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環繞在柯文哲身上的言論自由命題

冼翰宇 2019年11月21日 00:00:00
柯文哲日前至東吳大學演講,卻遭到該校學生發起網路連署反對。(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柯文哲日前至東吳大學演講,卻遭到該校學生發起網路連署反對。(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自詡為「文化傳道者」的台北市長柯文哲,19日在東吳大學以「市政新文化」為主題演講,卻遭到該校學生發起網路連署反對。發起連署的學生主要不滿柯文哲的許多發言,不僅傷害社會第三人,更屢屢以「失言」包裝引起爭議的言論。

 

連署表單18日公布後,很快在校內交流版上受到關注,支持者與反對者形成各自的陣營,雙方的爭論更延燒到校外,最後終於在PTT和媒體上發酵。如果說連署拒絕柯文哲到校演講的學生多是持「反柯」立場,反方的組成卻不盡然是外界直覺認為的「柯粉」。

 

在這場風波中不贊成連署的一方,可以概略歸納為兩種人,一種當然是歡迎柯文哲到校演講的「積極反對者」,另一類則是不認同以連署來阻止柯文哲開講的「消極反對者」。相較於前者,後者的「柯粉」成分其實並不高,大部分的論點是不支持以類似手段剝奪他人(柯文哲)的言論自由。

 

類似的校園爭議其實並不罕見,近年來在美國各大校園更是屢見不鮮。川普就任總統後,每當有保守派政客、學者或名嘴計畫到校園演講,都得先做好遭到左翼學生抗議的心理準備。

 

2017年美國保守派新聞網站「布萊巴特新聞網」(Breitbart)的極右派科技編輯,原訂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的演講舉行前甚至發生了嚴重的警民衝突,校方也因此不得不在活動開始前兩小時宣布取消,校區更遭到警方封鎖。

 

同樣發生在2017年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美國保守派評論家庫爾特(Ann Coulter)接受該校共和黨學生會(Berkeley College Republicans)邀請前往演講。或許是出於擔心衝突重演,校方在活動登場前一週,以「安全考量」為由取消活動。

 

庫爾特事後痛批作為美國言論自由運動(Free Speech Movement)發源地的該校「扼殺言論自由」。近日她再度獲邀在11月27日重返加大柏克萊分校,在這場風波過去兩年多後,終於有機會順利完成演講。

 

學生發起行動阻擋被認為涉及仇恨言論、種族主義論調進入校園的作法,無可避免被保守派批評「戕害言論自由」。特別的是,類似事件在美國自由派社群中的討論則是更為激烈。有人認為言論自由不該因人或主張而異;另一派則主張歧視性的言論無權受言論自由的保障。

 

不論是台灣還是美國,每當類似事件發生,社會上的兩派輿論總是無可避免應聲而起。儘管多數人都同意言論自由應當有其「邊界」,但問題的核心就在於每個人對於「邊界」的定義及劃分如何界定始終沒有共識,也因此很遺憾地,這道古老的命題短期內還看不到解方。

 

※作者為新聞工作者/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畢業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