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灣文化節已成溫哥華年度盛宴 策劃人吳權益:台灣擁有全世界

賴昀 2021年11月11日 19:00:00
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Asian Canadian Special Events Association,ACSEA)執行長吳權益。(賴昀攝)

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Asian Canadian Special Events Association,ACSEA)執行長吳權益。(賴昀攝)

每一年,加拿大溫哥華熱鬧的市中心,都迎來盛大的「台灣文化節」,以台灣為代表,來自亞洲的各式文化碰撞,成為當地社區熱情響應、加拿大聯邦、卑詩省和溫哥華市政府大力支持的年度盛宴,是溫哥華最獨特的文化風景。在台灣人仍自認被國際社會忽視時,以「多元價值」為立國基礎的加拿大,發現台灣是教曉他們迎接未來的答案,「台灣已經擁有全世界,可是我們還一天到晚在找世界」。

 

投身策劃台灣文化節長達20多年的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Asian Canadian Special Events Association,ACSEA)執行長吳權益在最近出版的新書《台灣,世界的答案》談論在加拿大推廣台灣的經驗,日前他接受《上報》專訪,暢談多年來的心得與思路轉換。他說,「台灣文化節」從單純介紹台灣的活動,搖身一變成為亞洲多元文化百花齊放的平台,令加拿大驚艷不已。在溫哥華的成功經驗之後,多倫多藝文活動重鎮「湖濱中心」也在2004年提供豐沛資源,力邀ACSEA前來舉辦台灣文化節,做為年度重點活動。

 

吳權益解釋為何台灣文化節受加拿大高度重視。(賴昀攝)

 

亞洲文化對話的平台

 

為什麼台灣文化節如此受到加拿大重視呢?吳權益解釋,加拿大人口組成複雜,絕大多數族裔都是外來人口,其中亞裔佔了相當高的比例,而以「多元價值」作為立國基礎的加拿大,希望讓每一個族群的聲音都能被聽見、能被看見,但對當地政府來說,「亞洲文化常常是他們的痛」。因為文化差距、加上亞洲社群往往不太了解怎麼表達自己,因此當地政府迫切需要一個有足夠執行力、足夠經驗的組織,去展現當地社區的多元組成。

 

讓ACSEA一戰成名的,是2010年溫哥華主辦冬季奧運期間的「冬奧藝術節」。談到「冬奧藝術節」的經驗,吳權益難掩得意。他說,為了展現加拿大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ACSEA擔當亞洲文化代表,和冬奧藝術節合作,打造了「燈籠森林」計畫,當時整片燈籠暖光在嚴冬的溫哥華街頭展示30多天,是整個藝術節期間最受歡迎的景點。

 

2010冬季奧運期間,溫哥華街頭的燈籠森林。(Photo Credit: ACSEA/吳權益提供)

 

有溫哥華味道的農曆新年

 

後來,燈籠森林的概念持續延伸,吳權益表示,溫哥華旅遊局希望推廣多元文化共存的「溫哥華特色」,同樣找上ACSEA來辦一個「有溫哥華味道的農曆新年」。吳權益說,雖然農曆新年經常被翻譯為「Chinese New Year」,但事實上不只是台灣人和中國人過年,越南人、韓國人等亞裔也都過農曆年,所以ACSEA在執行活動時,將其稱為「Lunar New Year」,否則對其他族裔不尊重,也會讓更多不過農曆新年的族裔感到距離。

 

當時,ACSEA抱著「農曆新年不應該只有亞洲人過」,希望所有人都把農曆新年當成自己節日的目標,找了溫哥華當地的原住民,融入原住民藝術與故事製作大型燈籠裝置藝術,藉此將將亞洲文化與當地文化連結,做出了「溫哥華特色」。

 

ACSEA從2019年開始與加拿大當地原住民合作製作的海岸燈籠。(Photo Credit: Joseph Chang/吳權益提供)

 

到了現在,ACSEA年年在溫哥華和多倫多舉辦「新年藝術節」(LunarFest),和台灣文化節並列一年中的兩大活動、定位為不同社區之間對話的平台。吳權益強調,團隊不把LunarFest定義為台灣活動,「但一定有台灣參與」。想要講述自己故事的當地社區,也紛紛來找ACSEA,包括同志社區、藝術村、甚至是太陽馬戲團,「大家找到他們想參與的方式」,繽紛的燈籠分布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人們能夠透過燈籠來認識每個社區的故事,於是在溫哥華的農曆新年,已經不同於華人的傳統農曆年。

 

即使是移民,也能夠在LunarFest中認識其他文化過年的方式,「溫哥華特色」於焉建立,展示溫哥華不只是好山好水,還擁有豐富的、無法被複製的當地元素所組成的多元文化色彩。

 

2021年LunarFest展示的燈籠,右邊由加拿大原住民創作, 左邊則由台灣原住民創作。(Photo Credit: DVBIA/吳權益提供)

 

台灣文化節不是專屬於台灣

 

台灣文化節的獨特與成功,來自於不斷地自省、來自團隊反過來,從加拿大的角度看待自己。吳權益回憶,自己過去也用過「要讓人認識台灣」的思維來辦台灣文化節,展示台灣美食、台灣夜市、邀請台灣明星等等,但他意識到「這些東西沒辦法製造感情連結」。

 

