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報精選】回顧2020國內10大新聞 台灣被譽為新冠防疫典範

上報快訊/黃怡潔 2020年12月26日 10:00:00
2020年即將邁入尾聲,回顧這1年來,國內也發生許多重大事件,《上報》精選「2020年國內10大新聞」,邀請讀者一同回顧。(合成畫面)

2020年即將邁入尾聲,回顧這1年來,國內也發生許多重大事件,《上報》精選「2020年國內10大新聞」,邀請讀者一同回顧。(合成畫面)

2020年即將邁入尾聲,回顧這1年來,國內也發生許多重大事件,像是政黨之間的重大決策及爭執,例如中天新聞台遭蔡政府關台、萊豬開放國民黨多次杯葛、通姦罪走入歷史。讓人民在歲末年初迎接社會的轉變。

 

2020年政治人物也出現歷史性的變化,像是韓國瑜遭高票下架、蔡英文史上最高票連任總統,體現台灣人民的民意;亦或是「民主先生」前總統李登輝逝世,讓大家回顧台灣的民主得來不易。

 

還有台灣在軍事上的重大事件,例如勇鷹首飛、潛艦開始造船的「國防自主」,以及國軍6起事故釀21死,其中最為嚴重的是「黑鷹失事」。

 

但多事的2020年,台灣在國際上也有一大進步,像是美衛生部長、國務次卿接連訪台,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台灣亮眼的成績,在國際上享譽美名。

 

迎接2021年之前,《上報》精選「2020年國內10大新聞」,邀請讀者一同回顧。

 

 

【年度人物】陳時中


在2019年底全球爆出新冠肺炎疫情,當時台灣搶先作出防疫措施,包括邊境管制、控制口罩出口、口罩實名制、居家隔離等措施;使台灣在疫情肆虐之下,還能保有正常、自由、又安全的生活。種種的防疫成果除了民眾願意配合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努力也是全民有目共睹;其中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的人氣更是直直攀升,不只紅到國外,更得到「鐵人部長」的美名。

 

2019年底,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於中國武漢傳出相關病例,台灣除了管制出入境外,為預防新冠疫情,2020年1月20日疾管署宣布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而陳時中於1月23日出任指揮官一職。

 

衛福部長陳時中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因為防疫成果人氣直直攀升。(王侑聖攝)

 

 

【Top1】新冠肺炎瘋行全球 台灣一起走過的那些「抗疫路」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最初在2019年12月於中國武漢被發現,並在2020年於全球爆發,截至12月,全球已超過150萬人因此死亡。

 

然而除了健康上的影響,還衍生出許多問題,包括經濟、政治面向的,台灣在防疫方面被譽為典範,讓我們一起回顧國內幾項疫情有關的重大事件、決策。

 

新冠肺炎在年初爆發大流行。圖為3月30日武漢類包機返台,化學兵、指揮中心等醫療人員,協助台人入境檢疫。(指揮中心提供)

 

 

【Top2】進萊豬爆6成台人反彈 國民黨潑豬腸、秋鬥強勢杯葛

 

蔡政府終結長達14年的禁令,8月28日宣布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開放美國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豬隻進口,並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引發許多反彈聲浪。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11月所公布的民調數據顯示,有6成6的民眾不贊成開放含萊劑美國豬肉進口。國民黨更多次杯葛議事,甚至在議場潑豬腸、街頭走秋鬥,十足占據了2020年下半年的新聞版面。

 

自8月底蔡英文公布2021年1月1日將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後,萊豬引發的爭議便再沒有從媒體版面上退下過。(嘉義縣政府提供)

 

 

【Top3】告別一代政治傳奇 「民主先生」前總統李登輝逝世 

 

2020年7月30日晚間7點24分,台北榮民總醫院正式宣布,前總統李登輝因嗆咳引起的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腎衰竭,於榮總病逝,享耆壽98歲;榮總內外擠滿了守候多日的記者及攝影機,一同見證了台灣一代政治傳奇的殞落,而台灣民主化艱辛難熬的過程,隨著李前總統的病逝,成為了歷史上一頁的篇章。

 

前總統李登輝在2020年7月30日於榮總去世,隨後報章雜誌、網路媒體各種緬懷和評論李登輝的文章蜂湧而出,成為今年度最熱門的新聞話題之一。(陳愷巨攝)

 

 

Top4】國軍6事故殞21命 「黑鷹墜毀」折損沈一鳴最重大

 

「再見了,英勇的戰士們!」2020年國軍發生幾起重大事故,共造成21人殉職、10人輕重傷,1人仍在搜索中,因此讓外界指2020「軍運不佳」。最近一次的F-16戰機於花蓮外海失聯外,還有年初的黑鷹失事、漢光演習意外,以及F-5E戰機墜海等,讓社會備感痛心。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也希望藉此,讓社會大眾緬懷那些「人雖離開、精神還在的英雄」,為他們送上最後一程。

 

年初發生的黑鷹墜機憾事,造成8名國軍殉職,圖為殉職參謀總長沈一鳴上將。(合成照片/國防部提供、朱明攝)

 

 

【Top5】817萬史上最高票 蔡英文連任中華民國第15屆總統

 

