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一位美國議員對國民黨判斷力的考驗

李濠仲 2024年05月23日 07:00:00
美國眾議員史密斯日前所言看似傷到民進黨,不過,在國民黨這一波操作下,卻也反映了國民黨檯面人物在涉外關係上,經常有著出於短線的魯莽。(攝影:王侑聖攝)

美國眾議員史密斯日前所言看似傷到民進黨,不過,在國民黨這一波操作下,卻也反映了國民黨檯面人物在涉外關係上,經常有著出於短線的魯莽。(攝影:王侑聖攝)

賴清德520正式就任總統,美國多有政要發函致意,包括被稱為友台派的美國眾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當天也以新聞稿方式,祝賀賴清德帶領民進黨迎來史無前例的三連任,並將台灣轉變為抵禦中國侵略的民主堡壘。不過,史密斯在同一新聞稿文末提到,「賴總統可能需要克服的首要挑戰之一,就是立法院中,民進黨激進派的干擾,他們反對民進黨曾經支持的、更有力的(國會)制衡改革,而這些改革正是一個成熟和穩定國家,以及民主蓬勃發展的標誌。」後面這段話,讓正在國會「推動改革」的國民黨士氣大振,立刻收下作為攻擊民進黨的武器。

 

在政黨極端競爭下,理所當然會利用任何可能的「助力」(包括來自海外),去向對手發動攻勢,過去以來,台灣人對所謂「疑賴論」、「疑美論」、「疑民進黨論」、「棄台論」的認識,不乏從國外期刊、學者、評論家、政客的見解強化而來。問題是每一觀點背後,是否也都能找到足夠的平衡反證?甚而還必須體察流動的變局才有意義,並非「撿到籃子裡的就是菜」。

 

當有媒體、國民黨支持者知悉史密斯發言,進而報導,或將之轉做對支持政黨的火力支援,民主政治下無可厚非,但就政黨本身(國民黨),「借力使力」攻防是一回事,要逕自拉高到「美國也看不下去(對民進黨)」,並以一名美國議員的發言作為國民黨國會行事風格的背書,似乎就有待商榷。

 

美國眾議員史密斯日前指民進黨激進成員干擾國會「推動改革」一席話,讓國民黨士氣大振,立刻收下作為攻擊民進黨的武器。(美聯社)

 

首先,我們無須質疑史密斯對台灣民主政治的讚許,以及他對民主意涵的理解,但他究竟是在什麼樣的訊息環境下導向這番發言,任何對「跨國的政治議論」有基本認識,應該都會對其發言稍有保留。畢竟「國民黨版國會改革」,除了得以國會席次「優勢」推動,其商議程序、內文,和對台灣未來政局的影響,在台灣所引發的爭議並不算小,真能以為衝突僅來自「民進黨激進派的干擾」?那麼,21日晚間「包圍」立法院的上萬人,又是所為何來?以及,國民黨到今天始終爬升不起的政黨支持度又是怎麼一回事?

 

其次,史密斯直接針對台灣「國會政治」表示意見,其方式就美國國會議員來說,實屬罕見,尤其當用語並不那麼中性時,就算深得國民黨之心,卻不能說它同時也暴露了現實上的「明顯破綻」。如此一來,這又要比外國政治人物基於禮貌、立場上的「過譽」更需要斟酌使用了。

 

最後,一陣沸沸揚揚,在國民黨藉史密斯對民進黨展開一輪批判後,史密斯卻隨即刪掉個人官網上20日那篇新聞稿,並在5月21日重發聲明(如下):

 

美國眾議員史密斯(新澤西州共和黨)就台灣立法院正在進行的辯論發表以下聲明:

 

「台灣已證明自己是一個民主成功的故事。作為一個權力分立的共和國(As a republic──等於強調台灣為人民直接選舉產生領導者的國家體制),它現在出現一個分裂的政府(應指總統、國會不同政黨主導)。因此,重點在各政黨能共同遵守憲政和進行基於尊重的對話,最重要的是,彼此致力於和平解決分歧。台灣擁有充滿活力的自由,與共產中國形成鮮明對比。」

 

史密斯的「刪文重貼」,當然有止息由他而來紛爭的用意,並回歸到常見、普遍的「國外政要中性建言」。但關鍵在於,若非察覺個人先前對台灣國會的理解有訊息落差,且遭做打擊政敵工具,他根本無須刪文,及特意「就台灣立法院正在進行的辯論」重新「發表聲明」。

 

我們可以這樣判斷,倘若國民黨無論經由什麼方式看到史密斯稍早的言論,至多「適當引述」,或反饋致謝、肯定史密斯對台灣民主的關切,而不是彷彿「撿到槍」後欣喜若狂地做出政治掃射,甚而超譯「美國也看不下去」(同理,一名台灣國會議員的意見會等同於台灣如何如何?),史密斯或許就無自我下架這篇新聞稿的必要(至多以後文做為補充即可)。而今,史密斯「刪文重貼」,縱然檯面上的議論(尤其對民進黨的批判)絕大多數仍只會停留在他上一篇原連結已無內容的新聞稿,並定格在國民黨的選擇性認知裡,但史密斯終究決定只留下那紙「重新聲明」。表面上,史密斯之言看似傷到民進黨,不過,在國民黨這一波操作下,卻也反映了國民黨當下檯面人物在涉外關係上,經常有著出於短線的魯莽。時間往下走,史密斯造成誰的失分,恐怕是難說了。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