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躍上了地緣政治舞台,地緣政治的行為者則是國家,台積電正在深化成為一家大型跨國企業,但仍非國家。(美聯社)
台積電(TSMC)赴日本九州熊本建廠進度順利,TSMC趕在JASM(Jap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er)2月24日盛大開幕前18天宣佈JASM擴建計劃,錦上添花之舉為「台日合作」開了一個好彩頭。
一個多月內,我訪問了自民黨重量級眾議員甘利明、東京大學鈴木一人教授、與經産省商務情報政策局、情報産業課長金指壽,可以感覺到日本上上下下企圖恢復上世紀半導體産業領導地位的雄心壯志。同時,也對於台積電與日本成立的國家隊研發中心 LSTC與晶圓廠Rapidus的未來關係,抱持樂觀的期待,甚至希望台灣與日本的半導體産業,在未來,可以形成一個共榮的生態系。
乍聽之下,似乎並非不可能。其他受訪者初聞此議-包括幾位在日本的台灣人士與專家,也都覺得順理成章甚至樂觀其成,因為台灣半導體産業的強項在晶圓製造與封裝測試,而日本的的強項在台灣所需的設備與材料,「互補明顯」啊。
甚至,台積電在九州大興土木,力積電也進軍宮城(Miyagi),兩大廠在寶島的第三方協力廠商,也覺得九州景觀親切似宜蘭,水電不缺、人工便宜,文化接近,遠勝「只有仙人掌的沙漠」,紛紛糾團前往提供配套,大有複製台灣科學園區成功模式的態勢。這不就是一個生態系正在形成嗎?
且慢!
台灣與日本半導體産業、所謂互補的次産業,目前不也在「互通有無」嗎?可以被稱為已經形成一個生態系了嗎?若不行,那目前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也許只不過是一種「買賣關係」,我跟你買你有的,你賣給我我沒有的,連「合作」都算不上,遑論「生態系」。至於這種交易關係未來是否持續,要看你是不是還繼續提供我我所需求的,或者,你會不會也向市場提供我所擅長生産的?換言之,我們未來有沒有可能成為競爭對手?
美國雷根政府之所以在1986年壓迫日本簽下《日美半導體協定》,是因為當時美國最重要的晶片公司 Intel主力産品是記憶晶片,日本幾大半導體廠的産品也是記憶晶片,而且又好又便宜。換言之,日美半導體磨起自「同行是冤家」;後來日本戰略選擇放棄記憶晶片的製造,繼續在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兩個次産業深耕,才有今天的行業面貌。
但是,大約在2010年後,日本即發現缺了晶片製造,有損其工業實力、甚至綜合國力。甘利明彼時就開始呼籲日本要復興半導體産業,但是大環境時機尚不成熟。
2018年3月川普發動貿易戰、緊接著2020年的Covid-19疫情大爆發,讓歐美為主的所謂西方國家-包括日、韓-都為缺少晶片致使本國製造業陷於癱瘓而深感痛苦,汽車業是最明顯的例子。
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延宕至今的戰事,讓無人載具-包括無人機、無人艦-等等自動化(Autonomous)武器大放異彩,也讓強國看到未來是「算力即國力」的時代。要擁有算力,就要獲得先進晶片,否則先進武器造不出來,只能挨打。
2022年11月,大型語言模型Chat GPT橫空出世,引爆人工智慧(AI)狂潮,總是一襲黑夾克的黃仁勳個人身價與它創立的公司 Nvidia市值,都一飛衝天,因為AI晶片需求幾被老黃壟斷,大型科技公司有苦難言。
國家安全與産業競爭,都加速發生重大變化,日本當然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幸好美國「敦促」台積電分散産能於台灣以外的呼籲「助推」了一把,甘利明與麻生太郎、卸任的安倍晉三組成的3A小組持續推動半導體復興大業,抓緊時機,說服台積電跨海而來,成就了JASM的誕生。
台積電因為極其出眾的産業實力,讓它躍上了地緣政治舞台,地緣政治的行為者是國家,台積電正在深化成為一家大型跨國企業,但是仍非國家。
「台」「日」半導體産業合作,甚至未來能否形成一個生態系?這個議題,要先釐清命題中的「台」是台灣還是台積電?如果是台灣,我們善用半導體的優勢,為國家爭取在國際間的利益,絕對是該做的,國科會可以幫助外交部。那台日之間任何産業能形成緊密關係,都是好事。
如果這個「台」指的是台積電,那未來,當日本以晶片設造設備與材料為基礎,扶持起自身的晶圓製造與封裝産業時,買賣關係就會混入競爭關係了。要知道,半導體産業的特徵是大者恆大,最終每個次産業都只剩少數幾家能存活。
也算一種生態系吧?
※作者為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科技與國關研究委員會」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