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撤出台灣離岸風電計畫 彭博示警政策僵化威脅產業發展

洪毅 2023年11月17日 17:00:00
彭博示警台灣僵化的政策無助風電發展。圖為台中的風電機組。(資料照片/記者陳品佑攝)

彭博示警台灣僵化的政策無助風電發展。圖為台中的風電機組。(資料照片/記者陳品佑攝)

日本煉油業者引能仕(ENEOS)上周宣布,撤出台灣雲林離岸風場的建設項目,這既是全球再生能源產業轉趨疲軟的縮影,也反映台灣制度上的一系列問題,兩者正威脅台灣發展風力發電的目標。

 

彭博報導,引能仕撤出雲林離岸風場的項目,是跟進日本電力公司退出台灣風力發電項目的腳步,之前「四國電力」也以項目延宕影響獲利為由,撤出雲林離岸風場,今年6月,JERA也出脫海鼎離岸風電項目的持股。

 

台灣是世界上風力發電成長最快的市場之一,諮詢業者「伍德瑪肯西」(Wood Mackenzie)管理顧問刁辰元(Chenyuan Diao,音譯)表示,企業接連撤出台灣的風電項目,顯示台灣的風電項目吸引力正在下降,可能動搖投資人對風電領域的信心。

 

 

台灣希望在2025年時,將再生能源的發電占比從現在的8%提高至20%,其中風力發電量要從現在的2.1百萬瓦(GW)提高到5.7百萬瓦(GW);刁辰元表示,業者退出代表市場參與者減少,競爭下降,參與投標者變少,讓發電目標變得岌岌可危。

 

新冠疫情衝擊過後,全球勞動及借貸成本上升,導致疫情前簽署的電價合約變得更難獲利,不只台灣風電業加劇產業危機,包括丹麥的沃旭能源(Ørsted)退出挪威的風力發電合作項目,挪威的Equinor及英國BP等石油公司,財報都被風電項目拖累。

 

台灣本身的體制也有問題,例如規定風力發電項目參與者,60%的設備必須向台灣本土業者採購,這推高項目的成本,有時甚至多出一倍,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分析師指出,風電相關業者若經驗不足,產品可能品質較低、價格較高,這會導致離岸風電成本上升,加重納稅人的補貼負擔,以及工程延宕等。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