吳權益說明,當自己單方面向國際友人說著台灣的好,想要把人帶來台灣,但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加拿大,一天到晚喊著台灣有多好,「人家只會想說那你幹嘛不回去」,因此他領悟,真正能夠與加拿大產生連結、引起加拿大人重視的,是「要想辦法對加拿大好」。所以,他要做有趣的文化節,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文化節,目標不是要宣傳什麼,而是展現多元共存的精神。很自然的,當加拿大政府希望展示當地的多元文化價值,就想到了ACSEA。

 

菲律賓明星也來到台灣文化節,為菲律賓移工藝術家的服裝秀走秀。(吳權益提供)

 

在台灣文化節,可以見到曾擔任台灣國慶典禮主持人的越南新移民阮秋姮分享故事;菲律賓移工藝術家參與,讓溫哥華的菲律賓社區找來菲律賓明星走秀、還有菲律賓電視台來拍攝;有書寫越南移民故事的印度裔編劇前來合作;發明加州卷的日本名廚和年輕越南廚師展開對話等等,連韓國領事館都來和台灣文化節互動,因為他們希望在K-pop之外,用傳統韓樂創造出第二個韓流。

 

台灣無所不在

 

吳權益細數著曾經發生在台灣文化節的文化碰撞,越來越快的語速透露出他的興奮。他說,此次回台,他去了故宮南院參觀印尼蠟染技藝,因為他已策劃明年的台灣文化節,將成為印尼與馬來西亞對話的平台。他還策畫著,12月要在大稻埕辦一場台灣味的聖誕節,要用台灣國樂演奏胡桃鉗、要讓城隍爺迎接聖誕老人、要用爆米香來蓋薑餅屋,台灣不追求、不模仿西方國家的聖誕文化,台灣要用自己的文化,讓大家想要來台灣過聖誕節。

 

台灣文化節年年不同的多元亞裔文化主題,吸引溫哥華當地雜誌多次進行封面報導。(賴昀攝)

 

有很多台灣人告訴吳權益,看不懂充滿亞洲各國元素的台灣文化節,對此吳權益笑道,台灣文化節常常充滿台灣人不熟悉的符號,但那些都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台灣或許不是台灣文化節的主角,但是台灣無所不在。

 

這樣的觀點,來自吳權益自己在加拿大的移民身份。他表示,身為移民,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熟悉的場所,可能對很多當地人來講也無比陌生,但是「很多人沒看到,不代表我不存在」,他舉例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的金萬萬大樓,裡面有一個假日菲律賓市場,是菲律賓移民的重要聚集地,但有很多台北人完全不知道這個地方的存在。

 

吳權益說,「台灣人要先對自己有更大的信心,我們可以接受更多的不同」。(賴昀攝)

 

文化是加法

 

吳權益相信,只要願意多留意周圍,就會認識、就會發現默默存在台灣的異文化,這些都是台灣的一部分,他說,「台灣人要先對自己有更大的信心,我們可以接受更多的不同」,這樣的包容,力量更強,當台灣人對什麼樣的「不同」都可以坦然擁抱,也自然就不需要去分辨台灣文化、中國文化,不被「中華文化圈」綑綁。

 

吳權益說,「文化是加法」,就像ACSEA將台灣和其他亞洲國家、溫哥華當地社區、還有加拿大原住民的文化疊加,做出了獨一無二的LunarFest;反之,只要人類用「減法」對待不同的文化,那就是災難。

 

台灣有能力成為展現文化「加法」的平台,因此吳權益認為,台灣正是加拿大所尋找、彰顯多元價值、讓移民社群能夠認同加拿大的答案,「台灣這麼多元,為什麼不凸顯」,他相信,台灣對世界是一股正面的力量,每個台灣人不管在什麼位置,只要想辦法把自己變成別人的答案、搭建出平台去做符合雙方利益的事情,台灣的重要性與國際能見度自然越來越高,2020年的口罩外交就是例證。

 

2016年的台灣文化節,以「面子文化」為主題。(Photo Credit ACSEA/吳權益提供)

 

把自己當好,你就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包容共存的想法,同樣體現在吳權益對自己台灣人身份的認同。他說,「當好一個人,自然而然就知道怎麼當好台灣人」,也是加拿大經驗給了他反思的力量,所以ACSEA並不會一面倒、像是大外宣似的介紹台灣的好,而是同時彰顯加拿大認同與價值,追求的是加拿大與台灣共好。

 

吳權益說,「我不想當一種人,我要當一個人」,因為他相信,能夠尊重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是人類最根本的一種尊重;若要強加自己的意識到他人身上,等於剝奪他人獨立自主的權利,放大來講,「就是一個國家強迫你要當什麼人」。對自己的孩子,吳權益也只告訴他們,「把自己當好,你就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吳權益在《台灣,世界的答案》一書當中,分享ACSEA數十年舉行台灣文化節、連結台灣與加拿大的經歷與心得。(八旗文化提供)

 

吳權益簡介:

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執行長,1968年出生於高雄,15歲時隨父母遷往美國加州,就讀舊金山大學行銷系並取得MBA學位,畢業後在加拿大與妻子結婚。1999年因長輩介紹而認識了台加文化協會,並協助台灣文化節的募款工作,從2000年加入籌備小組,2001年接手總策劃,此後長達20年擔任每年台灣文化節的負責人,一方面從身在異鄉的角度,重新認識台灣、挖掘台灣,一方面把台灣的美好,推廣到加拿大與全世界。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