德國祇增長1.5%、 0.8%、1.4%。
 

生物有多樣性,較規律性,生理規律影響經濟規律。林毅夫不懂生理規律,論證中國經濟有8%的成長潛力,相當於論證八十歲老人能如三十歲青年一樣健步如飛,其荒謬性堪比錢學森論證畝產萬斤以及蔡昉、翟振武論證全面二孩後每年將出生4700多萬、4995萬。中國在2024-2035年實現5%-6%的經濟成長的機率,比六十歲婦女懷孕的機率還要低。
 

美國經濟在1872年超過英國,但韜光養晦;二戰時經濟佔全球一半,才在千呼萬喚之下主導國際秩序。中國2008年經濟只相當於美國31%,但林毅夫就「高瞻遠矚」預測2030年中國經濟將是美國2.5倍。李稻葵進一步預測2049年中國的經濟將是美國的三倍。這些預測忽悠得決策層做出「東升西降」的戰略誤判,要「發揚鬥爭精神」以「構建國際新秩序」,導致中美關係急劇惡化。

 

老化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
 

1989年世界銀行將1987年價格的人均6,000美元確定為高收入的門檻,相當於美國人均GDP的30%,該比例一直穩定到1997年。此後,門檻逐年提高到2022年的$13,845,但只等於美國人均GDP的18%了。也就說,相對於1997年之前而言,今天的高收入國家的標準下降了,離真正意義上的高收入越來越遠。 2002-2022年間,高收入門檻年均提高2.1%,依此趨勢,2028年、2035年將分別為$15,715、$18,219。
 

林毅夫強調後發優勢。其實在老化危機下,後發不是優勢而是劣勢。以歐盟為例,2008年15-59歲勞動力開始負成長,人口結構比美國老,人均GDP從2008年相當於美國的77%降至2022年的49%,其中西班牙、希臘從73%、66%降至39%、27%。
 

如果依照1997年之前的高收入標準,那麼希臘已因為陷入老化陷阱而重陷中等收入陷阱。韓國、台灣的勞動力在2013年、2016年開始負成長,中位年齡、65+歲老人佔比都分別在2010年、2022年開始超過美國。台灣的人均GDP在2010年達到美國的42%之後就停滯不前,韓國的人均GDP從2018年相當於美國的53%降至2023年的41%,今後兩地可能重陷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的生育率在2000年就開始低於西班牙和希臘,勞動力在2012年開始負增長,中位年齡、65+歲老人佔比分別在2013年、2031年開始超過美國。從人口結構判斷,中國的GDP成長率將在2028年低於3%,在2031-2035年間開始低於美國。

 

中國很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23年中國的人均GDP為12,681美元。假設2028年、2035年人均GDP成長率有幸能有3%、1.5%,那麼2028年、2035年的人均GDP(以2023年可比價)將分別為$15,426、$17,893,越不過高收入門檻。 2031-2035年後,與美國的經濟差距再次拉大,更加跨不過高收入門檻了。

 

林毅夫強調後發優勢。其實在老化危機下,後發不是優勢而是劣勢。(美聯社)

 

中國也面臨人民幣貶值壓力:
 

第一,中國勞動力正在快速減少,產業鏈正轉移到一帶一路國家,將導致中國製造業衰落,加上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貿易壁壘,貿易順差將減少。
 

第二,中國經濟減速,地方政府陷入債務危機,利率將持續調降。
 

第三,縱觀世界各國,低生育率將導致今後的低通膨、甚至通貨緊縮。中國除了長期低生育率外,還因為內需不足、產能過剩導致的通貨壓力,使得人民幣與美元的利差拉大。
 

也就說,由於深陷老化陷阱,即便以「人均GDP」為標準,中國也很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果維持2022年高收入門檻不變,中國在「人均GDP」上會短暫超過門檻,但是仍然跨越不了中等收入陷阱。因為「高收入」強調的是「收入」,越過該門檻,意味著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質的改變。國際社會居民可支配所得(住戶調查)佔GDP的60%-70%。而根據中國2023年統計公報,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只是人均GDP的44%。
 

2022年高收入的門檻是人均GDP為$13,845,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為$8,307-$9,692,有一個龐大的、可製約政府的中產階級。而中國即便人均GDP真達到$13,845,但由於居民可支配所得只佔GDP的44%,人均居民可支配所得僅$6,000,中產階級仍屬少數。中國要在「人均居民可支配所得」上跨過高收入國家門檻,需要人均GDP達1.9萬-2.2萬美元。
 

因此,中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克服兩大困難: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到佔GDP的60%-70%的正常水準;跨越老化陷阱。而要實現這兩點,需要對政治、經濟、社會進行「範式革命」,難度和阻力比1978年的經濟改革大得多。

 

※作者為〈美國之音〉特約評論員,人口問題學者,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高級研究員。2007年出版《大國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國計劃生育》,探討中國人口政策對中國社會的衝擊與影響。本文轉載自〈美國之音〉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