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大選在2020年1月11日舉行,民進黨籍候選人蔡英文以817萬票數連任成功,創下我國自1996年開放總統直選以來最高得票記錄。

 

此次選舉的候選人組合共有3組,分別為民主進步黨尋求連任的蔡英文及前行政院院長賴清德、中國國民黨時任高雄市市長韓國瑜及前行政院院長張善政、親民黨黨主席宋楚瑜及資深廣告人余湘。

 

2020總統大選,蔡英文總統以817萬票連任成功。(總統府提供)

 

 

【Top6】高雄93萬民怨下架韓國瑜 台灣首見市長遭罷免

 

韓國瑜在競選高雄市長期間,一度引爆「韓流」,打敗對手陳其邁,終結綠營在高雄執政超過20年的戰績;不過他上任不到200天,便宣布代表藍營參戰總統大選,引發質疑聲浪。最後不僅總統票數大輸蔡英文,更落得市長寶座也坐不下去,不但成為直轄縣市長罷免案首例成案,更是中華民國史上首位被提2次罷免的政治人物。

 

韓國瑜在2018年九合一大選期間,可以說是藍營殺出來的程咬金,以15萬票差距打敗陳其邁,並在同年12月25正式上任;不過就在2019年4月30日時,他跟時任黨主席吳敦義進行私人會談,最終表態「願接受黨徵召」,參戰2020總統大位,遭外界質疑其違背當初「不帶職參選」的承諾。

 

高雄市長韓國瑜在2020年6月6日遭罷免。(張哲偉攝)

 

 

【Top7】中天遭蔡政府關台 民進黨被抨「重返獨裁」

 

中天新聞關台是2020年最具爭議的干涉新聞自由事件,負責審核換照的NCC其獨立性更屢屢被質疑;5月時甚至傳出總統府密件要NCC「配合處理中天」,引起藍營、中天支持者的極大反彈。10月底的公聽會上NCC與中天的唇槍舌戰也未達成有效溝通,最後NCC在11月18日宣布全數委員通過不予續照,12月12日起中天新聞離開有線電視52頻道。

 

這6年間中天屢屢因為強烈的報導風格成為爭議焦點,2020年初便因「陳其邁回防大旗美,邱議瑩大家麥離開打悲情牌」、「天空出現鳳凰展翅」、「指涉駐星大使在盯場」、「小韓粉邊罵邊哭為什麼要罵韓國瑜」、「封台倒數」等新聞被NCC開罰共300萬元。

 

事實上,在2014年NCC換照審核,以及2019年時代力量前立委黃國昌、網紅館長(陳之漢)發起的反紅媒運動,社會都出現要NCC關中天的聲音,而2020年正是6年一審的換照時機,所以關掉中天新聞台的聲音再次浮現,最後竟成真。

 

中天新聞關台成為2020年最具爭議的事件之一,12月12日便不再能於有線電視播放。(陳愷巨攝)

 

 

【Top8】台美關係41年來最熱 美衛生部長、國務次卿接力來​

 

自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台美關係逐步升溫,隨著8月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 II)來訪,成為西元1979年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以及9月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來訪,台美關係可謂升至斷交後的最高點。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肆虐全球,然而台灣在抗疫方面有著優秀表現,也因此提高了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而阿札爾和柯拉克的接連訪台,即代表川普表達對台灣在全球衛生領域展現領導能力的支持,並強化雙方經濟與公衛的合作,成為自1979年台美斷交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和國務院官員。

 

阿札爾(左)抵台由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酈英傑(右)前往接機。(陳愷巨攝)

 

 

【Top9】通姦罪走入歷史 那些「女人為難女人」的大小事

 

「通姦除罪化」作為2020年最具標誌性事件之一,是婦運團體30多年來及多位法官長期努力的成果。

 

「通姦除罪化」在2020年的二度釋憲,5月29日面對著社會的保守氛圍,大法官勇敢宣告《通姦罪》因不符合性自主、及有違平等原則等《憲法》保障意旨,自公布日起失效。台灣因此不再是伊斯蘭國家之外唯一仍在使用《刑法》約束婚姻關係的國家。

 

通姦除罪化經歷了婦運30年時光、兩次釋憲,最終得以宣判違憲,台灣不再是少數仍使用《刑法》約束婚姻的國家。(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Top10】國防自主「超展開」 勇鷹首飛、潛艦開始造船

 

蔡英文總統自2016年上任以後,便不斷強調「國防自主」的概念,計畫軍機、潛艦等重要軍武由台灣自主研發製造。2020年不但國造的「勇鷹」高教訓練機於6月試飛成功,年底「潛艦國造(IDS)」也宣告造船階段正式展開,在「國防自主」上跨出極大的一步。

 

「黑鷹」高教機的首飛有十足歷史意義,是繼IDF經國號首飛後,經歷31年,台灣再次自主研發、製造,並成功升空。(解放軍技偵機飛東南空域「偷窺」

 

2020國機、國艦國造都繳出亮眼的成績單,「勇鷹」如期首飛、潛艦國造步入造船階段。(資料照片/沈粲家攝)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