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怒火狂猴──當代印度權貴將會看到一個大大的 F

盧斯達 2024年06月08日 07:00:00
莫迪領導之下的印度,追求在國際間「崛起」,對中國和西方都可以十分強硬,而且其國內統治也漸趨高壓。(美聯社)

莫迪領導之下的印度,追求在國際間「崛起」,對中國和西方都可以十分強硬,而且其國內統治也漸趨高壓。(美聯社)

印度總理莫迪三度當選總理,上任不久的賴清德在 X 平台發表恭賀,莫迪也「回推」感謝。雙方有這種默契,海內外觀察認為是展示了台、印各自的需要。

 

台灣在乎科技合作和「印太地區和平」,期望進一步拓展國際能見度。印度過去在強人莫迪帶領之下不斷追求成為「政治大國」,2020 至 2021年,印度與中國之間爆發了邊境衝突,差點爆發戰爭。2023 年加拿大一名錫克教領袖 Hardeep Singh Nijjar 疑因長期主張旁遮普地區(錫克教發源地)獨立,而遭兩名蒙面男子槍殺,事後加拿大政府公開指控事件與印度政府有關,又指印度經常干預加國內政,兩國關係當時陷入緊張。

 

可見莫迪領導之下的印度,追求在國際間「崛起」,對中國和西方都可以十分強硬,而且其國內統治漸趨高壓,開始有大多數的印度教迫害少數宗教(伊斯蘭教)的報導。2021年「無國界記者」將莫迪列入「新聞自由掠奪者」名單。

 

他在 Covid 19 時期的應對也受盡批評。在「自由化」經濟政策、「印度製造」的主張下,國內的貧富懸殊進一步加劇。因此雖然莫迪三度連任,絕對是印度最有權力的男人,但他帶領的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在兩屆在朝之後,這次終於失去國會大多數。

 

印度人民黨核心思想是「民族主義、民主、印度教至上」,因此不時傳出歧視伊斯蘭教、針對穆斯林社區的新聞。該國大約有 79% 人口是印度教信徒,政教走得極近,雖受國內外批評,但政客還是我行我素,選舉前積極動員印度教信徒票投自己,政治活動和宗教活動尤如融合無間。縱然如此,外界發現莫迪本人在印度教聖地「瓦拉納西」(Varanasi,印度教七大聖城之一)選區雖然勝出,但跌票相當多,優勢在明顯流失。

 

這種激化中的國內局勢,啟發了倫敦出身的印度裔演員戴夫.帕托(Dev Patel)自編自導自演製作出《怒火狂猴》(Monkey Man)一片。

 

 

這部片明顯受到基努李維《捍衛任務》影響,但玩出自己花樣,也是一封寫給印度文化的情書和政評。他飾演被強拆收地、全家被殺的貧農小子,長大之後練得一身好功夫,混入孟買一所權貴俱樂部尋找殺母仇人。

 

片中展示了孟買街頭四處可見的貧富兩極化,尤如「九龍城寨」般的貧民窟。還有街上赤條條的小孩乞丐,以及俱樂部嗑藥權貴並存於同一個地帶的超現實感覺。男主角的滅族仇人其實是帶領印度現代化、大國化的頂尖權貴。當初收地其實是為了建大型工廠,增加片中大反派 Baba Shakti 參選總理的政治籌碼。這個定位尤如金霸王的最終反派造型尤如甘地加上莫迪,也像一個上師和教主,走到哪裡都受到教眾和媒體吹捧,其額頭上尤如刻著「印度教民族主義」。

 

他的崛起、成功和勝選,背後是犧牲男主角這樣的弱勢社群得來。男主角在絕境中也是被一群備受歧視的海吉拉(Hijra/南亞一種第三性社群,受到印度社會普遍歧視)救起,並且在她們幫助下殺入俱樂部大戰權貴。在官能刺激之外,其實是對印度國內的形勢進行了深刻評論,比了很多中指,說了很多 F 字,因此本片反而是在印度一直拖著遲遲未上映。

 

當中的神話隱喻亦是來自印度教神話。「狂猴」是指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出現過的猴神哈努曼(Hanuman),在片中代表了被壓迫者的義憤。神話中哈努曼著名事跡是打倒了魔王羅波那(Rāvaṇa),但是羅波那其實也是神,他在神話中竊據了他人的楞伽島,但在他統治之下那裡又變得異常富庶,去到人民不知饑餓何物,是一種令人又愛又恨的存在。

 

影片對「權貴」的描述有多個層次。這些「天人」令印度再次富庶起來,但他們也剝削了人民和土地。印度教神靈和觀念,也在發展過程中被這些權貴歪曲和利用。這部片的激進之處在此,在這些隱含的評論。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 70 年代末,印度的經濟自由化則始自 20 世紀末。戴夫.帕托拍了一部打得凌厲的動作片,但內裡是充滿人文關懷,是在探討「印度改革開放」犧牲了甚麼。

 

※作者為香港評論者/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