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2年6國軍事政變】尼日爆政變危及美軍非洲部署 恐成華格納最新商機

劉孜芹 2023年07月30日 16:30:00
尼日26日發生軍事政變。(美聯社)

尼日26日發生軍事政變。(美聯社)

過去兩年,非洲從東岸的蘇丹到西岸的幾內亞,陸續有6個國家出現軍事政變,最新一起政變是26日爆發的尼日政變,讓這個橫跨5600公里的廣大區域,成為全球最長的「軍事統治走廊」,而軍事領袖透過武力推翻民主領袖的骨牌效應,恐讓非洲陷入民主倒退,也為美國帶來巨大難題。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29日報導,最近一位倒台的尼日總統貝佐姆(Mohamed Bazoum),是經由民主選舉上台的美國盟友。他在26日被總統衛隊軟禁後,衛隊首長、陸軍將領查尼(Abdourahmane Tchiani)在28日自行宣布擔任「國家國土保衛委員會」主席,也就是國家新領袖。

 

查尼聲稱政變是為了因應聖戰士殺戮造成的國家安全情勢惡化,並警告任何外國干預將產生負面後果。

 

政變的影響遠遠不只在尼日一個國家。非洲其他國家領導人也深怕,幾十年來得之不易的民主進步會逐漸消失。肯亞總統魯托(William Ruto)便坦言,軍事接管政權是非洲民主的「嚴重倒退」。

 

而對美國及其盟友來說,政變導致剿滅沙赫爾沙漠地區(Sahel)伊斯蘭武裝份子的行動變得更緊迫,蓋達組織(Al Qaeda)和伊斯蘭國(IS)等恐怖組織正在當地以驚人速度擴張勢力。沙赫爾地區與非洲新形成的「軍事統治走廊」大部分重疊。

 

在貝佐姆倒台以前,尼日是美國五角大廈區域戰略的重要基石,至少1100名美軍駐紮當地,也在首都尼阿美和北部城市阿加德茲建立無人機基地,其中1個基地還耗費1億1000萬美元,但如今這一切都可能化為烏有。英國牛津大學經濟與公共政策教授柯立爾(Paul Collier)便表示,他非常擔心沙赫爾地區會崩潰。

 

沙赫爾地區已超越中東和南亞,成為全球聖戰暴力中心。根據澳洲智庫經濟與和平研究所撰寫的全球恐怖主義指數,沙赫爾地區去年有6701人死於聖戰暴力,占全球43%,而2007年才占1%。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已與貝佐姆通話,表達對其「堅定不移的支持」,並於29日訪問澳洲期間警告尼日軍方,如果貝佐姆不能恢復總統職務,美方將終止對尼日的財務援助和安全合作。

 

美國官員透露,布林肯的態度十分明確,認為美方給予的重要援助正為尼日人民的生活帶來實質改變,但這顯然處於危險之中。尼日的前殖民國法國28日也要求軍方恢復民主政府,並表明不會承認政變政權。歐盟同樣揚言切斷對尼日的援助。

 

不過,美國在當地的任何撤軍決策,都可能為俄羅斯打開大門。在尼日政變後,首都尼阿美曾有政變支持者揮舞俄羅斯國旗,與鄰國布吉納法索去年政變後的景象一樣,但外界不認為這意味克里姆林宮是尼日政變的幕後黑手,更多是因為非洲各地近年出現的反西方、尤其是反法國的情緒。

 

儘管如此,俄羅斯總統普丁日前在聖彼得堡的非洲峰會上,仍企圖利用非洲的反西方情緒,提議將非洲國家從「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解放出來。

 

另外,對長年耕耘非洲的俄羅斯傭兵組織華格納(Wagner)集團來說,尼日政變也是「新的巨大商機」。創辦人普里戈辛已經透過社群平台Telegram發表談話,除了表態支持尼日政變,也表達願向尼日提供服務,協助維持局勢穩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