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船短缺、開發成本飆高 RCG副總監黃敬文: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助離岸風電發展

邱家琳 2022年12月30日 14:45:00

台灣離岸風電即將進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隨著全球積極發展離岸風電產業、建置風場的情況下,大型風電工作船缺乏,又加上疫情與俄烏戰爭的影響,化石燃料與電力成本逐漸飆升,歐洲對再生能源的需求持續增加,造成船舶供應鏈短缺,也讓台灣取得離岸風電施工船變得更加困難。

 

為了因應風電施工船短缺的現象、配合國產化政策,國內造船龍頭業者台船公司與國際海事工程大廠「DEME Offshore」共同投資興建「翡翠輪」,於2020年9月開工、2022年4月舉行下水典禮,預計在2023年初完工。待完工後,「翡翠輪」將可為離岸風場開發商進行水下基礎與大型風機的運輸與安裝作業。

 

然而,自行設計與建造風電施工船並不容易。有海工業者指出,若「翡翠輪」建造進度因故落後,外國工作船又無法順利來台灣,將會提高風場施工船舶的風險與成本,如何因應全球大型工作船舶缺乏、船舶調度問題,是未來建置風場最大的挑戰,政策彈性應變與規劃也顯得更為重要。

 

「翡翠輪」完工示意圖。(資料照片/取自台船公司官網)

 

全球施工船缺乏的因素相當多,睿思再生能源公司(RCG)副總監黃敬文分析說,風機技術革新的速度相當快,台灣的離岸風機從第一次安裝4MW到安裝9.5MW才5年時間,當風機越大,就很難有適合的船舶,造船速度也跟不上。再者,造船資金與成本高,也不是任何一艘施工船都可以安裝風機,全球兩大風機製造商西門子歌美颯、Vestas的要求嚴謹,施工船與安裝工程必須是受到認可的,否則將影響風機未來保固。

 

對於「翡翠輪」的建造進度,黃敬文抱持信心。他認為,「翡翠輪」絕對會完工,但能否如期完成、可實際在海上作業的日程才是討論的重點。台灣風場海上可施工期不長,約在每年3月至10月,還要避開颱風,若「翡翠輪」完工延遲超過半年,沒配合上風場施工期,才會有比較大的影響,等於風場建置進度會延後一年,這是台灣目前面臨比較大的困境。

 

黃敬文也提到,就現況來看,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投標意願並不會因此降低,但各種政策的不確定性已直接影響開發商投資決策,例如今年度就發生沃旭不參與投標的震撼彈,而國產化政策確實是個風險。我們看到今年投標者多選擇2027年度完工併網,即是對於施工期採取盡可能保守的規劃,但實質上國內的港口與可用船隻現況,要在2027年完成3GW風機安裝仍是非常有挑戰的事。大家都希望國內供應鏈可以發展起來,只是在政策規劃上,轉嫁非常高的風險在開發商身上,不只有失公平,也無助於再生能源發展達標。

 

睿思再生能源公司(RCG)副總監黃敬文接受上報專訪。(張哲偉攝)

 

問及是否建議開放中國施工船進入台灣領海?黃敬文回應,中國的離岸風電市場規模大,但政策有所限制,規範也不同於歐洲國家,鮮少有施工船通過全球兩大風機廠商認證;若使用中國的施工船,要先經過風機廠商認證、台灣國安審查,這些都是成本,在經濟效益上不是最好的選擇。

 

「當全世界都在爭奪風電施工船之際,台灣要釐清政策背後的目標為何,是盡快蓋好風場,還是著重離岸風電供應鏈發展,或者從兩者中取得平衡。」黃敬文說明,最重要的是政策規劃與投資環境能否支持開發商,哪些國產化限制得以放寬,讓風場可以如期如質完成。能源轉型是國家基礎建設與社會意識的轉型,政府有義務告訴下個世代,往後的生活型態是哪種樣貌。

 

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水下基礎由本地船舶以及Aegir水下基礎安裝船進行。(資料照片/沃旭能源提供)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