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問題將成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後,在東南亞推動「一帶一路」計劃的阻礙。圖為行駛於「一帶一路」路線的貨運卡車。(取自一帶一路官網)
北京當局雄心勃勃所推動的「一帶一路」計劃,在東南亞可能會遭遇到新的挫折;因為東協各國開始擔憂自身可能身陷嚴重的債務風險,同時也警惕中國對該地區的影響力增長。
南華早報報導,馬來亞銀行(Maybank)的經濟專家在近期的報告中指出,中國料將加大對東南亞各國的基礎設施和建築的投資,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後的經濟復甦,恐怕不會如預期般的強勁。「一帶一路」對東協的投資會隨著中國重新開放而增加,但可能不會反彈回到疫情前的水準。
2013年啟動的「一帶一路」計劃,被視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大國外交」戰略的代表性對外政策,根據中國不斷上升的實力與地位,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報導引述中國官員說法,稱在實施10年之後已為夥伴國家帶來將近一兆美元的投資,創造了42萬個工作機會,並幫助4000萬人口脫離貧困生活。
長期以來,東南亞一直都是中國推動「一帶一路」計劃的目標區,據該報告說法,中國在該地區的投資在2018年達到巔峰的318億美元,隨後連續3年逐年下降;並且受新冠肺炎影響,在2021年創下僅有108億美元的歷史新低。不過,在2022年包括能源、鐵公路等基礎設施、還有技術、金融、房地產等領域總共 約有72%的項目恢復,金額達186億美元。
其中主要的項目包括中國電建國際和泰國曼差石油( Bangchak Corporation)的合資企業,在寮國建立一個價值15億美元的風力發電場。而在新冠疫情之後,「一帶一路」計劃對印尼的投資激增,除了中國企業積極進軍當地採礦業,國有的絲路基金還承諾在印尼投資29億美元,以促進雙方經濟往來。
馬來亞銀行的經濟專家指出,「一帶一路」計劃的障礙已浮出檯面。隨著東南亞各國對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實力和影響力更加警惕,讓民眾越來越不願接受中國的資金挹注當地。報告指出,新加坡智庫「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2月一項調查顯示,64.5% 的東南亞受訪者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感到擔憂,其中又以越南、泰國和菲律賓最感憂心。
報告提到,中國和其中一部分東南亞國家的領土爭議則是一大痛點,並提到越南主要避免接觸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而在柬埔寨、寮國,為「一帶一路」計劃大興土木而強制遷移農村社區的行為,也引發民眾不滿,成為潛在的負面癥結點。
而利率調高與通膨高漲讓東南亞國家面臨更大的債務風險,很可能危及到中國在該地區的投資計劃。2010年時,中國的海外貸款僅有5%是屬於陷入財政困難的國家,但現今比例已達到60%;例如寮國在2021年時,積欠中國的公共擔保債務就佔該國GDP的27.8%。
經濟學人智庫(EIU)經濟學家蘇月認為,北京當局的態度轉變也會影響基金流動,「在地緣政治環境惡化的背景下,北京想規避風險,可能會反應在『一帶一路』計劃上,讓投資規模不及先前巔峰時期。」但她也指出,東南亞仍有吸引中國企業投資的優勢,例如印尼跟泰國仍是「一帶一路」計劃投資的首選,因為前者有強大的採礦與能源行業,後者則在汽車製造業有競爭優勢。
蘇月指出,從北京落幕的人大會議上,強調「推動『一帶一路』計劃的高質量發展」,以及國家發改委表示要「在共建『一帶一路』、『小而美』項目取得進一步進展,啟動一批標誌性項目,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場合作。」表明中國仍在加強推動「一帶一路」計劃,預計很快就會宣布新的對外投資和貸款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